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繁母牛的疾病防治

2018-01-09周静

农家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畜牧养殖疾病防治

周静

摘 要: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畜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畜牧养殖疾病防治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人們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相关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结合笔者相关经验,以能繁母牛为例,对其疾病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广大畜牧养殖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能繁母牛;疾病防治;畜牧养殖

能繁母牛患病主要是由于自身机体功能出现损伤或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通常情况下,能繁母牛患病后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性能、出现繁殖阻碍,甚至死亡。因此,在能繁母牛饲养时,尤其是奶牛的饲养管理,需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并根据患病类型采用有针对性的技术与方法进行诊治,用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病影响,保证母牛健康繁殖。

一、能繁母牛的疾病预防

通常情况下,在母牛养殖过程中防疫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能繁母牛患病概率以及能繁母牛疾病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做好防疫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对此,相关管理人员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能繁母牛的疾病预防。

1.加强能繁母牛的日常饲养管理

能繁母牛患病的很大原因与其生长环境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对此,在母牛日常饲养管理中为避免普通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应加强能繁母牛的日常饲养管理。

首先,在牛舍建设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保证牛舍的完善性,即在养殖场构建专属产房、隔离区、日常运动场所以及卫生防疫室、消毒池等,为能繁母牛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

其次,相关工作人员加强牛舍的日常管理,保证牛舌的清洁、卫生、通风。例如,制定科学管理规划,并依据日常管理规划对牛舍进行定期的消毒、卫生清扫、工具消毒与更换等。在此过程中,需科学选用消毒用剂,并依据使用说明进行科学配置,用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在工具清洁消毒过程中,需工具干燥后再进行消毒,用以避免交叉感染问题的产生。

此外,应建立能繁母牛饲养档案,对其进行编码管理,并根据不同母牛的情况进行疫苗接种与定期诊断。用以降低母牛疾病发生概率,及时防止传染病性疾病的扩散。

2.加强能繁母牛的繁殖期饲养管理

围产期母牛的疾病防治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能繁母牛的饲养管理工作。例如,对产房进行消毒与清洁,保证产房环境的安全,用以降低母牛产后生殖器官受环境影响发生感染。与此同时,在母牛接生过程中,需采用先进的助产与接生技术,保证母牛分娩的顺利。此外,加强母牛妊娠诊断与产后监督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母牛产后14~16天时注重子宫恶露问题的监督;20~41天时,注重卵巢与发情状况的监督,41天以后注重子宫恢复情况的监督。

二、能繁母牛的疾病诊治

1.胎衣不下的诊治及预防

胎衣不下问题主要指的是母牛在产后12h以后出现的胎衣未完全排出或部分未排出的问题。在笔者所获取的案例中,。某养殖户养殖的奶牛于当日凌晨5时产下雄性牛犊一头,但是直至第二天上午,养殖户仍然发现母牛阴门外留有半尺余长胎衣,且当日母牛体温也达到了39.3℃。在对母牛这一病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兽医人员通常会结主稀释的新洁尔灭溶液清洗患牛的尾根、肛门和外阴等部位,然后在将20g土霉素、2g利凡诺尔溶于500ml生理盐水以后,在这种混合溶液温度接近牛体温的情况下,将其灌注至牛子宫。治疗2d以后,患牛可以及时排出胎衣,体温和食欲也会恢复正常。

从这一疾病的产生原因来看,它与母牛产后子宫收缩物理、子宫在亲爱怀孕期间受到感染以后出现的结缔组织增生问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内分泌紊乱、季节变换、应激反应及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饲养不当的问题也会成为胎衣不下的主要诱因。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养殖户需要让饲料保持全面均衡的营养配比,并要让母牛在干奶期保持充分的运动量。(例如在母牛临产40-50d,养殖户可以每天对母牛进行两次驱赶运动,每次的时间为1小时,在临产前15d要减少母牛运动量)。在母牛生产阶段,养殖户也需要为母牛提供较为安静的产房,并要在产后为母牛提供含有益母草膏狐的饮水或浓度为5%的红糖水,以便缓解母牛生产阶段的疲劳状态。

2.母牛瘫痪综合征的诊治及预防

母牛瘫痪综合征是目前母牛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直接表征为母牛无法正常站立,在刚刚产犊的母牛当中十分常见。但是由于影响该项疾病的因素较多,因此受具体病因的影响,母牛在发病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部分母牛在患病后会直接发作,但有部分母牛会在产犊的12小时到72小时之内才会出现无法正常站立的情况。通常情况下针对患有母牛瘫痪综合征的病牛,需要为其配置500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酸钙和浓度为50%的葡萄糖溶液,搭配400mL的NaHCO3,以及50mL的VC注射液与庆大霉素等,每日一次对母牛的百会穴进行注射同时在早上和晚上为母牛各翻一次身,基本上连续用药三日母牛即可初愈。

通常情况下,母牛由于缺乏维生素D或是在分娩之后出现产乳热,会诱发母牛瘫痪综合征。因此在对该项疾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将干奶牛和泌乳牛区分开来之后,通过进行分别饲养并适当增加怀孕母牛的运动量,为其每日饲料当中合理搭配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当母牛即将分娩的前两周需要对饲料中的蛋白质进行严控,将钙磷比例调至1.5:1,并在其分娩前一周,每日为其进行VD的肌肉注射,在分娩之后为其注射300mL浓度为25%的硼酸葡萄糖酸钙,即可有效防治该疾病。

三、结语

总而言之,能繁母牛患病对母牛健康生长与正常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能繁母牛疾病防治,对维护养殖户经济效益,保证相关食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能繁母牛疾病防治的研究,为能繁母牛饲养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加强能繁母牛防疫管理工作质量,促进养殖业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书勋,于虹,张济福.新形势下牛的饲养管理方案及疾病防治策略[J].中国动物保健,2017,1902:23-24.

[2]刚组.浅谈奶牛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04:16-17.

[3]袁永海.奶牛犊牛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J].河南农业,2016,11:113+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畜牧养殖疾病防治
畜禽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要点分析
探讨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和改进措施
中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泥鳅疾病的防治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动物疫病的致病因素分析与防控措施
利用太极拳提高教师体质策略研究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于生猪疾病防治措施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