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自信心缺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01-09张汝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自信心高等数学高职院校

张汝芳

摘 要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缺乏自信的状况比较普遍。本文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对高职生缺乏自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革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转变教师教学态度与方法、改变学生成败归因方式等相应策略,以便辩证施教。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自信心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之一。数学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认知、数学实践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数学对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对数学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调节。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在高数学习过程中普遍自信心缺乏,存在较强的自卑感和挫折感,自我认同感较低,其中原因究竟是什么?作为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以及任课教师应当采取哪些对策?这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高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自信心缺乏的原因分析

2.1客观原因

2.1.1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体系不完整

目前,高校按照高考成绩降序招生, 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存在所学知识前后不衔接,初等数学知识掌握残缺不全等现象,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应有要求存在较大距离。在数学学习中经受的失败往往多于成功,自信心难免受到伤害。

2.1.2高等数学课程理论性强、抽象,教学内容缺乏与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学生学起来普遍感到困难和困惑

高等数学概念抽象、逻辑性强。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对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就显得跨度太大,从而增加对教材的不适应。学生在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方面出现了困难。再加上数学教学内容缺乏与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实用性小。学生体会不到数学对专业的影响,感觉不到数学的重要性,也就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学生就会在高数学习上产生的心理障碍,缺乏自信心。

2.1.3教师教学态度与方法不当

课堂上教师疏于管理,上课过程乏力。通常是: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在讲台上讲的神采飞扬,讲台下一片寂静的不和谐教学环境。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课时间相对较多,学生自主时间有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缺乏新意,缺乏对现有知识或例题的与时俱进。正因为这些不恰当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使得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在遭遇失败后,几乎缺乏应有的自信心。

2.2主观原因

学生缺乏自信心的主观原因突出表现在如下几点:

2.2.1数学学习中的挫败感,导致了学生自卑心理

高职院校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自卑。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也是一项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经调查, 有55%的高职生高考数学成绩(换算成百分制)在40分以下。所以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战场上的失败者,教师、家长、优秀学生眼中的落后生。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能力欠佳的,努力是徒劳的。从而产生悲观、消极情绪,自暴自弃,丧失自信心。

2.2.2学生学习数学意志力低,导致学生畏惧心理

高等数学自身特点决定其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学生知难而进战胜困难。大部分高职生未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 缺乏顽强的意志力,退缩一次就容易放弃,以致对数学产生了畏惧心理。渐渐地他们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学数学的材料”,在数学面前自信心受到极大伤害。

2.2.3学习上不求上进,导致了学生惰性心理

思想上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由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受的失败较多,所以认为即便自己努力也不会学好。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懒懒散散,拖拖拉拉,上课打瞌睡,经常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更多的是应付老师和家长,得过且过。

3应对策略

3.1改革高等数学教学内容

高职学生成分多元化,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数学素质差异较大。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对高数教学内容作如下改革:

(1)增加专业所需数学知识,满足专业对数学的需求。

(2)精简高等数学学习内容、降低高等数学学习难度,满足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培养的需求,提高课程有效性。

(3)开设高等数学选修课。

3.2转变教师教学态度与方法

(1)通过正向反馈和肯定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说过:人性最深刻的需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学生尤其数学基础差的高职生更加需要在学习中获得老师的肯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然后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如:课堂上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不要立刻放弃,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当学生给出答案,不管答案对错与否,首现予以鼓励,逐步培养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自信心。教师的正向反馈与肯定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意识,确立自信心态。

(2)教學方法要多样化。高等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学中要花心思,尽量求变。比如在学习极限时,利用我国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来帮助学生理解极限的思想方法。加强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的渗透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专业的影响,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改变学生成败归因方式,提高学习高等数学自信心

成败的归因有两种方式:积极的归因与消极的归因。积极的归因与正向情感体验、较高的期望、行为的加强相联系。所以,积极的归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能使学生产生自信、自豪等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作为老师不要简单的批评、指责他们不听课,其实他们内心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只是担心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对自己没有信心。教学中教师应创造多方面获得成功的机会与条件,从而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正向的自我认识,逐步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刘林丽.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32).

[2] 陈菲.在教学过程中提高高职学生自信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4).

[3] 姜立英.在数学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信心[J].科技视界,2013(26).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信心高等数学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