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耿玉卿豫剧音乐的审美特质

2018-01-10朱迎春

戏剧之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创新

朱迎春

【摘 要】本文就耿玉卿在豫剧音乐的音乐情态、音乐形态、音乐风格方面锐意改革与创新给予阐述,较为详尽地分析和探究了他的音乐特质和艺术个性。

【关键词】音乐形态;创新;审美特质

中图分类号:J8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7-0125(2017)24-0020-02

定下这样一个论文题目,使我首先想起了我的恩师著名的曲艺艺术教育家、曲艺表演艺术家赵铮老师曾这样评价耿玉卿老师在戏曲音乐方面的创新,“才、胆、识、力。耿玉卿出门时掂个耙子,背个篓子,见到有用能耙就耙,能搂就搂,不时地往筐子里装新的东西,他是艺术上的有心人。”

我们知道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因为河南简称“豫”,故解放后定名为豫剧,豫剧形成以后由于方言的不同,在各地流传的过程中各具特色和特点,逐步形成了多种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之为“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之为“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唱法称之为“豫西调”,豫剧属板腔体音乐结构,可分为二八板、流水板、慢板和飞板四大板类。同样是豫剧二八板、流水板、慢板和飞板,但经过耿玉卿老师大胆创新赋予作品别样的情感表达,带给戏迷观众是亲切,新鲜,既陌生又熟悉的听觉感受,使传统古老的声腔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就音乐形态、音乐情态、音乐风格而言,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质和个性:

一、音乐化语言及音乐形象的定位

一个剧目,一出戏在艺术上的成败固然首先取决于剧本,但同样也取决于音乐唱腔,唱腔在戏曲中是最有分量和最有光彩的部分。特别是一个以唱为主要特征的剧种,曲就是灵魂,耿玉卿老师的唱腔音乐在与戏剧结合的过程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戏曲音乐的特长和优势,他的唱腔音乐自始至终紧紧地围绕着戏剧的内容来进行,且积极地推动着戏剧情节的发展,强烈地渲染着戏剧矛盾的氛围。他对传统的豫剧、曲剧的音乐材料、结构方式、流派特点非常之熟悉,他是我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两门抱”戏曲音乐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板式变化向着剧情的方向给予延伸,而且非常侧重于塑造人物的音乐形象,他的戏因人设腔、随剧而变,即便是同一曲调的唱腔在不同剧目中都有新的变化和不同的表现方式。耿老师创作当中,十分注意角色和演员的关系,依据角色和演员精心创作符合剧情需要又能彰显演员潜能和特点的曲调,不仅打破了传统戏曲千人一调,百口一腔的格式化格局,也实现了艺术呈现方式和演员技能提升的双赢效果,在应邀为演员写曲时,他总是要对演员的音色、音质、最佳音域、声腔表现力以及演员对作品的感悟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充分了解后,细品味、细酝酿,然后再下笔谱曲,最大限度地发现、挖掘演员的潜质,努力彰显艺术表现力。耿玉卿老师善于运用戏曲音乐的一切手段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把人物的生活语言提炼成优美的艺术语言。这不仅仅是他在作曲技术方面驾轻就熟的本领,重要的是能从剧本出发,从剧中人物出发,牢牢把握人物的情感脉搏,充分体验和研究、揣摩人物的内在情感,在了解每个人物性格、性别、年龄、身份、文化背景等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人物语言的基调,以人物丰富的语言、语调、语气为基础创作出适合不同人物喜怒哀乐等不同情感的优美旋律。

二、给传统板式以变化和重组

耿玉卿老师既“固本”又“求新”,以剧种传统的音乐规范作为再创造的语汇,从作品的内涵、立意、人物心理发展以及特定的情景出发,在戏曲作品特别是现代戏曲的唱腔设计中进行了板式重组和旋律的再创,从而达到了戏剧欣赏和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

三、华彩浪漫的情态美和风格美

世界著名的音乐家霍夫曼说“音乐里面最先存在的、最能够用一神奇魔力把握人们情感的最美的东西便是旋律”,耿玉卿老师就是驾驭戏曲音乐的天才。他能够以一种神奇的魔力把曲剧、越剧、黄梅戏、京剧、河北梆子、河南坠子、流行歌曲、民歌小调等各种音乐旋律的元素巧妙地、自由自在地融在他的近百部作品之中,形成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旋律的色彩美。通过耿老师诸多的作品如“风流才子”“情断状元楼”“老子、儿子、弦子”等,我们可清楚地看到他是驾驭戏曲唱腔旋律,巧换结构调整板式和节奏的高手,他可以依据不同的人物、不同情感的需要进行重组与变异。使戏剧中较为复杂的矛盾冲突和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在独特的板式结构布置的节奏性中得以生动地展示。接下来我以作品《香魂女》中的香嫂唱段“送环环自由身另选佳婿”为例。首先,序幕慢慢拉开,用一种特殊的乐器“管子”一下从小三度下行后又八度上跳上行至特性音调,描绘了一幅奔放、大气、苍凉、凄婉的画面,非常准确地表现了香嫂起伏不定的内心世界,这一段我可谓是百听不(下接第22页)厌,我估且把它称之为豫剧的“咏叹调”,耿老师依据演员的嗓音条件(汪荃珍两个半八度宽广的音域)借用了西洋歌剧中、戏剧花腔女高音的唱法,从小字组的“3”到小字二组的降“7”跨越两个半八度。为表现香嫂是送走还是留下儿媳起伏跌宕极为矛盾的心理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彰显空间和声腔支持,这段唱腔“环环她低头无言轻声离去”到“我已误沼泽地怎叫她再学我苦熬日月走荆棘”这两句渲染了香嫂由环环联想到自己作为童养媳嫁到沈家凄苦悲惨的命运,以及极度矛盾的心理,到后来“她可曾忍过多少悲痛,她可曾咽下多少委屈、她可曾夜半枕上暗哭泣,她可曾胸中火焰燃又熄,她可曾香魂塘边想轻生,她可曾香魂石上长叹息”。这六个她可曾起始的排比句段落既清楚又深刻地描写了环环嫁到婆家后一幅幅鲜活凄惨悲凉的画面,同时也道出了香嫂怜惜、悲痛、哀怨的心声,一直到最后下决心让环环冲出牢笼,还环环自由身,另选佳婿。整段唱腔大气悲壮,描写了一位冲破封建思想枷锁,幡然悔悟,跟上时代步伐的,有思想,有理性的新时代农村妇女形象。特别是最后一句“另选佳婿”最高音到小字二组的降7,唱腔凄凉哀婉催人泪下,结束得坚定、大气、铿锵有力。

从这段唱腔中,我从中听到了耿玉卿老师的音乐“表情”,闭上眼细听细品就能听出人物的情感和人物的喜怒哀乐,音乐形象鲜明,即便是去掉戏词也能分辨出人物的情感起伏,他所创作的每一个音符都是他心灵的回响,情怀的释放,爱恨的寄托,都融入了他对人生的深切体悟,作品充满了灵性,充满了炙情,让人闻之入耳、入脑、入心,“韵味悠长,品之不尽”,是用音乐和声腔为载体,记录着生命的每一份感动和每一刻存在,使用真性情在创作,曾有人这样称赞耿老师的音乐作品“他的作品是传承的作品、是改革的作品、是创新的作品、是发展的作品、是以人为本的作品、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这段唱腔使汪荃珍老师的艺术潜能和声腔优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和彰显,河南省音协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家李忠党曾评价“一个香魂女让汪荃珍的声腔艺术有了一个大的提高”。

几十年来,从1963年耿玉卿老师第一部作品问世至今,共创作150多部老百姓喜闻乐听,百听不厌的音乐作品,许多作品都是剧团保留剧目,保饭碗剧目,还有不少成为名演员的代表剧目,他始终与音乐为伴,用歌声抒怀丰富而富有特点的作品,正是他半个世纪辛勤耕耘结出的硕果,耿老师平和达观快乐开朗,积极健康,常给予学子以及年轻人们以正能量,熟悉他的人都称他为“老男孩,阳光男孩”,愿这位河南戏曲音乐舞台上的“老男孩,阳光男孩”那充满生命律动的心灵回响再次创出最强音。

最后我引用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女士对耿玉卿老师的评价做结束语吧,“五十年来,耿玉卿老师根植于传统戏曲艺术,固本求新,育梨园精粹,创杨柳新曲,歌时代雅音,为民族艺术传承创新作出了卓越贡献,建树了河南戏剧音乐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