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2018-01-10杜兴阳

时代经贸 2017年19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手段

杜兴阳

【摘 要】对于盈余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财务会计界。我国随着市场经济和上市公司的发展,企业的盈余管理的相关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由于我国市场的背景和国外资本市场截然不同,上市公司所处于的经济、文化、政治与法律环境的差异,尤其是在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方式上,差异更大,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所处于的特殊环境,对于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与工具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手段

盈余管理(Earning Management)指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实质上是背离了中立性原则,由此造成对外财务报告有所偏重、有所倚靠。盈余管理的出发点在局部利益、部分利益或某些人的利益,它无疑会损害公众利益。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必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这些问题完全爆发出来以前,我们需要先对其成因和手段有基本的了解,才能跟好地应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

一、理论基础

(一)国外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

由于对盈余管理研究的方法、认识有所差异,导致对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描述。根据相关文献的总结,国外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主要要以下三种。

(1)美国盈余管理研究者William R Scott(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自主选择会计政策的行为。在他的观点中,上市公司管理者往往会选择有利于上市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以保证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表现良好,保证企业拥有充足的现金。(2)美国会计学家Katherine 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是“对外披露”的选择,上市公司管理者往往为了特定的目的,在进行对外披露时,操纵报表编制者为这些特定目的服务,以达到有利于管理者利益的目的。(3)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者基于特殊的薪酬条约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而改变财务报表,往往通过发生真实的交易或选择适合的会计方法。这种改变是为了误导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财务状况的理解从而使条约更有利于管理者。

目前,国外研究者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学术界不但在公司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上进行关注,并且对于基于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盈余管理进行研究。R oychowdhury(2006)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面对亏损时,往往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避免报表数据出现亏损。Graham et al.(2005)研究發现企业管理者使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大量增加,真实盈余管理在盈余管理中的作用正在逐步提高。Cohen and Zarowin(2010)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上市公司使用真实盈余管理,比只用应计制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在后面年份业绩下降现象更为明显。

(二)国内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

(1)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准则一处处长的陆建桥教授(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准则允许的条件下,为实现企业效益和自身价值最大化的目的而做出的会计选择。(2)中山大学副校长魏明海教授(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误导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财务状况的理解从而使会计信息更有利于管理者。(3)孙铮、王跃堂(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利用会计信息的弹性,将这种弹性更大得释放出来,是合法地操纵会计信息。(4)刘峰(2000)认为盈余管理行为是符合相关的法律的,其本质只是一种普通的金融行为,虽然利用了法律法规中的漏洞,但并不能将它认为是违法行为。(5)张祥建和徐晋(2006)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符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条件下,出于实现企业效益或自身价值最大化的目的而对所要披露的报表信息进行一定的处理,以误导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财务状况的理解从而使条约更有利于管理者。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有许多方面,本文重点对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这种盈余管理手段的来源就是因为交易的双方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往往在经济上有所关联,造成了与上市公司利益有关联的利益相关体为了保证上市公司报表数据有利于整个利益相关体,而从其他方面将能够获得利润的项目通过各种交易方式出售给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的利润流入,防止因为报表数据达不到证监会的要求而被停牌。这种能在短时间获得大量利润流入的方式已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选择。关联方之间的非货币性交易更是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向关联方公司销售产品确认收入,上市公司通过正常的市场价格把产品出售给其他公司,再由利益相关者将产品购回,这种方法能够帮助上市公司快速销售产品获得销售收入并且没有什么破绽。

(二)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资产重组使得企业对于资本结构更为灵活,能够通过不断的资产重组实现资产转移的目的。部分上市公司正是看中了其中的关键点,通过资产重组对盈余进行管理,来达到实现利润收入的目的。与上市公司利益有关联的利益相关体能够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将能够获得高额利润的产品、项目置换给上市公司,让上市公司即使没有进行主营业务的项目也能获得高额回报。这种方法是上市公司实现扭亏为盈的重要保证。

(三)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这种盈余管理手段是通过与本公司所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或有关系但影响较小的各项收入、支出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由于非经常性损益一般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无关,因此在监督和审查时难以判断其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但为了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获得收入,需要另一公司付出相对应的代价,因此这种手段需要与上市公司利益有关联的利益相关体的协助。endprint

三、防范盈余管理建议

(一)改革国有企业业绩评价制度,真正做到政企分开

由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并且在部分特殊行业国企存在垄断的条件,银行、券商、保险、水利、交通等行业大多是国企上市公司。而我国对于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考核很大部分上是只关注经济利润部分的指标。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管理者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评价达到升职或者连任的目的而进行盈余管理。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不能只把眼光放在短期的利润上,更要把企业文化、现金流量等指标加入到考核的项目当中去,全面的评价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在管理层的招聘连任上,应该注意更多方面的考核,在聘任前和离任时进行严格的审计,防止上届或本届管理层为了业绩的考核而对盈余信息进行大量修改;同时应该把竞争机制加入到考核中去,增加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同时要排除当地地方政府对当地国有企业的干预,在现实中有不少的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当地的政绩,而对国有企业的发展经营做出干预,帮助甚至指使当地国有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同时,要排除国有企业管理者是政府官员的身份,真正做到在市场中公平竞争,彻底去除国有企业管理者为了“官位升迁”的目的,把盈余管理作为官途上的捷径。

(二)优化管理者报酬结构

目前我国管理者的报酬结构中通常有以企业利润为基础的奖金,但由于会计盈余信息的滞后性和管理层对盈余信息的可操纵性,使得管理层有了为增加会计盈利信息而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如果把企业股票价格也加入到管理层的报酬结构中去,能使管理人员为了提高业绩,选择以更好提高企业总价值的会计政策和估计选择作为企业的会计选择,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主要是有基础工资和以会计盈利信息为依据的奖金组成,很少把企业股票价格加入到奖金的组成部分当中去,西方普遍的直接给予管理层一定股份的报酬形式更是少见,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对于短期经营业绩的重视,增加了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了概率。可以有两种方式将股票价格加入到管理层的报酬结构当中去:一种是让管理人员认购企业的一部分股票,使管理层直接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让管理层能更好的安心工作,同时能减少管理层的跳槽率。另一种是根据股票价格的回报作为报酬的依据,这种方式虽然效果没有第一种好,但不会稀释股票。

增加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在管理人员报酬结构中加入股票价格因素,有利于减少管理层对于盈余管理的期望。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由于没有多少持股比例,无法达到利用股权进行股权激励的目的。造成的主要缺陷有:

(1)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法达到利用股权进行股权激励的目的。(2)管理层无法直接通过股票市场购买所管理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我过相关法律规定,上市公司管理人员不能通过证券市场购买所管理上市公司的股票)。因此,有必要改革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持股制度,让管理层也能购买一定的本公司的股票,让管理层真正和公司的利益紧密相关,由一个“管家”真正成为“主人”

(三)使债权人加入到公司盈余管理

由于當企业负债达到一定状况,在破产机制发挥作用时,债权人有比股东更加靠前的对于公司剩余价值的索取权。由于股东对于会计信息的掌控因为管理层的原因而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上市公司的日常交易往来和其他的关于大笔金额的往来往往通过银行来进行,因此银行掌握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公司当前营业往来等数据往往比股东更为精准。从这方面我们就可以把银行对于公司的观测加入到对盈余管理的监督之中。如果把企业债权人对于企业现状的分析也加入到企业的盈余管理之中,能够大大提高亏损上市公司对于改进公司治理结构效率,同时能分析出上市公司对于公司盈余管理的银行贷款的需求。同时还应该改善当前的银行信贷评估体系。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在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时都有重要作用,不能只使用其中的一种。除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这些普通的量化指标,还应考虑量化数据的全面性,增加产品数量、客户服务质量、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监督业绩等指标,来激励上市公司管理者对于公司长期经营效益的重视。而在考虑非量化指标时,需要考虑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公司发展前景等方面,全面地将公司营业状况考虑进去,从而评估企业偿债能力。

(四)完善股票发行制度

我国目前的股票发行制度是保荐人制度,但还是有一些硬性的规定,公司在上市近三年内必须连续盈利,这就给想要上市的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这些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达到证监会所规定的指标要求,通过对最近几年内财务数据的修改,削减盈利年度的利润,加入到亏损年度当中去,做到转亏为盈。我认为当前的股票发行机制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只通过一个固定指标对企业上市做约束太不保险,只有一个变量给与了企业更大的可操作性,让企业能够轻松通过盈余管理行为达到转移利润,最终实现上市。因此我认为应该在企业上市的硬性要求上增加几条与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项目,通过多变量增加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难度,给那些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更多的上市机会。而在上市公司配股时由于新股价格受到前几年报表数据和管理层预期影响,管理层有很大的可能为了提高公司配股时的股票价格而对报表数据和管理层预期进行盈余管理活动。因此我认为在公司配股时应当由证监会直接聘请人员对将要配股的上市公司股价进行评估作为首次配股时的股价。

(杭州孚伦特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30)

参考文献:

[1]William R Scott.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Katherine Schipper.Commentary on Eam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1989.

[3]Healy P M,Wahlen J M.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 Accounting Horizons,1999.

[4]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北京:会计研究,

1999(9).

[5]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0.9.

[6]孙铮,王跃堂.盈余操纵与资源配臵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4.

[7]刘峰.高质量会计准则与会计准则国际化[J].财会通讯,1999(10).

[8]张祥建,徐晋,郭岚企业盈余管理存在原因的理论分析[J].成都:软科学,2004(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动机手段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凶手的动机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