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以雅尚相推
2018-01-09吴少宇杨巍孙文
吴少宇 杨巍 孙文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国人的待客之道,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成中华文化生动、切身的体现。盛世兴茶,宋徽宗在他的《大观茶论》中写道“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进入新时代,茶业繁荣,言茶文化者渐多, “乃时旺、茶兴、人心向善之征”。
当举国上下聚焦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之际,亦是中华茶人再接再厉,再创茶业强国辉煌、复兴中华茶文化的关键时刻。关于茶业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一定会像中国的茶类一样多姿多彩,在共促产业升级、共建茶业产业链、共推“茶为国饮”的进程中,全面提升茶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著名文化学者许嘉璐曾说: “各类形态文化,皆由俗而升为雅,由雅而扩为俗,复自俗之后续创造而再归于雅,如此反复循环,于是提升无止境。”对于中国茶业来说,复兴之路还未完成。在不断创造与提升的过程中,中华茶人的努力远无止境……
拥抱新零售
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中,天猫仅用了1小时47分就创下了干亿元的交易额,全天则以2135亿元、10亿个包裹再创历史新高。在巨大的数字面前,天猫人感慨万分: “情不知如何而起,竟一往情深。恰如我们。十年前,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十年后,就在眼前,看见一切。”
双十一的茶叶成交金额达18.7亿元,比去年增长近3亿元!在今年全类别品牌交易指数排行榜上,依然是熟悉的“面孔”。其中,大益、八马、天福茗茶、竹叶青等知名品牌茶企已连续多年位列TOP1O英雄榜。尤其是大益,仅用1小时零4分,成交总额就超越201 7年双十一的成交额(4500万元),而最终销售总额则超过9480万元。八马也以1600万元的全网销售额,刷新了记录。小罐茶、雨林古茶坊则是近年来新晋茶坛的“黑马”,以迅猛的势头紧追大益。再来看看各茶类品牌交易指数排行榜,大益、八马、正山堂、白沙溪、张一元等品牌仍是毫无悬念地分别将普洱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再加工茶类的桂冠收入囊中。
无疑,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综合往年双十一大数据,不难发现,每年除了艺福堂、宫明、彩程等电商品牌外,传统线下品牌皆有不凡的表现,而且不论是全类别,还是分类别,它们都稳稳地位列排行榜前十。这充分表明,在双十一这一竞争激烈的电商战场中,传统品牌茶企的优势正变得越来越突出,并且随着线上线下融合趋势的日益明显,它们将藉由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势的品牌影响力及完善的服务,尽情拥抱新零售。
新零售,是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与现代物流完美结合的零售新模式。有别于“1日零售”,它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茶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2016年10月,在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在演讲中首提新零售: “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2017年7月,京东CEO刘强东发出第四次零售革命宣言: “无界零售”时代到来!较之前三次革命(百货商店、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第四次革命是“建立在互联网电商基础上、又超越互联网的一次革命,它将把人类带入智能商业时代。”两位IT界大佬的预言及其开展的新零售探索实践,给茶这一古老的行业注入崭新的活力,搅动了茶行业万亿级市场。
一直占据茶叶消费线上第一市场的天猫,在其平台有接近2000家的茶叶旗舰店,其中交易额过亿、过千万的逾百家。今年3月,天猫启动了茶叶品牌智慧门店改造计划,其首个新零售茶馆西湖茶叶门店在杭州落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零售茶馆在保传承传统茶馆文化韵味之同时,引进了自动派样机、云货架、新一代智能零售贩卖机等多项“黑科技”。茶馆还携手杭州餐饮老字号知味观,打造基于数据分析的茶点推荐及试吃等趣味活动。科技化、年轻化、时尚化的新零售茶馆,在开业当天营业额就同比增长256%。同时,天猫宣布同八马、大益等近20家国内知名茶叶品牌展开深度合作,将有数百家的门店被纳入新零售智慧门店系统。
线上线下的融合,为传统品牌茶企的销售带来了新思路。近年来,大益尝试“两手抓”,以传统展馆与新零售展馆的双重“面目”在多地茶博会上亮相。今年5月,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大益依托天猫旗舰店和大益茶庭,打造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销售体验空间。譬如,消费者可以通过参与线下AR互动游戏领取优惠券,然后在天猫旗舰店购茶享受优惠,让买茶更有趣、更轻松。根植于北京百年老字号吴裕泰,也通过与天猫合作,接轨新零售,从改变包装体系和改造产品人手,吸引年轻消费者,实现“老吴”向“小吴”的转变。目前,其线下门店集中在北京地区,而线上有超过80%的订单都是非北京地区订单。
电商平台出身的醉品商城也积极探索新零售M20(Mobile toOnline/Offline,移动到线上和线下体验店)模式,它以线上500多万优质会员及线下庞大的醉品茶集门店基数来构建新零售业态。醉品以消费者需求和体验为出发点,以互联网+全面连线线下体验店,形成“双轮驱动”,而以互联网+提升线下体验感则是M20模式的核心所在。因此,在短短的一年内,醉品快速发展了400多家线下体验门店。据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线下体验店的客流量环比增加了35%,单店的销售平均额也环比提高了45%。
尽管如此,目前茶行业在电商的成交渗透率仅5%左右。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茶企焉能无动于衷?新零售时代业已来临!我们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品牌茶企“投怀送抱”!
茶丝“无人化”
云货架、新一代智能零售贩卖机、AR卖茶以及各式各样的智能茶具等智能“黑科技”正让购茶、喝茶变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快捷。
科技使人“懒惰”。
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无人超市、无人商店、无人仓、无人酒店、无人工厂……我们所熟悉的事物正变得越来越“无人”。当然,也包括茶。
今年春茶来临时,在杭州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狮峰山,不仅是茶园里采茶忙,茶园的上空也是一派繁忙。由六架菜乌ET物流实验室无人机组成的飞机编队,搭载着新采下的鲜叶,往返于茶园与炒茶中心之间,让茶青从茶园到付制的时间由2个多小时缩减不到2分钟,而头茶上市的时间也比往年至少提前了2个小时,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抢“鲜”。于是,今春西湖龙井头茶便蕴含了许多高科技含量。
无独有偶。在德清莫干山镇的茶园里,一架全自主飞行20L单旋翼电动无人直升机满载着液体,进行喷施作业。采用人工喷施,一天作业8小时只能喷5亩作用,无人机却能在8小时内,完成至少100亩的喷施作业,效率至少提高了10倍。据介绍,这是业内唯一支持北斗和RTK差分定位系统的无人机,可将作业精度提升到厘米级,可实现精准喷施肥料、农药。不过,由于它在价格、技术、操作、应用推广方面还有待改进之处,目前尚处试验阶段。
若说采茶、施肥还只是“雕虫小技”,那么,阿里云Aliyun茶庄园足以让智能化施展“拳脚”。通过阿里云的Al改造,在信阳浉河港茗茶基地,只要一部手机、一个管理软件就能实时记录、管理、同步茶叶种植数据。通过每个茶山旁的二维码,茶农可随时掌握茶树除草、施肥、施药情况,实现精准、可视化的精耕细作。此外,借由全链路溯源系统的打造,给每批次茶叶都发一张二维码“身份证”,只要用手机拍一拍茶罐,就能立刻获知茶叶从茶园、茶厂到茶杯的全过程信息。
其实,在阿里云Aliyun之前,福建安溪就已开始茶业智能物联网的探索。今年4月,举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启动的农业物联网项目,借助现代通信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实现茶树生长环境实时监测,加工智能化管理、产品可遑管理、线上线下多渠道经营,实现茶叶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
除了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的智能化改造升级也是方兴未艾。
今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茶叶精制智能化技术装备研发”项目。该项目主要围绕茶叶加工工艺数字化、设备智能化的关键技术问题,按照机理研究、共性技术突破、设备创新、成套设备集成、地理标识产地试验考核和示范推广的总体思路,重点开展茶叶加工实时信息感知与检测、茶叶加工数字化集成控制、茶叶初制工艺传承的智能化调控、茶叶精制工艺的智能化调控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项目完成后,将加快我国茶机装备技术自主创新,促进茶产业升级及提质增效。
相比之下,智能化在茶葉销售与消费领域早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云货架、新一代智能零售贩卖机、AR卖茶以及各式各样的智能茶具等智能“黑科技”正让购茶、喝茶变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快捷。
科技不断推动时代向前。
未来,我们相信,智能技术与装备将在茶叶全产业链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无人茶园、无人采茶、无人茶厂、无人茶店、无人茶馆……茶业“无人化”,正在进行时。全价利用、跨界开发,已是现代中国茶业发展的路径。茶,这杯喝了数千年的国饮,饮茶文化五彩斑斓。
梳理干载中华茶文化史,茶最初是可药可食,当它成为一种饮品时,则经历了煮茶、煎茶、点茶、撮泡四个阶段。其中,撮泡法延续至今,且广为流传,煮茶、煎茶、点茶亦有复兴之势。
不过,这一些都还是只停留在最基础的利用方式, “浑身是宝”的茶还未做到物尽其用。茶叶深加工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为茶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了无限可能,催生出的多样化产品能满足消费需求的品质化与多元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茶资源全产业链的综合利用和开发,能为茶产业带来深度“爆发力”。
譬如,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茶饮料。虽然仍是喝茶,但现代深加工技术早已让茶叶的形态发生了质变,由自然形态的叶形变成超细微粉末、萃取液、浓缩液等多种形态,进而衍生出速溶茶、罐装茶水、调制茶等丰富的花色品种,并产生了相当可观的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表示,中国茶饮料的发展,利用6%的茶叶原料,创造了40%的茶叶产值。在未来,中国茶饮料在茶叶产值的贡献比还将进一步提高。
尽管如此,较之日本这一全球茶饮料最大生产国,我国茶饮料业仍有差距。据日本全国清凉饮料工业会数据显示,2015年,全日茶类饮料总产量约55亿升,该数值远超单品冠军——碳酸饮料的消费量。同时,日本茶饮料有颇为周详的消费细分,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如肥胖者、小孩、妇女、老年人等开发出上百种茶饮料。在消费偏好上,需求最大的是绿茶饮料、其它依次为红茶、以健康为诉求的混合茶、乌龙茶、麦茶饮料。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几乎所有日本的茶饮料都将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严控糖的含量,并彻底贯彻。例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日热销的乌龙茶茶水,因减肥功效明显,深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有效拉动了我国乌龙茶出口量的增长。因此,从日本茶饮料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陈宗懋认为,功能逐渐细分,是中国茶饮料发展的趋势之一。另外,随着“90后”、 “00后”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他们对价格敏感度不断降低,消费亦不断升级,中国茶饮料市场,未来可期。
茶益健康算得上人们饮茶的“原始动力”。古人云: “茶为万病之药”。此种说法虽有夸大之处,但茶中富含茶多酚、茶氨酸、茶色素、茶多糖、维生素等多种功能性成分,是保健之源。应用深加工高新技术提取不同茶类中的有效成分,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食品饮料、保健品、医药、日化用品、美容化妆甚至纺织服饰、建筑工业、环保等行业领域。换句话说,深加工高新技术就像是一只具有神奇魔力的“魔棒”,让一叶茶衍生出多种跨领域产品,实现了从饮茶到吃茶再到用茶的飞跃,使产业链得以延伸,价值链亦得以提升。
除了横向,还有纵向。茶可供利用开发的远不止于叶片,还有花、果、茎、枝、根等部分,低档茶、碎茶、茶梗等看似价值不高的下脚料,甚至修剪枝叶、泡茶留下的茶渣等看似无用的废弃物,却蕴藏着一座“富矿”。合“纵”连“横”,通过现代茶业高新科技的再创造,能点“废”成金,使它们得到充分地利用,产生出远高于茶业一产的经济效益。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表示, “全价利用,跨界开发”已是现代中国茶业发展的路径。
我们相信,未来,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进步,将在茶资源内含物(以功能性成分为主)展开时间纬度和空间纬度的全方位利用与开发,从而将“彻底突破传统茶种植、加工、消费模式”,实现在生活多领域、多环节的渗透。也许,有一天,我们的生活将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开门七件事”变成只有“—件事”——茶。看似简简单单,但早已涵盖了衣食住行。
远不止茶界
更多思路、更多创新,赋予茶叶更多元的价值,进而推动茶叶消费不断升级。
跨界融合创新,在茶行业已是大势所趋。跨界,换句话说,也就是“跳”出茶来做茶。
近些年来,最引入注目的跨界做茶莫过于IT业巨鳄相继进军茶行业。
先是马云投资普洱茶。20 1 3年,恰逢云南古树普洱茶掀起消费热潮之际,马云、李连杰亲赴普洱茶核心产区景迈山考察。此举不仅给火热的古树茶添柴加薪,也惊动了业界,人们纷纷猜测:马云将在茶行业将有大动作。果不其然,一年过去,由马、李共同投资的北京太极禅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推出“太极禅”系列普洱茶。其中, “茶禅一味”、“秋月禅心”乃重量级产品,且经名僧星云大师的题字加持,一经亮相,就成为大家争相收藏的“爆品”。
也许, “太极禅”普洱茶的火爆,不乏名人效应的成分。但是,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投资龙井茶,就进一步证明了茶行业的魅力及蕴藏的商机。2014年,联想控股的佳沃集团斥资3000多万元收购中国茶叶研究所旗下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60%股权,并于当年3月全新推出“龙冠”龙井系列春茶。
随着互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后, “互联网+”逐渐朝传统茶业渗透融合,天猫、京东、网易、小米等IT界巨头,纷纷逐鹿茶行业,展开激烈的竞争。
譬如,从20 1 6年开始,每逢春茶季时,京东超市都会联合多地茶叶产地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京东春茶节”。京东此举,通过深入茶产区,拓展优质产地直供资源,并利用其强大的渠道分销能力进行资源整合,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茶品选择。网易CEO丁磊则通过“网易严选”进军茶业,以ODM模式(Original Design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同知名品牌茶企八马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销售绿、红、黑、岩茶、普洱等多种茶类。小米的雷军也穷追不舍,2017年7月,在其旗下电商平台“米家有品”上线了“平仄”袋泡茶,在对产品进行严格把控的基础上,通过简约时尚的包装设计圈粉年轻人。今年,小米又携手“中茶”,顺利完成了“平仄”原味茶饮料的众筹。据官方介绍,该系列产品包括红、绿、乌龙和茉莉花茶,系'IOO%采用原叶真茶通过低温萃取、高温瞬时杀菌制成,无糖0卡路里,欲打造“中国无糖茶饮料之一”。
堪称茶界“现象级”品牌的小罐茶是备受关注的跨界者。曾先后创立过背背佳、好记星、E人E本、8848四个知名品牌的掌门人杜国楹,他打造小罐茶的初衷是“让中国茶由传统农产品变成现代消费品”。经过3年半的调研,他发现中国茶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极度分散,而且进入门槛很低甚至没有门槛。针对症结,他对症下药,通过制茶大师背书、创新茶罐包装设计、开发精品名优茶全品类、统一品级与价格、参照“苹果”店设计门店等措施,让小罐茶在茶行业迅速崛起,成为茶界的一匹“黑马”。2016年7月,小罐茶正式上市,当年就实现销售回款1亿元以上。201 7年,小罐茶成功实现盈利,销售额达1 1亿元左右。它在线上的表现也很惊艳。201 7年双十一,它以806,461万元成交额一下子就杀进全茶类品牌交易指数排行版前三强,居第三。今年双十一,又前进了一位,居第二。值得一提的是,它那富有科技含量与设计感的小罐包装,一经面世,就引发了茶行业包装的新革命。
此外,小罐茶不仅成功实现行业跨界,也很会玩“流量跨界”。2017年12月15日,在电影《芳华》热映之际,小罐茶与严歌苓著作《芳华》联名推出的限量款作品。今年春茶季,小罐茶大胆跨界娱乐圈,携手陈漫、陈乔恩、时尚芭莎,展开茶与时尚的对话。7月,小罐茶又跨界餐饮,尝试在西餐中加入茶叶材料,而早在今年初春,杜国楹邀请中国创意菜具影响力代表性人物段誉在黄山丰乐湖畔制作“小罐茶宴”。同期,小罐茶携手著名演员王凯开泡“活色-茶香”限时体验馆,通过极致的文化生活美学和“五感茶室”,展现小罐茶专属KINFOLK聚会现场的潮牌“中式下午茶”。开放首日,知名化妆师春楠也亲临现场,并以小罐茶为灵感创作特色“茶妆”,跨界呈现小罐茶的色彩于活力,引领美妆界夏日妆容新风尚。小罐茶还同RECLASSIFIED调香室联名定制以“茉莉花茶”为概念的沙龙香水……小罐茶这一系列脑洞大开的跨界,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全新茶“世界”,也感受到了跨界共建的力量。
我们相信,未来茶行业跨界融合的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强,且有更多的其它行业涉足介入,为传统茶行业带来更多启示、更多思路、更多创新,赋予茶叶更多元的价值,进而推动茶叶:肖费不断升级,更深更广地融入生活。
茶和远方
“茶+旅游”让茶业跨出行业局限,寻找到新的异业结合,还带动当地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茶区面临着—个新课题:如何提升茶产业的效能和收益?在201 5年1 2月,國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茶产业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茶旅、茶乡融合发展取得累累硕果。当“国家茶叶公园”建设融入了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休闲农业理念、全域旅游理念、旅游扶贫理念,这无疑是创新与突破的代表。
201 7年4月《国家茶叶公园标准及评定》团体标准在北京发布。这标志着“国家茶叶公园”建设进入规范化新时期。在“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创建试点单位”授牌仪式上,雅安市名山区副区长王欣介绍说,近年来名山以35.2万亩茶园为依托,前瞻性提出了“以茶业为引擎、旅游和康养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定位,促进了蒙顶山茶品牌价值提升和农民可持续增收。2017年名山旅游接待4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13亿元。
据介绍,全国目前在建的“茶业主题公园”、湖南茶陵的“中华茶祖文化园”、安微六安的“六安茶谷”,它们名称不同,但他们都是“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可贵探索与成果。
此外,湖北茶叶产量和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是中国茶叶重要的原产地之一,围绕一片小小的茶叶,做起茶文化旅游的大文童。
201 6年1 2月,伍家台贡茶文化旅游区正式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茶旅融合”带动增收致富,恩施宣传全县222万亩茶叶,为茶农带来每亩5000多元的收入。去年4月湖北宜昌五峰县举行了首届春茶旅游节,成为本地茶企和外地客商对接的最大平台,五峰去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 1亿多元。去年清明节小长假,3天其接待游客11.4万人次,同比增长425%,旅游收入824.69万同比增长172%,实现综合收入3546.16万元。
事实上,各地茶区在茶旅融合领域,一直在不断探索,形成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品牌景区+品牌茶企模式”,如台湾阿里山、 “日月潭+乌龙茶”,已成为台湾旅游精品线路; “福建武夷山+大红袍”,两块金字招牌互动融合;峨眉山也以黑水有机茶和万年寺禅茶开光为主题,打造了备受欢迎的禅茶精品旅游线路。“品牌茶企+精品茶园模式”如八马茶业多次举办安溪寻茶之旅,通过体验采制茶,感受品质,加深了对品牌的信任和推崇。“茶馆+民俗+旅游模式”,如顺兴老茶馆、北京老舍茶馆等都将茶艺、民俗表演和旅游有机结合,既丰富了旅游体验,又促进了茶文化推广。此外,茶产业和旅游业赋予了旅游业新的内涵,旅游业助推了四川峨眉山、福建武夷山、西湖风景区等一批茶旅结合的优秀景区和知名茶品牌。
11月1 5日,2018中国茶业三产融合发展论坛—一茶业文创经济与茶旅融合峰会在武夷山市举行。武夷山市政府副市长张贤军指出,武夷山依托自然山水和茶名片,致力于打造的“茶旅融合”的旅游新模式,打造“以旅带茶、以茶带旅、茶旅互动”茶旅融合发展先行区,借力当地世界双遗产地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及武夷岩茶两大资源,推动茶文化融合与提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深挖茶旅文化的同时,结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或许更有一些乡土味。例如:在茶园增设农家乐、特色茶楼等具有趣味性的休闲点、为旅游路线融入更多的戏剧、民俗风情、乡土特色等基础元素,这不仅丰富了游客的精神生活,还可以找到民族的自信。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茶旅将成为茶品牌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茶+旅游”不仅让茶业跨出行业局限,寻找到新的异业结合,以及业务增长点,同时也满足了品牌茶企融合企业形象、品质标准、黏合客户等多功能需求,并带动当地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中国的立顿
中国茶产品体量很大,品牌影响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国际市场。
作为全球第一产茶大国,截至2017年底,中国茶园总面积4588余万亩,开采茶园面积3778万亩。2017年,中国茶叶产量为260.9万吨,总产值达到1907.6亿元。然而,作为一个产茶大国和拥有干亿级规模的消费大国,中国并没有响当当的茶叶品牌。而英国创立的品牌立顿,却走向了世界各地。
“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一个关键原因在于缺少强势品牌引领。”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司司长唐珂介绍,我国有900多个县产茶,各有精品,品质都非常好,但始终缺少大品牌。
受强调原产地而忽视品牌传统观念的影响,使我国空有“西湖龙井” “信阳毛尖” “安溪铁观音”等知名品种,却没有在国际上叫的响亮的品牌。针对这一情况,华祥苑董事长肖文华表示,目前福建茶产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正在努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 6年以来,福建开展了“闽茶海丝行”活动,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茶叶经贸往来与茶文化交流合作持续推进。在过去的一年来,福建茶产业依托茶叙外交、“一带一路”倡议,也迎来了新时代茶产业的春天。特别是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英两国领导人夫妇茶叙中频频亮相的的华祥苑,更是率先把握住了时代的机遇,并成功引领闽茶走向国际。
无独有偶,2016年原农业部启动建设了国家级信阳茶叶市场,打造国家级茶叶品牌的培育中心,促进茶产业由传统农产品经营方式向现代商品营销模式转型升级。当年就有600多家国内外茶企进驻,并正逐渐成为推动“南茶北销、国茶外销”的重要平台。
当然,品牌的形成需要时间,尤其是锻造世界级的茶叶品牌。唐珂说,国际市场更多接受的是英国立顿袋泡茶的快饮方式。中国茶的饮用讲究器皿、水、茶艺,这在推广上比较困难。茶博会正是一个绝佳平台,通过宣传中国的茶“品鉴”消费,让国外消费者认可并接受我国的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在塑造品牌过程中,要充分打好文化牌。我国是一个产茶大国和拥有干亿级规模的消费大国,国内知名企业不胜枚举,他们都在打造的各自文化内涵、品牌特色来扩大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如,八马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礼认为,要从口味上创新,并打造健康的茶叶文化为卖点,通过提高农残及微生物检测标准,以更健康的品质文化来吸引客商。作为八马茶业的招牌产品,浓香型产品赛珍珠已出口到世界各地,所有产品的标准通过高达276项日本严苛的农残和污染物检测。至今,日本、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国的茶市均是浓香型铁观音最为流行。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茶叶不是缺乏品牌,是缺乏消费者品牌。目前,国内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已迅速发展至200余个,对于中国茶产业继续坚持名优茶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愈加开放的市场需要企业或产品的品牌更加清晰,对企业规模、产能、产品结构、品牌主体等要素也提出明确要求。
为此,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牵头成立了中国茶叶集群品牌联盟,进一步强化中国品牌力量,以扩大中国茶业的国际影响力。
“中國茶叶集群品牌联盟目的是打造中国茶叶品牌集群,中国茶产品体量很大,品牌影响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但是企业单独走出去难度很大,我们将整合企业抱团走出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行业发展部主任申卫伟说。
事实上,中国茶业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一直在前行,从产品的创新、工艺的精进,到行业协会对制茶大师的认定、标准化的确立与更新。
我们相信,未来,随着茶行业的抱团发展,我国茶业的竞争力会能越来越强,整个产业链能够真正成熟发展起来,真正地面向世界,走向国际。
年轻人爱上茶
每天喝茶1杯以上的人口将近5亿,还有9亿人的“人口蓝海”等待开拓。
中国是世界第一的产茶大国,也是茶叶消费最大的国家。但是基于庞大的人口,一到人均饮茶量,我们的排名就没那么风光。根据2014年Quartz网站统计,中国人均年茶叶消费是566克。那么换算成每天只有1.5克,只能排到世界19位。再引用今年4月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举行的“全民饮茶日十周年恳谈会”上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岳飞教授的数据,2008年中国年人均年茶叶消费量约700克,今年这个数字已经涨到了1400克。
2005年,由中国茶叶学会等8家国字号茶叶机构提出“全民饮茶日”的倡议,到2008年全国各地组织开展“全民饮茶日”活动,十年时间过去了,也是百姓茶饮发展的黄金时期。十年的时间,中国人均茶叶消耗增加了一倍,分配到每天也只有3.8克。而另外根据统计,每天喝茶1杯以上的人口将近5亿,还有9亿人的“人口蓝海”等待开拓。
对于让更多的人喝茶、提高人均饮茶量,其实业界早有共识,那就是让年轻人学会喝茶、喜欢喝茶。将年轻人从碳酸饮料、奶茶、酒精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从茶的清香里感受更健康、更有品质的生活,也许是中国年轻一代的迫切需要。首先茶商们需要明白,喝茶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生活格调,并非只有在“高大上”的环境下才可以好好品茶,喝茶更应该随手即来。
年轻人不喝茶,主要因为茶的品相和滋味都没有甜甜的饮料诱人,更别提怎么喝茶了。再者,喝茶还不算是件很酷的事情,年轻人可以拿着咖啡杯大肆摆拍时尚大片,却几乎无人会端着茶杯“装装逼”。如何解决“茶难喝”的问题?一群具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企业家开始借助科技和设计的力量,像打造星巴克一样打造中国茶饮,如奶茶妹妹的“因味茶”、重庆小天鹅集团负责人何永智的女儿廖韦佳创办的“嫩绿茶廊”。还有不少传统茶企也意识到了年轻客群的重要性,设立复线产品,开始转型之路。
这是一个讲究效率的年代,在没有挥霍时间的资本时,谁有闲情逸致坐下来喝一杯茶?“我太忙”又是年轻人不喝茶的另一个理由,这就产生了年轻人饮茶的第二个问题——“喝茶难”。或许年轻人想要的茶生活,是在工作繁忙之余饮一杯茶提提神,在油腻饮食过后来一杯茶解解腻,或是在登山骑行过后喝一杯冰茶降温解暑……虽然懂喝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认同喝茶是健康的,所以无论多忙,都要有茶!于是出现了与咖啡机原理一致的智能泡茶机,还有几秒钟就能享用的袋泡茶,让喝茶快捷简单又不失滋味。
我们并不需要执着于祖父、父亲的茶杯里才有的茶的“最初的味道”,我们更需要去寻找与接纳属于我们“这一代”的茶。年轻人喝茶不仅仅是浅薄的形式与错觉,当我们意识到各色饮料对人体带来的反作用时,茶也逐步进入了年轻人的生活。
我们相信,如果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与品位,那么茶叶可以作为年代区分的一个标准,我们这—代人的茶,极有可能成为年轻人未来的新风尚。当年轻人爱上茶,那么接下来的十年里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翻一番也就可以预见了。
国际话语权
“一带一路”沿线涵盖亚44亿人口,蕴藏着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人口红利。
2017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召开,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茶叶盛会,每年举办一届。组委会秘书长唐珂表示: “举办茶博会的初衷是把我国茶叶做成优质高效、品牌强势、闻名世界、畅销全球的大产业,推进茶叶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融合,提升“中国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简而言之,就是要增强中国茶的国際话语权。
中国茶叶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茶园面积、产茶量均位居世界第一,201 7年茶叶出口35.5万吨,稳居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但也面临着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等问题,国际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品牌上说,中国虽是茶叶故乡,却没有孕育出类似立顿这样世界级的茶叶企业。从茶类话语权上,绿茶话语权在日本和欧盟手中,红茶由英国垄断,斯里兰卡、肯尼亚以及印度的红茶影响力要超过中国。历史上,中国曾独占世界茶叶市场,而今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基本是传统一些地方性品牌茶。多数好茶只是作为原料出口,国外加工以后再返销,人家赚大头我们赚小头。
根据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原总经理施云清的研究,世界市场红茶占75%在右,西方主流消费国如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基本上以袋泡为主要消费形式。顺应这种趋势,易于冲泡、味浓、汤艳成为茶叶消费主流,这其中耐泡的茶类受到市场的宠爱,肯尼亚茶叶因此脱颖而出,跃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茶的产品结构、种类和饮用方式还没有和国际接轨,而要让国际市场更加接受中国茶,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的话说: “一是告诉对方中国茶的好处,二是调整自己适应对方的口味。”单纯以国内市场的销售方法套用到国际上,根本是行不通。
目前,全球产茶国家和地区有60多个,茶叶产量近600万吨,贸易量超过200万吨,饮茶人口超过30亿。在国内市场饱和过剩、茶企亟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大步迈向国际市场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选择,更是在壮大中国茶叶国际话语权的必由之路,而“一带一路”建设为此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进行新一轮开放格局的调整,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开放开发的又一新的高地,必将为我国茶产业的发展、茶文化的传播带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据相关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涵盖亚洲在内的26个国家和地区,合计44亿人口,GDP规模逾21亿万美元,分别约占世界的63%和2g%。在这一区域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和消费的地区。数十亿饮茶人口的背后蕴藏着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人口红利。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茶叶供需方面具有天然互补性,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政策互通、贸易持续通畅、文化相互理解,将进一步提高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统一标准、削减壁垒。另一方面,自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开辟以来,丝与茶始终相伴,丝绸之路也是茶叶之路,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文化符号,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将提升沿线国家对中国茶叶的认同感。
我们相信, “以和为贵”作为中国茶的精神核心,具有着极强的包容性、亲和力和凝聚力。中国茶完全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建设,为提升中国茶叶的国际话语权注入新的活力。
一门必修课
少儿,是国家的未来,亦是民族的希望,更是振兴中国茶业、传承中华茶文化的未来中流砥柱。
我的好妈妈
下班回到家
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
妈妈妈妈快坐下
妈妈妈妈快坐下
请喝一杯茶
……
相信,这首儿歌,许多80后、90后耳熟能详。
给刚下班的妈妈递一杯茶,再也寻常不过,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更是一颗天真无邪、纯净无暇的童心。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奉茶,让少儿从小学会关心、体贴、孝敬父母,进而学会关爱、理解他人,培养健全的心智与人格。因此,茶对少儿健康成的裨益不只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当茶所承载的教育功能为教育工作者或茶文化推广者所认识后,少儿茶艺便应运而生。少儿茶艺,上世纪80年代滥觞于台湾。90年代,上海率先开启少儿茶艺的探索与尝试。1992年8月,一支由小学生组成的“苗苗茶艺队”在上海宋园茶艺馆正式成立,并表演了“西湖龙井敬老茶”,成功迈出了少儿茶艺的第一步。随后,在上海茶学界、教育界的支持下,少儿茶艺推广到16个区300多所中小学,并将其列入中小学探究性、研究性课程。
在上海少儿茶艺成功经验的带动下,少儿茶艺在杭州、北京、广州、南京、西安、成都、福州、深圳、昆明等地也相继兴起,不少城市还举办了规模不一的少儿茶艺竞赛,中国茶业的“童子军”正在形成。
1996年,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办了”少儿茶艺馆“,并成立了“杭州市少儿茶艺队”。这支茶艺队,在国内外多项茶事活动中崭露头角。目前,杭州已有3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少儿茶艺活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去年10月,经中国茶叶学会授牌,西湖小学成为全国首个“少儿茶艺教学实习基地”。通过开展各类综合研究实践活动,使茶叶专家走进课堂、学生走进茶叶专业机构成为常态,孩子们可以更立体、更生动地认识、了解中国茶文化,从而发扬光大。同时,杭州还将独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元素融入教材。今年9月,杭州85所小学试点在一年级、二年级开设英语课。作为拓展性课程,该课每周安排1 -2个课时。在其使用的教材《Englishfor Kids》中,出现了“龙井茶”、“龙井虾仁”等茶文化元素。试点后,该课程将在所有小学推广。这意味着全市小学生的茶文化学习将进一步深入。
茶艺及茶文化教育在少儿中推广的普及,除了实现孩子们从碳酸饮料向茶的健康回归之外,还有益于综合素质的提升。上海曾有一名小学老师表示: “通过茶史教育,使小茶人了解灿烂的民族文化,体验中華民族的悠久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茶礼教育,使小茶人敬老爱幼、待人接物:通过泡茶训练,使小茶人养成凡事自己动手、热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各种茶会、茶艺表演,使小茶人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提高;通过茶事活动,使小茶人懂得惜情惜缘……”
“少年强则国强”。少儿,是国家的未来,亦是民族的希望,更是振兴中国茶业、传承中华茶文化的未来中流砥柱。
少儿茶艺,方兴未艾。我们相信,未来,随着茶艺及茶文化教育将在少儿群体中进一步推广普及开来,这门课程的课时将不断增加,重要性也不断增强,最终由选修变成必修,成为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项目。更重要的是,通过茶艺、茶文化的学习,塑造真、善、美的优良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