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如何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以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

2018-01-09鞠文剑

经营者 2017年12期
关键词:职能效益内部审计

鞠文剑

摘 要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相对独立的监督和评价,帮助企业堵塞漏洞、规范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来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内部审计 职能 风险 效益

随着铁路企业公司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内部审计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企业进行内部有效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方式。但是,铁路企业内部审计职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必须不断总结经验,采取相应的对策,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发挥其职能,促使企业实现发展目标。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

第一,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是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内部审计的监督是双向监督,内部审计既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对企业保障国家财产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又要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第二,评价职能是通过测试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中的各种计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定,对经济活动中的执行情况和进度进行评定,对经济效益的优劣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进行评定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

二、内部审计对企业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的作用

(一)监督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内部审计对企业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监督和检查,可以确保企业各部门向企业领导提供的财务信息的高度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企业领导因为掌握错误信息而作出错误经济决策致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审查,对有关经营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因素,评价经营业绩,总结经营活动的规律,从中挖掘内部潜力,找出风险点,并提出改进措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监督制度执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需要在既定的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开展,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后果轻则被监管部门警告和罚款,重则危及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同样,企业为确保经营管理的有序和高效,也会制定各种内部规章制度,在既定的规章制度框架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是,无论是外部的法律法规,还是内部的规章制度,这些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执行不能单靠执行者的道德水平和自身素养,需要制度来监督和约束。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保证财务及其他信息的准确可靠,促进各项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为实行抽样审计提供合理的依据。通过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内部审计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并向企业管理层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以帮助企业防范风险、减少或者避免损失。无论内部审计是否发现问题,只要有内部审计部门存在,客观上就会对企业各部门产生潜在的威慑和警示作用。因为要经常性接受内部审计监督与检查,他们不得不遵守相关规定和工作秩序,并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绩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三、当前铁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当前,部分铁路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内部审计职责的认识仍停留在查错纠弊的层次上,或者将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等同或者相混淆,将其定位在查处违法违纪违规上。有些领导认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认为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是可有可无的。有些领导把内部审计的作用局限在仅仅是对财务会计的监督上。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得不到充分的重视,从而导致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挥。

(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能完全得到释放和发挥

企业领导的态度和相关部门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执法的尺度,进而影响到内部审计人员审计证据的搜集、审计意见的发表等方面。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不到有效的保证,那么监督评价及发表审计意见也随之不能保持客观公正的角度。另外,内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内部人际关系的压力,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发现问题的处理。在审计过程中,有些内审人员秉公办事不仅受到下属单位的误解和非议,有时还会遭到部分领导的阻挠,致使审计监督缺乏有效的保障。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铁路企业的内审人员绝大多数来自财会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总体偏低,识别风险、判断正误的能力较低,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全凭审计人员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审计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这种判断抽样易遗漏重要事项,很容易形成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当前,内审人员在工作中仍以检查会计账簿为主,审计目的仍是查错防弊,在工作中往往是事后审计多,事前、事中审计少;对下属单位审计多,对本级的审计少。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工作也只停留在完成上级部门的审计任务上,很难发现客观性、针对性和苗头性的问题。有些企业的领导,只重视审计的数量,不重视审计的质量,只重视审计的形式,不重视审计的效果,从而出现不少企业出现年年审老问题、老问题年年出的现象。

(五)审计结果运用不尽人意

实际上,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成果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将工作重点放在发现问题上,对后续整改的跟踪与监督力度不够,从制度上落实审计成果应用的企业较少。审计成果运用落实不到位是导致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endprint

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措施

(一)转变内部审计观念,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审计机关和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企业领导的宣传培训,转变内部审计只是查账、找问题的观念,切实让更多的企业领导真正理解和支持内部审计,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加强管理的抓手,帮助领导更好地履行职责,监督企业各部门和所属单位经营管理情况,更好地服务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此外,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发挥自身作用,深刻地影响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认识,关注企业领导所关心的问题,让企业领导认识到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发挥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重视内部审计机构。

(二)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使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条件。首先,铁路企业要完善内部审计的法规制度,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的责任、义务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形式,让企业领导和职工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深刻的认识,减少各方意志对审计活动的影响与干预;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应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不应从事具体的业务活动,以便从全局出发对风险进行识别并作出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价;最后,企业可以在相关规章制度中可以明确内部审计由单位“一把手”领导和负责,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更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更易发挥审计在管理控制中的作用。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增强审计能力

要使内部审计发挥作用,最终落实在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上,而能力的增强又与内部审计职业发展紧密相关。首先,从源头上选聘优秀人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其次,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金融、基建、企管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增强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内审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高层次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逐渐培养和塑造一批复合型人才。

(四)改进内部审计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

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单纯的财务账面上的舞弊会越来越少,审计人员必须转换审计观念,改进审计工作方法,扩大审计范围,延伸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审计方式和手段,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

具体来讲,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意见作为企业领导的决策参考。项目实施后,要进行跟踪审计,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项目完成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降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五)强化审计成果运用,跟踪重点督导整改

一是,建立健全重大问题通报制度。内部审计部门将梳理审计发现的各类重大问题和发生问题的性质、主要原因,以多种方式通报给企业相关部门和所属单位,扩大审计结果知情面,也便于企业相关部门和所属单位发现和查找管理漏洞,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二是,对屡查屡犯的单位从重考核。对于不执行审计结论和决定、问题屡查屡犯的单位,对单位负责人向企业领导和企业人事部门提出履行经济职责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在经营业绩考核中从重考核。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审计结束后,及时将审计发现的问题通报给相关部门,由其根据职责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改變以往各部门各自为战,重复检查,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得到整改。

(六)建立审计工作绩效激励机制,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

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审计工作绩效激励机制,对审计人员查出质量较高的问题、增收节支事项、查处“小金库”等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等,给予奖励;因违纪违规问题受到处理、处分的、工作质量不达标的,给予考核。如此,将激励审计人员增强履职责任,提高工作绩效、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如,某局审计处2016年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各单位增收节支提效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查处少收、漏收经营收入和多结算成本费用等行为,已责成相关单位予以补收或核减扣回,当年累计实现增收节支930多万元。审计人员从实践中认识到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方面大有可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铁路内部审计的职能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最终目的还是通过内部审计来防范企业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铁路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审计处)

参考文献

[1] 沈征.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基于量化标准的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 德勤企业风险管理服务部.内部审计——公司免疫系统,提升企业价值 [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3] 王兵,刘力云.中国内部审计需求调查与发展方略[J].审计文摘,2015(6):95-100.

[4] 陈奇仁.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流程[J].中国内部审计,2017(4):68-70.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能效益内部审计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数字化时代政府掌舵职能的再思考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XYZ上市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对策分析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