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大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过程控制中的运用
2018-01-09郭爽
郭爽
摘要:近年来,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从外部环境看,建筑业高增长的时代正式过去,分化已经来临,市场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项目盈利水平持续低迷。而建筑施工企业在对项目成本进行管理时候,较多依然停留在过去项目经验中。大多的施工项目进行实施与管理,忽略了风险管理在控制项目成本中的具体作用。本文将从在风险管理角度下,对大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过程控制中的运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风险管理;项目成本;施工企业;具体应用
成本控制作为项目中的核心内容,通过施工企业对成本进行管理,并且要具备全面的风险管理意识。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组织领导制度,抓住成本管理各个环节。通过风险管理对项目成本进行全面控制,重视与解决好项目成本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与控制。只有加强大型施工企业中风险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增强企业生命力,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下去。
一、大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及风险管理概述
(一)建筑企业市场环境分析
建筑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项目盈利水平持续低迷。国家实施供给侧改革以来,2017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实现了低速稳定运行,建筑业产值增速在经历了2016年的断崖式下跌后,也开始稳中趋缓。但是建筑业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面对目前逐步收紧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已成为完全竞争性行业。大部分建筑企业整体表现为:效率低、收益差、负担重、竞争激烈。目前制约建筑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建筑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持续增长,近10年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从6万余家变成了8万余家,增长了2万多家;二是大型建筑企业巨头的竞争优势较为明显,具备技术、管理、装备优势和拥有特级资质的大型央企、市属企业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中、小型企业较难承揽到政府投资及其它大型项目;三是工程建设专业化分工不足,竞争同质化明显,低价竞标已成常态,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低。从行业平均收入利润率看,我国建筑业利润率远低于工业企业6-7%的平均水平;同时国内大型总包建筑企业利润水平远低于国外大型建筑企业平均水平;建筑企业平均利润率在1-2%之间,甚至低于1%。
(二)大型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概念
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指的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和相关费用开支进行监督、指导、调节和限制,使得各项生产费用都能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内,保证实现成本目标。
(三)风险管理概念
风险管理指的是如何将一个项目或者企业在有风险的情况下把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的管理过程。
二、大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过程控制问题分析
(一)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
在我国许多施工企业存在管理人员意识薄弱问题,并且对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到风险管理的内涵,在意识里中并未将风险管理作为管理项目的一部分,这就会导致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目标缺乏系统性与明确,制约了风险管理在我国建筑业发展。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未能对风险管理引起重视,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很难去实施。许多建筑企业由于施工中资金紧缺使其不愿意再额外支付风险管理费用。还有一部分企业宁愿选择风险不合理转移和风险自留方法也不愿意去规避风险,这种方法会大大超出企业对风险的存储。如果稍有不慎发生风险,那么就会给整个项目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甚至最终导致项目中断,也会给企业持续经营带来严重后果。
(二)成本全过程控制不力
项目部个业务部门在进行成本控制操作中存在运作不力现象。一些施工企业业务部门对成本控制所制定的措施过于表面化与简单化,并且普遍存在简单按照过往经验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以及降低成本来制定成本计划与目标成本,但是忽略了此工程的施工条件、工期以及现场环境,这种结果就对成本核算、工程索赔、设计变更等造成极大隐患。在这种隐患下,无论施工阶段的措施和技术制定得再完美,都起不到控制成本的作用。
(三)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尚未建立以及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达到一定程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风险管理需要一定技术支持,但是这些技术支持离不开历史数据作为支撑,所以这就会导致我国许多项目中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可能面临的风险没有足够清晰的意识,所以当企业项目遇到风险时候,这些负责人只会采取风险自留或者规避风险等消极的处理风险手段。许多项目负责人认当对项目在进行过程中为了规避风险而采用高成本的技术方案是对企业资金的浪费,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当真正发生风险时候,他们可能要支付的风险开支费用更高。
我国担保任务大多是以银行通过资金或者抵押形式开展的,而这些担保方式主要集中在造价高和大型国有企业项目中,不存在普遍性。我国保险公司无法对建筑工程项目提供担保项目,项目承包商之间也不允许进行同行业担保,国家也未能担保公司具有哪些条件、业务开展范围、审批程序、监督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所以不能形成一个竞争力的担保企业管理机构。同时我国缺少既懂担保又懂工程的高素质符合人才,这也制约着我国市场发展。
(四)大型企业施工项目成本风险管理依然处于传统理论体系中
我国成本管理体系,只要包括成本目标、成本核算、成本计划、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施工企业之间竞争激烈,这种模式就会暴露出各种问题。并且在整个管理体系中,未能融合到风险管理系统中。目前,在大型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大多是依靠施工设计图进行算量和计价,从而推出项目成本。但是每个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期间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事件,这种额外开支并未在成本预算中体现出来,因此企业也没有做好预備费的估算。通常企业单纯依靠预算编制人员经验以及企业过去施工的经验,估算出一个大概数,但是没有具体风险范围和计算方法。
在进行施工过程过程中,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会关于进度款的付款是依靠施工设计图纸、进度、合同中的规定来支付进度款。期间工程款发生的变更,都会依靠工程洽商、设计变更、签证来进行计算与统计。但是没有建立完整的成本风险管理体系,导致这种统计方法琐碎而传统。
在工程完工阶段,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会依据完工图纸、工程洽谈、设计变更、施工签证以及合同等文件进行工程结算。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建立起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工程中涉及到的设计变更、施工签证所涉及到的价格与工程量、工程洽谈等都要和建筑单位进行计价和对量,以此来确定产生的工程费用。这不仅会增加施工工作量,还能带来成本的不确定性。这种控制方法属于对事后进行控制,等发生变化再去解决,但是事前并未建立对应机制。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大型企业工程竞争也愈发激烈,施工单位应该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融入风险管理理论不断进行实践。
(五)国内承包上利用合同进行风险防御与转移能力不足
合同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要先查看相关条例。我国施工承包合同大多数是根据国家发布的范本,分别为专用条例和通用条例。关于风险规避大多是依靠工程过去的项目经验进行规定,比如材料价格上涨问题、进度款支付问题、清单单价调整问题等,但是没有专门的风险规避约定章程。这就会增加施工单位承担成本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合同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就会发生分歧。事实证明,施工单位合同中没有涉及到的部分风险费用,施工单位就不会主动去支付。
三、大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中有效运用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全员思想教育,提高成本控制意识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体系,并且按照成本管理责任进行职责分工,然后将成本目标分别落实到个人、班组和各部门中,从根本上杜绝了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但人人不管现象。这就需要建立项目经理、技术管理人员、施工员、预算员、财务人员、机械管理员、材料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成本控制责任。并且应该对物资人员定期组织教育和培训,提高物资人员成本意识,强化其对采购成本的理解,最终做到考核有目标、成本有核算、消耗有定额、质量有保证、效益有提高。
(二)强化全过程控制
成本管理是在开工前对成本进行核算、施工中对成本进行控制和考评两个阶段。只有把握好各个阶段,才能控制好成本。
1.投标阶段
组织财务、预算、器材、技术等各部门对招标文件进行分析,确定好投标阶段的重点与难点部分,容纳后组织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参与投标,从而形成强有力的投标团队。目前,关于工程量订单计价模式已经被广泛利用,施工企业可以进行自主报价,但是所报价格必须认真考虑到工程中所涉及到的风险因素和成本情况。在投标阶段很多是施工单位会因为时间紧凑就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对涉及到的投标工程成本进行粗略估算,这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做好工程成本核算的积累材料,从而制定与完善企业材料、人工、机械等各方面价格库,及时对价格库进行更新。
2.施工准备阶段
在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需要组织员工进行合同前的洽谈工作,另一方面需要组织项目确立好项目经理为主要领导的管理班子,并且着力建设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机构。项目经理应当组织项目部器材、技术、财务、生产以及安全部门针对项目成本的编制计划,结合公司下达的指标来制定出本项目各种费用的成本以及成本降低率,从而形成工程的目标成本。最后需要成本管理的难点与重点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控制成本措施。
目前来看多数工程实行的是清单计价模式,其中非实体性消耗部分成为了成本控制中的重点。因为这个部分的费用与施工方案、企业现有的机械和材料情况等息息相关。项目经理应该组织预算、器材、技术、安全部门的人员来对将要施工的施工方案进行对比,从而满足工期、安全、质量、环保四大目标,最终确定最优方案。
在施工前准备阶段开始,施工企业就要制定出奖罚分明的制度以及成本责任到人制度,这样就能在施工过程中对成本控制措施得到有力落实。在这个阶段还应该选择分包队伍和劳务队伍,对人工费和分包费进行严格控制。在选用分包队伍和劳务队伍过程中,应该通过招标竞选实现。在满足整个工程工期、质量、进度、安全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价格较低的队伍。并且充分考虑好整个队伍的信誉、实例等,防止某些分包队伍、劳务队伍出现低价进场、高价结算现象,并且在施工期间出现不能满足承包企业各项指标的情况,需要承包企业按照约定支付业主违约金。
3.施工阶段
在工程进场施工过程中,应该从风险管理制度对成本进行控制。包括实施、检查、分析、纠错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支出状况,然后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保障整个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在预期范围内。
(三)构建项目成本价格控制体系
构建项目成本价格控制体系,是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多年来一直在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但大部分企业是通过积累数据、构建企业内部定额的形式在推进。按照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组织模式,人、材、机的费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劳务分包、专业分包四大行为发生。
建设物资集中采购平台、混凝土价格控制平台、吊运设备集中租赁平台、劳务基地集中管理平台、专业分包价格参考平台等五大平台进行价格指导与预警,在降成本、堵漏洞、提升企业总包服务能力等方面将取得显著成效。
(四)建立健全的权责相结合为目标的责任成本管理体制
企业的管理层应该为企业制定和不断完善关于本企业的监督考核机制和成本责任制。在实际下达承包任务时,应当将工期、质量、安全等写入任务书中,还需要将成本控制指标列入其中。在任务完成项目较好的项目部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对于未完成任务的项目部则需要查明原因并且给予一定处罚。
(五)加强大型施工企业风险管理责任
为了企业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需要结合自身项目特点与状况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与其配备专业人员,并且分工明确并且落实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管理部门的核心人物在项目初期,就应该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辨识,对风险进行识别报告,制定相关风险管理计划,对报告中所提到的风险信息进行评价。针对不同风险对项目影响程度不同,制定相应风险控制程序。
该部门主要由风险经理领导并且风险领导独立于项目部,在风险相关问题上风险经理主要是提供相关建议与解决措施,项目经理必须听从风险经理要求,但是可以根据问题与风险经理进行协商。而风险评价、预警、控制等这些风险管理实际操作人员,他们对风险管理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成败。该部门具体工作范围是编制风险管理计划,从而明确风险管理主要内容与具体任务。
(六)完善工程担保以及工程保险
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具有规避风险的作用,并且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的实施能够增强各主体之间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有利于提高对工程项目控制和保障工程质量与水平。
1.完善法律制度
我国企业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国外惯例,然后结合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具体特点,以国家出台的各种法律为基础,按照强制担保和自愿担保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担保法律和工程法律,并且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工程担保和保险作出规定:
(1)明确好建筑工程部门和执行部门的权责,防止各部门之间权责交叉而引起的权责不清现象。
(2)强制担保和保险实施范围和种类,比如对大型公共项目进行投资,当投资金额达到一定要求是强制项目進行担保,并且规定建筑项目中必须执行意外伤害险、十年责任险、工程险等。对于不同工程可以在合同中制定相应担保项目与险种。
(3)在承包商对工程量清单中列出的各项保险费用等,待承包商中标后,业主需要根据承包商实际支出的保险收据进行核实。
2.强化工程保险和担保宣传
由于建设施工共同参与的单位风险意识薄弱,担保和保险观念淡薄,这是阻碍我国工程保险和担保继续推行重要原因。所以,通过加大宣传工程保险和担保能够让业主和承包商认识到风险规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