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推进高质量安全社区创建

2018-01-10包冬冬

劳动保护 2017年7期
关键词:街道北京市社区

文/本刊记者 包冬冬

北京推进高质量安全社区创建

文/本刊记者 包冬冬

2016年,《北京市安全社区建设五年规划(2016—2020)》正式公布,2017年,北京市将安全社区建设情况纳入到对各区政府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之中。自此,北京市的安全社区建设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

在北京市顺义区旺泉街道召开的北京市安全社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 包冬冬/摄

“社区内的小学生放学后都可以在这里学习,这就是旺泉街道西辛一社区搞的‘碎片时间——课后伴读圈’青少年安全促进项目(以下简称‘课后伴读圈’项目),帮助年轻家长解决无法及时看管孩子等问题,既节约费用,又解决儿童课后安全问题。”这是5月25日,在北京市顺义区旺泉街道召开的北京市安全社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北京市安全监管局局长张树森向与会的全市各区、乡镇、街道安全社区创建负责人介绍一个安全社区创建项目。

除了上述的课后伴读圈项目,作为此次会议的承办街道——顺义区旺泉街道,还创建了多种多样的安全促进项目,包括老旧小区配电设施检修维护项目、交通安全保障设施项目等。用张树森的话说,“都是为老百姓安居乐业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2016年,在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北京市举行了第一次安全社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此次在顺义区旺泉街道是第二次现场会,由北京市安全文化促进会承办,是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再部署、再推进、再培训。尤其是继2016年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安全社区建设五年规划(2016-2020)》后,《北京市市级安全社区管理办法》《北京市市级安全社区评定标准》重新修订完成并实施。张树森说,利用此次现场会的机会,要向各参会人员进一步阐述上述管理办法和评定标准,希望参会人员认真学习、抓好落实。

协力打造安全社区示范亮点

张树森说,目前,北京市已经创建成功的全国安全社区共39个,其中24个已经创建成为国际安全社区。全市安全社区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不少的区域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四级组织领导体系。从2017年开始,北京市财政每年专门安排200万资金支持全市的安全社区建设。在创建安全社区的实践中,有些安全社区外延不断拓展,从主要关注生产安全向囊括居家安全、防灾减灾和社会治安的“大安全”拓展。各单位将专职安全员队伍建设、标准化创建等安全生产阶段性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纳入安全促进项目协调推动,齐头并进。北京市安全监管局、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市消防局、市交管局、市质监局等9部门组成的市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负责全市工作的统筹推进和协调督促。依托北京市安全文化促进会整合燃气协会、消防协会、交通科研院、特种设备检测所等专业领域专家、基层建设单位骨干,组建专家组,深入一线指导创建工作,保障安全社区建设的技术性和专业性。

西辛一社区多彩假期 快乐生活之烘焙学习(西辛一社区供图)

西辛一社区微型消防站 包冬冬/摄

在会上,张树森指出,北京市的安全社区建设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对于安全社区建设是否归属于安全监管部门,还存在思想上不统一的问题。为此,他肯定地说,“安全社区建设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基层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要通过安全社区的建设培育公民的安全意识,从而使伤害事故尽可能少发生,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第二,质量把控不到位。部分创建单位过度看中结果,存在突击应对检查的侥幸心理,忽视建设周期和建设程序,仅仅重视检查评审,造成安全社区创建往往是仓促上阵,临阵磨枪,部分工作还流于表面。另外有的地区存在攀比心理照搬照抄,缺乏前期诊断、伤害数据分析和问题发现的重要过程。创建项目低质,同质化严重,亮点创意不足,针对性不强,丧失了安全社区创建的初衷。

第三,培训指导不到位。部分地区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建设单位领导干部不参加全市的统一培训,仅仅满足于听取参会人的简单汇报,造成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缺乏全面认识和深入了解,直接导致建设单位后续工作乏力。多数基层建设单位具体负责人员,大多身兼数职,而且流动性较大。往往刚接受培训就调换工作岗位,影响了创建工作的连续性。各区大多没有自己的专家队伍,专项培训、业务指导不能及时到位,以至于具体负责人不知如何开展工作的情况还是相当严重。

面对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张树森提出了几项工作要求。他说,要站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建立领导负责、多员参与联合的共建机制。要着力培育一批安全社区示范单位和优秀示范单位促进项目,坚持每个区至少打造一个示范安全社区,每个建设单位至少在资源整合、社区诊断、伤害监测、宣传培训、应急调研、全员参与促进项目等7个方面打造一个示范亮点,北京市宣教中心和北京市安全文化促进会要继续对安全社区调查研究,挑选优秀项目和建设案例,为各单位建设安全社区提供参考。

张树森还强调,今年北京市修订完善了评定管理办法,不搞“大而全”,在评审材料上简化程序、减少档案,引导建设单位真正把精力用在做实事上。安全社区建设的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员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的原则,严格组织划库、现场评定和复评,做到不符合标准的不推荐、评定发现的问题未整改完成的不推荐,成熟一个命名一个,不搞“一窝哄”,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通过。

在提及安全社区工作中补齐短板的要求时,张树森说,创建过程中,要充分统筹利用辖区资源,避免安监部门的单打独斗;要深入实地做好安全诊断,通过走访、逐项逐户的排查、认真具体的交流,摸清社区安全隐患底数,听取民众需求,建立隐患排查机制,让广大社区群众积极参加到安全社区建设项目中;要把安全社区建设与平安社区、智慧社区、文明社区、农村社区建设、道路交通整治、微型消防站、平安校园、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文化、职业病防治、生态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协调推进、提高实效;要用好技术支持单位,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资源力量,解决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的人手不足和专业技术问题。

安全与传统结合的西辛一社区

此次现场会,在顺义区旺泉街道举行,与会人员也实地参观了辖区内的西辛社区、西辛一社区、来来酒店等。

据旺泉街道工委书记黄学英介绍,旺泉街道成立于2007年10月,区域面积12.81 km2,常住人口3万0 798人,目前街道辖区内已成立社区居委会9个。街道的地域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融合”。一是产业和居住的融合,二是新老社区的融合,三是外国居民、国有企业安置的职工、产业工人、流动人口和回迁社区的农民不同人群的融合。

街道自2013年9月开始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于2016年8月顺利通过全国安全社区预评审,在今年,已经全面启动了国际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在安全社区创建及持续改进的过程中,旺泉街道通过培养骨干力量、运用新媒体等宣传手段、找准有亮点的安全项目等,将安全社区建设搞活、搞准。如张树森提到的“碎片时间——课后伴读圈”青少年安全促进项目,就是隶属于旺泉街道的西辛一社区促进项目中的亮点。

与会人员一行来到了西辛一社区办公室,看到的是一座属于社区居民的文化四合院,其中分为聚心堂、平安阁等8个房间。据介绍,原来社区办公用房及活动用房只有450 m2,面积狭小且分布不匀。2013年,在旺泉街道工委的支持下,西辛一社区与西辛社区的办公和活动用房进行了合并、扩建,面积达820 m2。西辛一社区居委会借此进行了整体装修改造,将其打造成了独具老北京韵味的文化四合院,并设置了文化长廊,绘制了家居安全科普、防溺水小常识、在火灾中自救逃生等知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安全知识进行了完美融合。

同时,在8个房间中开辟出微型消防站和课后伴读圈项目活动的场所。寒暑假时,社区内的孩子们可以在社区里参与干冰科学实验、天文科普知识讲座、烘焙学习手工课等活动,还聘请了专业老师给孩子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等,既解决了孩子们无人看管的问题,也丰富了课余及假期生活。

编辑 包冬冬

猜你喜欢

街道北京市社区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热闹的街道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热闹的街道
街道等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