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的农村普惠金融

2018-01-09张光远

经营者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探讨

张光远

摘 要 互联网金融作為传统金融的“革命”,同时是在传统的金融体制不断改革前提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民间诉求突破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金融行业普惠金融改革,从而促进农村普惠金融更好地发展。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研究对象,主要对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的农村普惠金融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农村普惠金融 探讨

一、前言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更民生、更普惠的金融制度,通过利用互联网金融可以实现金融行业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有效扩大农村金融交易边界,为农村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目前,我国农村的普惠金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比如P2P网贷平台的出现,成功实现了农村互联网金融的逆袭,银行积极开发P2P网贷平台,比如开鑫贷、金开贷、民生易贷等,在互联网平台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进行农村普惠金融创新,这样做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农村金融的普惠问题,还有助于开拓新的收入来源,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二、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阐述

金融普惠指的是真正实现了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在农村有金融需求的前提下,不仅可以通过市场手段来获得金融服务,还可以使每个有金融需求的人员都可以享受金融服务待遇。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的农村普惠金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方面体现在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金融服务不仅包括存取款、支付等业务,还包括保险、农产品期货、证券等金融服务,其服务模式也实现了传统银行网点服务方式的有效创新,在互联网技术的大力支撑下,用户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现代化渠道来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体现在农村融资的可获得性,融资内容不仅包括了贷款服务、产权贷款、小额担保贷款、金融扶持贷款,还包括了众筹、P2P网贷等内容。[2]

三、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有效提升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目前,我国在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中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农户普惠金融的:一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途径来获取存取款,转账的多种金融服务;[3]二是农户利用移动终端来获得支付、金融产品购买等金融服务,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

经过2012年我国农村地区手机普及率调查发现,农村地区手机普及率为76.3%,然而计算机的普及率仅为8.2%。由于手机终端具有可移动性的优势,因此在农村地区金融交易过程中,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所以利用移动终端可以有效降低农村地区的金融交易成本。所以,需要在农村地区全面展开手机银行服务活动,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地区普惠金融问题。

利用手机银行为农村地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相关工作中的难点在于现金存取问题,积极使用“手机银行+代理商”无银行网点模式,其主要利用原理是:移动运营商为手机银行提供虚拟账户,在此基础上,如果客户想办理存取款业务,则刷一下手机即可,此时银行自动从代理商账户扣除相应金额,将其作为客户存取款资金。客户存入现金额由代理商保管,以此来抵消客户在移动运营商账户中的扣款。[4]目前,这种模式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的优势,还可以有效改善农村地区农合机构金融服务工作,及时将网点服务变为农户线下体验,只要线下体验店有一部手机就可以帮助农村地区用户完成存取款、支付、转账等多种业务,有效提升了农户的体验。

另外,农村用户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进行金融普惠,比如支付、购买金融产品等。这样做可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长期合作,例如,互联网金融行业及时向农村用户提供惠农通服务,并为银行推出了非现金支付的金融服务终端,实现了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自助服务网络的全面普及,并协助银行建设取款系统,从而对农户实行电商服务。农户可以利用支付宝来购买余额宝,加强了第三方支付和基金公司的友好合作,及时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的金融服务。

(二)互联网金融大大提升了农户融资的可获得性

互联网众筹融资、P2P网贷、农户贷款平台等的出现,更好地解决了农村地区信息流动困难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农户融资的可获得性。

由于P2P网贷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呈现出创新性特征,同时还具有金融普惠精神,农户利用互联网金融来解决融资问题,从而最大程度降低了交易成本,及时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不足,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股权融资,比如天使投资,为农村用户提供了更多便利,众筹融资也不再受物理距离的限制。关注三农问题,将更多的便利性金融服务带给农村地区用户,真正做到了惠民、利民,帮助用户有效解决农户融资困难的问题。[5]为了大大提升农户融资的可获得性需,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重视移动运营商在农户融资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手机实名制的前提下,通过利用手机通讯录、短信记录、通话记录等来掌握用户核心关系。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金额服务在网络中得到体现,部分消费都通过手机进行,用户手机中的信息可以作为用户信用度的评定标准,继而大力开展信贷业务。利用用户关系网络对农村借款用户的违约以及风险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还可以对代理人或者代理机构的日常经营行为进行监督。

解决农村普惠金融问题需要借助大数据,加强对大数据的应用,尤其是在客户账户、资金垫付、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提高重视,及时利用大数据科学评估农村客户的还款能力,同时还要大力挖掘农村地区的非结构化信息,比如商业银行客户经理、代理机构、农村信用社等系统有关信息,从而为更多地了解农村地区不同客户信誉度,通过客服音频、网上银行记录、网点视频等方式来进行非结构化金融服务数据分析。

四、结语

在互联网金融视角下,要想有效解决农村地区普惠金融问题,就要加强对第三方平台、移动终端、大数据的应用,及时实现金融网络服务,有效整合互联网金融各个部门资源,明确普惠金融服务路线,银行要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构建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将农村商业银行打造成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服务相结合的现代化金融服务机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惠民、利民。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参考文献

[1] 罗婷婷,张艺.互联网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实现路径研究——基于重庆农村金融服务的调研[J].金融监管研究,2014 (12):95-106.

[2] 王婷婷,杨亮.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运用视角[J].华北金融,2017(1):44-49.

[3] 陈亮,黄贤哲.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的农村普惠金融建设路径研究[J].特区经济,2017(8):24-24.

[4] 李敏.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实现机制、难点及对策[J].浙江金融,2015(12):14-19.

[5] 钱娜,占丽.完整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金融伦理视角[J].中国商论,2017(9):30-32.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探讨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