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语文的日常阅读教学

2018-01-09俞峥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

俞峥

摘 要 师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日常阅读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深钻教材,是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在一堂课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制定明确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教材,钻研教材。因为,教学目标的制定,它既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时间的限制,而且必须实际、科学,教学内容量化。一堂语文课,要向学生传授几个知识点,培养哪种能力,使他们受到什么教育,必须有一定的确定性,否则,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抓好课前预习,是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基础

抓好课前预习十分重要。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基本做到:课文要多读,读通读顺读准确,不懂的地方要查字典、查资料或作记号,以便课堂中提出来解决;再想想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以及把课后的习题多加思考思考。学生若能做好课前预习,那么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能更好地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预习质量将直接影响他听课的效果。如果我们教师抓好了学生预习,还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激情导入,是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铺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导语也变得尤为重要,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只要我们把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就一定能达到我们需要的教学效果。 我在上课前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开篇时精心设计入题导入,如故事、诗歌、人物背景的设计,让孩子很快融进课堂氛围。

4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学生对字词句篇知识的掌握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写作时最苦恼的就是无话可说,于是只好闭门造车,敷衍成文,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定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因此作文教学不妨向阅读教学拓展,从中挖掘习作材料,为学生开渠导源,引进一泉活水。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打通的做法,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为作文教学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难题,使得学生的作文题材鲜活异常。我们在作文课堂教学中,也不妨根据学生的作文现状引导他们尝试着补写文章结尾、补写空白点、或者改写、仿写、扩写、缩写段落等。当然还可以将触角伸向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引导学生记录自己丰富多彩、充满个性的读书生活。

4.1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指导学生阅读,最初阶段应放在课内,通过教师有目的的问题设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怎样练习。当然,课外也应该适当地指导,因为课外阅读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往往为求知欲所支配,为浓厚的兴趣所驱使,他们还可以运用自己课内学到的方法自己尝试,因此,效果往往更显著。在广泛阅读的同时,应克服“偏食”,即只读某一类作品的现象,克服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地啃大本书的现象。

以读促写还要多做笔记,灵活运用。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好文章,要让学生致力于理解、消化,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翻阅,学习作者的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4.2勤写勤练,以写引读

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教师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樣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例如有些课文中的片断,或是属总起分述段,或是属分述总结段,或是空间叙述清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第一单元为写景文章,在讲述《荷花》一课时作者把自己当做一朵荷花展开想象,在这里我引导孩子模仿作者的方法,通过情景融入,将自己置身于荷花池中,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作为仿写点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就是落实了新课标提出的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高度的统一,也就达到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5走出文本,是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理解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走出课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情与景加以对比,分析是阅读教学的需要。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就会发现生活的美与丑,荣与耻。这样,把课堂教学引向生活,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阅读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起到了自我教育的功效,也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品质,积极,乐观,坚强的人生观。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云莉.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0(08):16-16.

[2] 曾俊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三步曲[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6(44).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