APP下载

山东琴书“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8-01-10许媛媛李林

戏剧之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市场化策略

许媛媛++李林

【摘 要】山东琴书作为山东曲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源远流长,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条件形成了本地区特有的文化特征。但山东琴书的发展早己走过鼎盛阶段,渐进衰落。本文浅析了其步入困境的原因和问题,就琴书“市场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策略,期望山东琴书在歷史变革中实现对琴书“旧我”的超越,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山东琴书;市场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4-0021-02

山东琴书作为一种草根民间艺术,发端于菏泽,在我国曲艺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是从百姓的生产生活中演进而来的民间艺术,见证着菏泽文化发展的历史,在探讨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俗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让山东琴书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经验、精神得到保护与继承,并通过市场化运作重新“枯木逢春”,成了继承、保护问题的关键点。

一、山东琴书市场化“困境”在哪里

首先,当前山东琴书的保护模式较为单一,忽视了山东琴书本身的存世需求,致使经常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通常,非遗类项目重申报而轻保护传承,导致其有名无实,过度泛化。截至目前,菏泽市已有12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即古筝艺术传承人赵登山,枣梆传承人张文英、房灵合,山东梆子传承人刘桂松,大平调传承人何西良,曹州面人传承人李金城,鲁西南鼓吹乐传承人李广福,二夹弦传承人李京华、宋瑞桃,四平调传承人王凤云,鄄城砖塑传承人谢学运,佛汉拳传人李义军。目前,菏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已有303人,山东琴书的市级以上传承人也仅有数十人。不但演出机会少,观众群体也严重萎缩,导致很多琴书艺人生活窘迫。

其次,山东琴书将演唱与乐器演奏结合在一起,艺术表演难度过高,培养周期长,后继乏人,导致失传危险。其实不但琴书如此,大部分非遗项目均缺乏商业化运作能力,无法打造非遗品牌。现存的非遗项目传承人,虽身怀技艺,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施展才能的平台,商业化运作能力更是缺乏。

二、山东琴书传承“突围”方法及策略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东琴书因人而生、因人而传。菏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现状的窘迫性迫使其在传承中寻找“突围”的方法。有专家建议说,“非遗”工作的重点必须从“申报”“评审”层面,向“活态化传承、市场化运作”方向转变,全面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让非遗项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具体来说,就是加强组织领导,真正把菏泽的非遗各项工作管起来,真正进行活态化传承,市场化开发。

(一)培养观众群体,打造市场基础

“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曲艺艺术与市场是不可分割的。市场对地方曲艺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山东琴书其实早在诞生之初便己具有商业化、市场化的萌芽。山东琴书表演艺术要走向市场化,需要一个成熟的演出市场。要把这个市场培养起来,首当其冲是观念的转变。就目前来说,民间艺术要市场化运作首先应培养观众群体。民间艺术市场化演出,老百姓要自己掏钱去买票,这对主创、演出人员要求的标准更加高了。有了观众,才能有发展创新的动力。

山东琴书本是源于农村的产物,是扎根于农村的土壤中的,其主要观众和艺人多分布于农村。其在进入城市后,艺术和本身的关注度获得提高,但农村百姓仍是它最大的观众群体。只有让最广大的农村观众真正地了解山东琴书,才能使其发展有合适的温床,在百姓的土壤中山东琴书会重新焕发生机。如何让农村群众了解认知它,是政府和相关文化部门应该关注的问题。不让山东琴书湮没在博物馆内,就要组织专业的演员多去基层多下乡,让山东琴书的影响力波及到每一个农村中,从而形成稳固的观众群体。

(二)创新山东琴书剧目,打造现代精品

这是山东琴书艺术走向市场的必由之路。民间文化是草根艺术,在传承传统剧目的同时不是照搬,而是应抓住民间的创意、亮点,找到一个民间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打造出一批既有时代特征,又有传统民间艺术原始神韵的艺术精品。这样,山东琴书才能有存活的生命力,才能在市场化大潮中得以发扬光大。

(三)突出品牌特色,打造地方“原生态”艺术

只有原汁原味的传统民间艺术才有独特的魅力,要包装山东琴书,打造菏泽有亮点的文化特色,就要打造原生态艺术品牌。山东琴书艺术要走向市场,必须了解菏泽民间艺术发展史,对经过漫漫历史长河存留下来的这一民间艺术瑰宝,认知它的特色和独特魅力,才能把它做大做强。

文化需要保护传承,才能得到弘扬与创新。政府应该对传统文化倍加尊重,把文化艺术生活化,使人民群众得到精神享受,山东琴书的剧目展演可以定期开展,加强省内琴书表演团体的交流、合作研究,把这种模式固定化,灵活推向市场。通过活动开展,使山东琴书作为菏泽的一个名片,一个品牌项目,把山东琴书的编创、演出、人才培养常态化。

(四)构建多业态产业链,打造菏泽“非遗”文化活态展示及培育基地

将多种非遗项目集聚,构建山东琴书产销平台。还可以建立菏泽“非遗”产业市场化运作服务联盟。让非遗传承人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服务机构进行项目对接,扩大非遗项目影响,并从中获得资金支持。

(五)与旅游市场相结合,打造山东琴书艺术市场化平台

菏泽是享誉中外的“牡丹之都”,一年一度的国际牡丹花会有众多的文艺节目演出,其中可以加入山东琴书的展演,把山东琴书放在更高平台上来宣传推介;菏泽作为传统的戏曲之乡,也可以将菏泽有特色的民间戏曲、曲艺艺术打造成一个文化基地,增加体验性,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看与参与,这些都会极大地提升菏泽的文化魅力与城市形象,也为山东琴书的市场化提供和搭建了一个发展传承的良好平台。

目前,山东琴书的发展处于低谷,受当今经济大潮、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传统戏曲、曲艺艺术普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只有树立“以文化论输赢”的观念,通过不断发掘地域文化的优秀因子,寻找历史文化在当代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并把它与科学发展观和社会文明风气结合在一起,融入菏泽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文化力启动经济力,锻造菏泽独有的文化软实力,使之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山东琴书是鲁西南、菏泽人文精神的缩影,由于琴书艺人善于捕捉生活题材作为剧情材料,又积极吸收周围剧种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已从昔日的“小曲”逐步发展成为声腔、表演日臻成熟的地方曲艺剧种,老百姓很喜欢这门艺术,很多人都能唱出几句琴书音乐,甚至完整地唱出某些曲目。正因如此,山东琴书在菏泽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可以起到重要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总之,山东琴书的传承发展需要政府重视,需要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通过提高琴书演员们的收入水平,完善硬件建设;加强新人的培养,提高剧目质量,山东琴书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闫永丽.山东琴书的文化阐述[J].名作欣赏,2013(32).

[2]张炫.山东琴书在济南的保护与发展综述[J].大众文艺,2012(20).

[3]刘强,王艳丽.山东琴书兴衰变迁之社会根源研究分析[J].电影评介,2010(22).

[4]于学剑.山东琴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戏剧丛刊,2010(01).

[5]周景春.山东琴书首次走进大学课堂的调查报告[J].黄河之声,2009(14).

[6]何世彤.山东琴书及其当代传播[J].音乐传播,2016(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市场化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我说你做讲策略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供方体制应尽快走向市场化
Passage Four
关于利率市场化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