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优化高中英语语法复习效果
2018-01-09蔡亚雷
蔡亚雷
语法知识作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石,历来都是英语学习的重点,成为影响学生英语成绩及其综合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高中阶段需要及时有效地复习巩固语法知识,提升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学习特点,采取多种措施,运用不同的策略,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语法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下面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具体谈一下语法复习的方法。
一、做好知识归纳,引导学生全面梳理语法
英语语法知识是比较零散、枯燥的,学生们在学习时通常都采取机械记忆的方式,死记硬背,无法发现语法的特点。这种学习语法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无法巩固记忆效果。因此,教师需要组织学生针对学习过的英语语法进行及时复习,带领学生总结语法,发现英语语法的一些特点和内在规律,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英语语法知识体系,逐步完善英语知识网络,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实现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的Unit 1 School life中有关“定语从句”的知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总结。“同学们回想一下,定语从句可以分成几大类?”学生们回答道:“两大类,一类是限定性定语从句,另一类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很好!那两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有学生说:“两种定语从句的作用不同,限定性定语从句让先行词的含义更加清晰、明确、具体,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则是对先行词进行附加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同学们对两种类型定语从句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的。限定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在形式上有哪些明显的区别呢?”学生们立刻想到了限定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之间没有逗号隔开,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有逗号隔开。教师继续提问:“你们还发现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呢?”一边提问,一边借助PPT呈现出一组例句:“Clock is a kind of instrument which can tell people time.”“A fiveyear-old girl can speak three foreign languages, which surprises all the people present.”学生们经过比较发现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先行词通常是词语,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先行词也可以是整个句子。通过引导学生逐层进行细致梳理,促使学生思考,完成了对定语从句的复习。
定期进行反思和总结,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薄弱点,促使学生及时弥补语法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而且可以使学生形成完善的英语知识结构,扎实地掌握英语语法,还能够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获得全面提高。
二、借助相似对比,强化学生深入理解语法
有一些语法不仅可以相互转换,而且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导致学生在应对语法类的题目时出现答题错误。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平时复习语法知识时,突出对一些相似语法的对比,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辨别两种语法的异同之处,深入思考语法在表达时的差异,加深对英语语法表达意义的理解,从而对两种语法能够进行清晰地辨别,不但可以轻松地应对考试中的语法转换题目,而且学会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语法,准确地表达意思和情感。
例如:在学习了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的Unit 3 Amazing people一单元中的有关“Past perfect tense”的知识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有关的时态知识进行了复习。“Boys and girls, how many tenses do you learn?”学生们开始回想学过的时态,一边想一边说出来:“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学生们把能想到的时态全部列举了出来。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表扬,并且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在完成时态当中,包括了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即Past perfect tense和Present perfect tense。这两种时态如何区别呢?”有学生说:“现在完成时主要是为了凸显过去发生的某动作对现在造成的结果,或者过去持续到现在的动作。过去完成时则表示过去的某个时间已经完成的动作。”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通过PPT出示了一组例句,“We have lived here for ten years.”“Mr Green had lived in New York for ten years before he came to China.”学生们通过观察例句,总结得到:“现在完成时(have+过去分词)表示过去的动作持续到现在,而过去完成时(had+过去分词)表示过去的动作在过去某个时间之前已经结束。”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们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两种时态。
对比和类比是学习各种知识时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在带领学生复习复杂的语法知识时,不可避免地会用到。通过指导学生找出相似语法的不同点,可以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准确无误地运用语法,更好地进行语法之间的转换,既巩固了学生的英语语法知识,也让学生的英语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三、针对常见错误,指导学生正确应用语法
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少犯或者不犯错误。教师要加强对各类错误的分析,对错误进行归类,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犯错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防范错误,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让学生可以规范准确地应用英语语法。
例如:在学习了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的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中的有关名词性从句的语法知识之后,针对学生在应用“if和whether”引导名词性从句时存在的错误进行了专门训练。“The question is if we should ask them for help.It depends on if the manager will agree to the plan or not.We didnt know if or not she was ready to start work.这些句子有什么问题呢?”很多学生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在引导名词性从句时,if与whether有什么区别呢?是否全部可以互换?”经过教师的提示,有些学生发现了问题。“We didnt know if or not she was ready to start work中的if应變为whether,if不能与or not连用。”有学生指出前两个句子中的“if”也应该用“whether”代替。最后教师总结道:“在引导名词性从句时,if只能引导宾语从句,whether可以引导其他名词性从句。当作介词的宾语时、与or not连用时,都只能用whether,两者不能换用。”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帮助学生有效地避免了常见错误。endprint
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非常普遍,虽然可以理解,但却需要帮助学生避免错误。通过对各种语法错误分门别类,深入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错误,提高自省意识,有效防范错误反复出现。
四、运用经典习题,辅助学生牢固掌握语法
必要的练习是学习任何知识都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在复习巩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针对英语语法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科学地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为学生掌握英语语法提供有力的支持,有目的地强化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记忆,让学生在各种语法的变化中加强对英语语法的认知,加强对语法知识的理解,总结发现语法应用的规律,更加轻松地应对各种考试中的语法题目,也在练习中提升表达技能。
例如:在学习了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的Unit 3 Back to the past中有关“either...or...和neither...nor....”的用法之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巩固这两个重点句型知识,在课后复习时,专门针对这两个句型学习的关键点,给出了一组练习题目。“用neither...nor...或either...or...填空。You can(). stay at home()go out to play. It doesnt matter.()you()he is able to ski, but i am.”学生们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比较顺利地完成了练习。“You can either stay at home or go out to play.It doesnt matter. Neither you nor he is able to ski, but i am.”接下来,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区别“not only...but also...与both...and...”的用法,还让学生继续填写了两组句子。在这种反复的比较、强化练习中,学生们对either...or...和neither...nor...兩种句型知识有了深入理解,扎实地掌握了这两个重点句型。
结合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英语语法,根据学生具体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目,教给学生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语法题目,也可以让学生从练习中获得知识,完善英语语法知识体系,锻炼英语语法应用能力,增强掌握英语语法的信心,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英语语法掌握得不够扎实,无法准确灵活应用,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教师不仅需要平时加强对新语法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语法知识的巩固,定时组织学生采取恰当的方式,做好语法知识的复习,训练学生灵活应用语法的技能,教会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复习,借助对比、类比,结合学生在检测英语语法时的常见错误,利用形式多样且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英语语法知识,达到熟练掌握、灵活准确应用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