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不了的故乡(散文)

2018-01-09林锦

滇池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组屋祖父母祖父

林锦,新加坡作家协会理事、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曾主编《文学》《新华文学》《锡山文艺》,编辑《微型小说季刊》。已出版散文集《乡间小路》、微型小说集《搭车传奇》、文学理论《战前五年新马文学理论研究》等著作。

凌晨替父亲搬家

凌晨四点,母亲、二哥、侄儿和我乘坐的汽车,从尼尔路左拐进入咖啡山坟场。车灯照射之下,一条只能让一辆车子通过的小径,两旁杂草灌木丛生,崎岖不平的泥石路,几天雨后,路上坑坑洼洼。前方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打横绑在两根长满青苔的旧石柱上,拦住车子的去路。小径上的野草,在寒夜的风中,在没有人烟的坟场里,禁锢在黑冷的恐惧中使它微微颤抖。这个坟场自从公告迁坟以后,子孙便开始替祖先清坟它迁。去年清明节来替父亲扫墓时,这里还没有如此冷清。

熄了车灯,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下车,一脚踩进泥水,心中暗苦,不敢哼声,不能吵到父亲。他要搬家了,让他安心离开。我用手电筒照着,从车厢里拿出祭品。今天是戊子年九月十三日,我们要在天亮之前,带父亲离开这个凄风苦雨的家,到“万里骨灰塔”安居。

我们提着祭品,两名来掘坟捡骨的寿板店工人跟在后面。大地一片漆黑,被没有月亮、星星也格外稀少的天空罩住。周遭一片寂静,虫鸣唧唧,偶断偶续,自己的呼吸声却没有停歇。凭着手电筒的光晕,隐隐约约看见荒冢累累,坟头塌了,墓碑横七竖八地散布在野草灌木间。慢步往前走了一小段路,九十岁的母亲差一点扑倒在一棵倒下的树上。这时的情景比摸石头过河还危险,二哥陪母亲回到车上。我和侄儿在黑暗中的杂草、残枝败叶、石碑、坟墓之间摸索,我用手电筒探照着墓碑。凭着模糊的记忆,终于找到父亲住的地方。坟墓上的泥土已凹陷下去,积了水。父亲在这里孤单地住了五十多年,那些是水,还是泪?

点亮土油汽灯,我上香告诉父亲,今天来替他搬家。工人用四根棍子架起一方遮住坟墓的塑料布,然后开始掘坟。因年代久远,加上坟地积水,棺木都腐烂了。父亲的尸骨和朽木泥土混在一起了。工人捡了一些四肢和头颅的碎骨,放进塑料袋。我点了香,接过塑料袋,侄儿撑着油纸伞,遮着我,走出坟场,这时天已发出微微亮光,黎明到来了。啊!黎明终于到来了?父亲在日军占领期间遇难。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难道要那些像父亲一样善良无辜的人民用生命来承受?

接下来,我们匆匆赶到“万里骨灰塔”,把一小袋父亲的遗骸碎骨交去火化。

我坐在那儿等待的时候,发现母亲是那么苍老。她深陷的眼眶充满泪水。我安慰她,父亲不再一个人孤单地在阴森恐怖的坟场过日子,日晒雨淋。父亲搬来这里,有他的爸爸妈妈陪他。祖父和祖母分别在 1961年和 1980年去世。他们本来葬在蔡厝港坟场,后来也迁坟,火化,骨灰瓮摆在这里。

母亲说,把父亲带来这里,不是她的心愿。她感到难过,她无法帮父亲完成心愿,父亲希望回故乡。母亲说,其实,就算父亲还健在,他也回不了故乡。

父亲是被我的祖父母领养的。父亲小时候,他的母亲便在家乡病逝了,他的父亲和叔叔把他带到南洋,他的父亲在船上病死了。到了新加坡,叔叔为了生活,没有能力照顾他,便把他卖给祖父母。从此,他的叔叔在人间蒸发。父亲的故乡在哪里?他说闽南话,只知道自己是福建人,至于属于什么县什么乡,他不知道。他的叔叔没有告诉他,我的祖父母也没告诉他。

父亲这么年轻就走了,留下年仅三十出头的母亲和一群儿女。从此,母亲默默地和锄头为伍,每天在菜园里耕种。祖母认为我父亲的死,是因为母亲命中克夫,所以对母亲很不好,祖父也从此沉默寡言。母亲期待从祖父母口中得知父亲的故乡,但始终没有得到答案,多年后祖父离开,祖母也离开了,对父亲的出生地,他们都守口如瓶,永远没有答案了。母亲日子过得很苦,靠一把锄头养活七个孩子。更苦的是,父亲临终时告诉她要回故乡,她无法帮父亲完成心愿。母亲说,就算她当时知道父亲的故乡在哪里,她也没有能力带父亲回家。重洋远隔,她只知道祖国在北方,福建省在中国的南方,这样而已。坐飞机带父亲回家乡,怎么可能?人海茫茫,飞机飞到哪里?一个没有受教育的农村妇女,只能在異乡看着日出日落,每日为三餐流血流泪。何况,当年没有火葬,如何把父亲带走。

母亲向来沉默寡言,今天话匣子打开,说着说着,把父亲回不了故乡的事都说了。大概等了两个小时,骨灰塔的职员把我们引进一个斗室,骨灰瓮和父亲的骨灰摆在桌子上。我们小心翼翼把骨灰放进骨灰瓮里,然后把骨灰瓮摆在骨灰塔的格子里。工人安上刻了父亲的姓名、籍贯、卒日的大理石石板。我们上香祭拜,一切礼成。

籍贯上写着“福建安溪”,因为祖父母的故乡是安溪,就跟着祖父母。母亲说父亲的乡音不是安溪。我们不知道父亲的故乡在福建哪里?我现在有经济能力把父亲带回故乡,但不知道故乡在何处,我有说不出的伤感与失落。

父亲离开五十多年,母亲没有埋怨五十多年的苦难,还为父亲回不了故乡伤心。母亲的故乡在福州,她也不知道福州的哪里。她从来不提要找故乡的乡里,直到她在 2011年过世之前,也不提回故乡。是不是故乡的苦难,造成她流落异乡的苦难?在她心中,父亲回故乡最重要。比起母亲,我的感受算什么?

我的家我的故乡

母亲不知道父亲的故乡,我们兄弟姐妹也不知道。祖父母的故乡在福建安溪。

我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不知道父亲的身世,我对自己的籍贯是福建安溪感到自豪,因为许多同学和朋友都不知道自己祖先的故乡在哪里。现在,我感到悲哀,我父亲的故乡在哪里?我的祖籍在哪里?我真的不知道,也无从知道了。这个重要吗?也许不重要,尤其是对一些受英文教育的新加坡人,因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不但不在乎自己的祖籍,还想划清自己和中国的关系。

也许,我的血液里流着母亲的基因,我可以说我的籍贯是福州。我要如何告诉我的儿女,我的孙子?相信在我有生之年,我会深深地感受当年流落海外的中国人的悲哀。他们为了生存,背井离乡,离开祖国。很多在异国终老,没有再踏上故乡的土地,更没有再见到故乡的亲人。

我在新加坡土生土长。出世,求学、工作、成家。从童年走进少年,走进青年,走进壮年,走进老年。我可以堂堂正正地说,我的故乡在新加坡的励农村。

新加坡很小,我又不曾旅居国外,我对故乡的概念很模糊。我的故乡概念是家、邻里、国。家,可以具体,可以抽象。以住的房子为家,对我来说,比较容易描述。那么,我最早的家在励农村,第一个家是一间亚答屋,第二个家建在同一个地方,是一间锌板屋。第三个家是政府组屋,由国家建屋局兴建,卖给人民,地点在宏茂桥,离我的老家不远。在我小小的心灵里,励农村很大,是我度过儿时欢乐时光的农村。每天在住家附近的林子里抓鸟,到池塘河里捉鱼。爬到树上采果子,跑在空地上放风筝。在菜园里扑蝶捕蜻蜓,在农舍里追猫打狗,戏弄鸡鸭,弄到鸡飞狗跳。上学读书?装病旷课是家常便饭的事,放学把书包一扔,就消失在林子里。

这样的生活持续到初中时代。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家建屋局决定把励农村发展为一个新镇,在村尾建了许多楼高十多层的组屋,每层楼有十多个单位,可以住十多家人,一座组屋可以住百多家人。组屋建好了,村头的村民便被逼迁离那个美丽宁静的乡村,搬到组屋居住。小的组屋只有一个房间,大的有三个房,只要有能力分期付款,就可以买自己要的房子。大哥、二哥和我都买了三个房间的屋子。祖母住在大哥那儿,母亲跟我住。我们虽然都搬迁到原为励农村的宏茂桥组屋区,但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也因此结束了。

我离开了乡村,住进设备现代化的组屋,我的故乡还是新加坡,并没有改变。家庭结构的快速变化,父亲和祖父都不知道,父亲在五十年代初,日军投降后不久便在励农村的老家逝世了。母亲告诉我,在日军入侵新加坡时,敌军的飞机动不动就抛下炸弹。父亲独自砍伐橡胶树,建防空壕,保护父母妻子儿女,责任重大。他日夜提心吊胆,吃不饱穿不暖,把身体搞坏了,后来还被日军的爪牙打伤,造成早逝。他是个孤儿,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不知道故乡在哪里。

父亲知道吗?我的故乡我的家在新加坡。父亲在世时有想过吗?他的孩子时常到中国各地工作,但没有回去父亲的故乡?父亲,你知道吗?你回不了故乡,孩子也回不了你的故乡。

仰望北飞的鸽群

我的乡村老家被逼迁之前,祖父便病逝了。他不知道自己冒着生命危险远渡重洋到南洋的新加坡,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园已化为乌有。祖孙四代的大家庭已瓦解。他病逝那年我在小学念书。在我的印象中,祖父是个沉默寡言的劳动者。他不是在菜园里劳作,就是在猪寮鸡寮养猪养鸡。他很少跟人说话,包括祖母、母亲和我们这一群孙儿。听母亲说,祖父的独生子在家乡病死了,来新加坡领养的儿子也在三十多岁去世了,对祖父的打击很大,从此他便沉默了。

祖父是不是后悔离乡背井,飘洋过海到南洋,到赤道边沿的新加坡小岛谋生?也许,祖父后悔的,是他被推上“猪仔船”,当做“猪仔”卖到英国殖民地的新加坡。他在新加坡的种植区做劳工,非人的悲惨生活再难熬他也熬过去了,却传来儿子病死家乡的噩讯。他没有消极沉沦,咬紧牙关,拼命工作,后来一个同乡,看祖父勤奋老实,赎回了他卖做“猪仔”的契约,把他带在自己身边种田养猪。祖父的生活安定下来后,便把家乡的祖母接来新加坡住。祖母性格比较刚烈,整天唠叨祖父自己跑到南洋,害死了儿子,动不动就吵着要回故乡。那时候祖父的同乡赚了钱,开米铺做生意,盈利很高,他便把自己的土地交给祖父,自己住在市区的店屋。不久,祖母就领养了一个八岁的儿子,他就是我父亲。

祖父得到的那块土地很大,约有六个足球的面积。除了自己住的房子、猪寮、鸡寮,土地四个边上的四个家庭,都是比我们更穷的乡亲,祖父心地善良,让他们搭建亚答屋栖身。夹在屋子中间的地段,便是菜园。祖父和母亲各有自己的菜园。我放学后,除了四处游荡,也喜欢跑到菜园玩,也喜欢看祖父劳作。

我印象中的祖父,力气很大。花甲之年的他,常用扁担挑一对大水桶,从自制的木板梯子走下池塘,俯身装满两桶水,挺立,走上木梯,走在畦田之间的土埂上,提起桶柄,桶里的水通过各装着一个圆筒花洒喷浇在蔬菜上。更绝的是,祖父在浇水的时候,发现畦田上的小草,他单脚立地,提起另一只脚,用腳趾往小草一夹,就把小草拔上来了,他和肩上的两桶水,纹风不动呢。

我忘不了的是菜园的黄昏。向西方仰望,夕阳西坠,一片林子的树梢背后的天际,一大片一大片红色的云霞,任意在天幕挥洒,成堆,成层,不规则的形状,构成了一幅幅美丽奇特的画卷。菜园旁边长着稀疏小草的沙石地上,二十多只黑色、白色和杂色的鸽子在啄食沙粒。鸽子会突然发出噗噗的声音,拍着翅膀,向夕阳的方向腾飞。祖父抽了几口烟的功夫,那群在低空飞翔的鸽子快速地自然地拐弯,往北飞。

祖父若有所思,喃喃自语:“它们回家了。”

它们回家?它们住在哪里?我想问祖父,但始终不敢开口。

我看着祖父,他仰头目不转睛地看着那群北飞的鸽子,额头的皱纹挤成一堆。从夕阳的位置,知道鸽群往北飞。北方有广袤无边的海洋,海洋的北方,有个很大的神州大地,那是祖国。依稀记得,祖母说过,往北走,一直走,不停地走,走一辈子,就到家了。家,在福建安溪,安溪县的湖头乡。祖父看着鸽子往北飞,是不是想回故乡了,是不是想起他的父母,想起他的兄弟姐妹,想起他的亲人了?祖父站在天色渐暗的夕阳下,眼泪往下爬,爬过纹沟,爬过汗斑,滴在赤道的热土上。祖父像一把立着的锄头,他的汗水,他的眼泪,沿着锄柄尾端往下流。锄头谋生的汗水,思念故乡的泪。

回不了的故乡

父亲的故乡在哪里?离开故乡的父亲,不知道故乡在哪里。他已经永远回不了故乡。母亲的故乡在哪里?离开故乡的母亲,不知道故乡在哪里。她已经永远回不了故乡。祖父母的故乡在安溪湖头乡。然而,他们没有能力回故乡。他们已经永远回不了故乡。

他们背井离乡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故乡一别,不会再回来,会在异乡长眠?他们的亲人有没有想到,他们离家时频频转头的回望,已成诀别?亲人在故乡,亲人在异乡,总是令人牵肠挂肚。故乡的家,故乡的人,故乡的情,是千百年来谱写不完的悲歌。

责任编辑 田冯太

猜你喜欢

组屋祖父母祖父
“经济适用房”转租?新加坡密切关注
祖父瓷
新加坡没有人敢炒房
我的祖父母
新加坡禁止家长每天将孩子送到祖父母家
新加坡组屋,这边风景独好
建立新型组屋模式新加坡组屋政策重视“刚需”群体
乐于助人的人更长寿
祖父的一封信
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