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45例临床观察
2018-01-10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45例临床观察
张丹丹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目的观察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止痛药,治疗组给予隔药灸。记录每位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前后症状,并作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是66.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能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症状,与单纯的西医治疗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原发性痛经;隔药灸;疗效观察
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痛经的发病率为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占发病率的36.01%[1]。痛经归属于中医学的“经行腹痛”范畴。《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言: “带下,经水不利, 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首次阐述了经行腹痛的症状。原发性痛经是指经期或者经行前后小腹部胀痛或疼痛难忍,腰酸困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子宫及附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主要是功能性痛经。笔者运用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能缓解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的症状疗效较好,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三门峡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并符合原发性痛经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30.85±4.75)岁,病程3个月至1年半,平均(8.52±3.81)个月;治疗组年龄18~39岁,平均(30.33±4.52)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8.63±4.75)个月 ,两组年龄、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2]制定:痛经是指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腰酸或者其他不适,程度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为:原发性痛经多发于青少年,多在月经初次来潮后1~2年内发病。一般在月经来潮前的12 h内开始感觉疼痛,并迅速加剧,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持续2~3日后可缓解,疼痛大多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也可呈放射状疼痛感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痛甚者可伴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头疼,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并经妇科检查,均已排除器质性病变者。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3]、《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4]制定。主证:①每逢经前或经期时出现小腹疼痛,随月经周期性发作;②疼痛难忍,或者有呕吐冷汗头晕,或部分患者出现经期小腹部疼痛连及腰骶,放射至肛门或腿部。次证:①月经量少,色淡质稀;②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③经色紫暗有块,乳房胀痛;④小腹冷痛拒暗,色暗有块,畏寒肢冷;⑤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小便清长。舌脉:舌质淡或者紫暗,或舌边尖瘀点或瘀斑,苔薄白或腻,脉弦涩或沉紧或细弱.以上症候:主症①必需具备、次症需具备≥2 项,根据舌象、脉象可诊断。
1.3 排除标准 不符合诊断标准的;继发性痛经患者;女性盆腔有器质性病变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或者肝肾脏器疾病或精神病患者;不能接受艾灸治疗者;依从性差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西药治疗。于月经来潮前3~5 d开始服用布洛芬胶囊(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2021159)400 mg,2次/d。直到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随访3个月。治疗组采用隔药灸。中药:小茴香12 g ,元胡12 g,丹参10 g,益母草30 g,乌药12 g, 桃仁10 g,红花12 g, 香附10 g,当归10 g,川芎10 g,鸡血藤30 g。将以上中药磨成细粉,用白酒调成膏状,均匀敷于小腹部,然后将艾灸盒放于小腹部上,在艾灸盒内点燃艾绒,等艾绒燃尽,取下艾灸盒,将膏状中药继续留在小腹部,用胶布固定,嘱患者4 h后自行取下。每天1次,疗程同对照组。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拟定。治愈:症状完全消失,且停药3个月内未复发;好转: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工作学习,且停药3个月内症状均减轻;未愈: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为66.6%,对照组为2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发病机制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气滞、寒湿、湿热、瘀血等因素均可引起子宫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不通则痛”。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加班熬夜,或过频房事,均会导致气血虚弱,精血不足,不能濡养子宫,无力推动气血运行,而发生“不荣则痛”。乌药、小茴香能温肾暖肝、散寒行气止痛。香附可疏肝解郁、行气散结、调经止痛。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川芎、元胡可活血行气止痛。丹参、桃仁、红花、益母草能活血痛经,祛瘀止痛。鸡血藤能行血补血调经。诸药合用,温经散寒活血,疏肝行气,补血调经,使瘀血去,新血生。气血同调、寒温相宜,使痛经缓解。
现代药理研究[6]益母草能使痉挛状态的子宫平滑肌松弛,继而具有抗痛经作用。当归药物内含的当归油(含藁本内酯 70%)都可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作用[7]。丹参、桃仁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速,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可镇痛[8];红花对子宫和肠道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可使子宫收缩幅度及收缩频率减低[8]。当归对子宫的机能状态呈双项调节状态,还有镇静,镇痛的作用[9]。
中医认为腹部有任脉、冲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循行,将中药调敷下腹部,可调节可调节经络、脏腑的功能。在隔药灸操作中使用的艾绒温经散寒 ,同时还可产生一种抗氧化物质 ,将热量传导于患者体内 ,温通腹部的经络,温养胞宫,达到调经减轻疼痛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1]王桂华,陈文媛,王晓津.女大学生痛经症发病率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7,31(4):253.
[2]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7.
[3]马宝璋,齐聪.中医妇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93.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12.
[5]王北婴.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中国医药学报,1989(2):70-72
[6]金若敏,陈兆善,张长勋,等.益母草治疗痛经机制探讨[J].中国现代化应用药学杂志,2004,21(2):90-93.
[7]夏泉,张平,李绍平.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时珍国医国药,2014,15(3):164-165.
[8]高学敏.中药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9]肖西峰,谢丽,金凡,等.当归精油治疗痛经的机制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2):141-143
张丹丹(1984-),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不孕症。E-mail:380470242@qq.com
R271.11+3
A
1007-8517(2017)23-0083-02
2017-10-24 编辑:梁志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