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双元制”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启示

2018-01-09陶然胡迪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双元制现代学徒制

陶然 胡迪

摘要:国家教育部教职成[2015]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了各大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并推行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作为产教结合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高职院校应吸取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经验,以德国推行“双元制”教学的历程作为现代学徒制的宝贵经验,为发展出中国特色的办学道路奠定基础。

关键词:应用科技大学;现代学徒制;双元制

2015年,国家教育部教职成[2015]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该计划一经提出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尤其是在各大公办高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行动计划”中,首次明确了高职院校教育的技能积累作用,并明确提出了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和试点。“行动计划”的提出给各大高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也给各大高校提出了三年发展计划的具体要求。

一、“现代学徒制”概述

现代学徒制于2014年由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是产教结合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试点旨在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推进校企互聘互用的人员结构。它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产业升级的速度加快,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越发超前。

中国的传统学徒制只能培养初等工匠。这类技术人员文化程度低,结业即出师,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职业教育多年来定位不准,实践教学不足。目前阶段的职业教育停留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层面上,仍面临着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双重问题。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概述

在职业教育领域,作为技术教育的先驱,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理念提出已趋20年,其间的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德国战后的蓬勃发展正是依托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大力推广,并逐渐成为了德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形式。

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下,学生同时具有学徒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其结业需要通过技能和理论的双重检验。在这种制度下,学校的教育更着重于理论基础的奠定作用,真正缩短了企业用人和学校育人之间的差距。

三、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现状

1998年德国文化部在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应用科技大学的名称,并将其列为与普通综合性大学同等地位的高等教育重要分支。此类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配合充分的职业训练,培养出服务于产业的中高级的技术人才。

目前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以来不断发展壮大,截止2017年共有包含公立及私立共229所。这些应用科技大学主要是采取了“双元制”的办学策略,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和地方特色。这种特色既是其发展所依托的优势,又是限制其再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已于2013年成立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其中理事单位及成员学校大多是由专科院校升格的本科及部分专科院校。在国家提出的“行动计划”中,着重强调了对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培育,各大高校纷纷试点“现代学徒制”建立校企联合专业。这对于目前想要提升自身实力,促进学校发展的各高职院校来说,无疑是指明了未来阶段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在高职院校发展的道路上,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尤其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如何让毕业生更好地满足各大企业和本国市场的需求,如何填补毕业与上岗的代沟都是值得各大学校思考的问题。而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仍然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毕业与任职之间仍需要用人单位自行岗前培训、技能培训。这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用人成本。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走向高端化、专门化。学校的发展要紧跟“行动计划”的要求,走出有中國特色的办学道路。

五、对于中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启示

1.增进校企关系,共同招生培育

应用科技大学及“双元制”在德国的成功得益于其服务了国家、特别是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其招生专业紧密与当地的工业产业结合。例如提到台州,其代表性产业毫无疑问就是吉利汽车,则当地的学校便应依托于吉利的产业效应,招收汽车工业、电焊等对口专业。展开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等招生形式,将招工和招生向一体化推进。当具体招生时,企业应当在入校同时与学生签订企业合同,明确各方权益及责任。在合同的保障下,企业得以放心将未来的职位空缺交由学校筛选,降低人事成本。而学校也可以借此降低教学培育成本,与企业分担实训场地及师资,形成双赢的共同培育机制。

2.专业与时俱进,方向及时更新

招生专业需以产业发展方向,紧跟科技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目前已存在的十年内将部分被人工智能所代替,但是也随之出现依托于人工智能的大批新兴职业。这是社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日新月异,适者生存的现代社会,各大高职院校应相应依托新技术革命拓展其招生方向,更新教学内容细化已有专业。鉴于目前中国高职院校的生存现状,过渡期间可选择以交叉学科作为更新专业的初步尝试,使得面临被淘汰的专业焕发生机。在课程设计上摈弃固化思维,由知识本位向岗位本位转变,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3.人力资源共享,产教结合紧密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人才组成。其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超过五年的社会历练,已经完成了从习得到转化的蜕变。然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师资主要由理论研究出身的博士及硕士组成,往往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其实培训经验往往由校内培训或自主学习取得。在人才招聘制度还未革新前,各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人才培养制度,建立教师企业锻炼的长期合作机制。此外与其配套的奖惩制度及评价体系也需要在探索中建立健全。在招聘制度革新后,学校和企业可以进行人才共享、岗位交换,让人力资源充分运用,产教结合。以教师和职工的双重身份既有利于教师科技成果的转化,也有助于企业职工的再深造。

4.完善现代学徒制,健全配套制度

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将理论、实践和应用型教学比例大致定位为均等。这要求与教学相应的配套制度需要进行调整升级。其考核评价的对象由单纯书面转向书面与督查评价相结合。由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由学分管理转向弹性双向管理。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督查体系,互纠互查,将独立评价与共同评价相结合。确实保障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充分被纳入评价体系。同时教师的工作量及评价体系应涵盖校企两方的工作成果,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并重。在制度保障下,激发教师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校企共赢。

猜你喜欢

双元制现代学徒制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