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竖拇指,少伸食指

2018-01-09楚庆

青年时代 2017年35期
关键词:赞赏孩子教育

楚庆

摘 要:孩子的教育问题历来都是家长、老师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在教育孩子中,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站在一个成人和智者的角度立场上“教育”孩子——高高在上,伸出食指指着鼻子,不是批评、指责、否定,就是和别家孩子对比、或者是空洞的说教、过高的要求,甚至是态度很恶劣的侮辱、打骂。他们经常更多看到的是孩子身上的不足和缺点,很少能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特长、优点和闪光点,很少能竖起大拇指,给孩子及时的肯定、表扬、赞赏和鼓励。

关键词:教育;赞赏;孩子

一、从两则成功教育案例看赞赏教育的力量

案例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用四块糖教育打人学生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生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案例二: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说了什么?母亲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母亲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說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初中了,又一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去问老师,老师说:“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母亲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儿子去学校。她预感,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

学校。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两则案例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或家长,首先必须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身上的特长和闪光点。这就要在教育和管理中,采用“民主平等型”的教育管理模式,因为这种模式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或家庭关系。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小孩子不懂事,就要多批评、多说教、甚至多来点“棍棒”教育。殊不知,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尊心、羞耻感、有逆反心理,也有渴望被肯定、渴望受到表扬、鼓励的强烈愿望!

二、从一个问题孩子的转化看赞赏教育的力量

在我当班主任十多年中,遇到过很多问题孩子,经历过通过自己的辛苦努力,将他们转化过来,变成正常或优秀生的例子。

任五年级班主任的第一学期,班里转来一名叫牛佳伟的学生。他沉默寡言,不和人说话,刚来时校长、老师问话,根本就问不出来;虽然是男生,但他胆子非常小,只要老师往跟前一走,他就浑身战栗,嘴唇哆嗦;他还做过脑部手术,反应和行动都很慢。

从和他妈妈聊天中得知,他父母离婚,自己独自一人待在家里学习已经两年多了。原来最好的学校却让他上不下去!因为反应慢,行为差、成绩弱,行动不便,经常受到科任老师和粗暴的班主任的批评、指责、否定甚至侮辱打骂,常常受到班级同学的欺凌。最终,他死活不肯到任何学校去了。他强势的妈妈不肯就这样让孩子辍学,只好请来最好的家教教他。

两年过去,问题更大了,和学校生活、班集体的脱离,和同学群体生活的隔离,使他已经和社会生活几乎完全脱节,慢慢的变得不愿和人交往,怕融入集体,怕说话,喜欢独处,非常自闭。

1.教育必须将成人放在成才之先

教育的目的虽然是让人成才,但更重要的首先是要让人成人,成为一个思想、品质、心理、行为等各方面正常和健康的人。

对牛佳伟这样的特殊学生,最初连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最起码的基本生活能力、正常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能力都几乎不具备,我们如果忽略这些,仅仅在乎和关注他的分数和成绩,那一定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因此,让他首先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才是首要的教育目标。

2.师生的关爱是转变问题学生的最大原动力

问题孩子的转化需要老师的爱心、耐心和细心。为了帮助牛佳伟尽快转变、适应学校生活,融入班级体,我颇费了一番心思,专门为他量身定制了教育和转化的措施。

首先最需要关注的是他的安全。由于他行动不灵活,上下楼梯、课间活动时最容易摔倒受伤出事。因此,我专门安排班级所有男生,每天两人,专门扶助他上下楼梯,跟踪和陪伴他课间活动。这样也能加深他和同学的快速了解,尽快建立起良好的同学关系,尽快融入班集体。当一年过去,他自己能较为自如地上下楼梯,参加课间活动了。

孩子都天性是爱玩。为了让他尽快融入班集体,我私下里做了安排,每天都有一群同学带着他去玩,让他参加一些课间活动和游戏,在活动和游戏中帮助他,鼓励他,尽量让他在无意识中展示自己。慢慢地,老师同学发现,他的目光不再像以前那样呆滞,而是有了光亮,他的表情也不再是那么木讷,脸上终于有了表情。在和同学们相处中也逐渐开口说话了,他的活泼的天性和童心正在萌发,正在恢复。

每天,我都要求自己做個有心人,注意每个同学的一举一动,包括他。谁有进步了,谁帮助别人了,谁为班级做好事了,我一边观察,一边向班干部询问了解,然后详细记录在案,在班会和一切可利用的场合,不失时机地表扬鼓励他们,为他们点赞,给他们加德育积分。这大大鼓励了同学们,也弘扬了班级的正能量。干坏事的、违纪的学生少了,班级始终充满着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

3.赞赏教育是改变问题学生最正确途径

我抓住一切机会,用各种方式对牛佳伟在内的后进生及时肯定、表扬、鼓励和赞许。有时是一句话语,有时是一个摸头的动作,有时是一个鼓励和赞许的眼神……要让他时刻能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重视、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在我、科任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帮助下,大家都惊奇地发现,牛佳伟有了质的改变:脸有笑容了,眼睛有神了,表情丰富了,举动灵活了,嘴里话多了,行动活泼了,每天能听见他的欢声笑语了!蓬勃的朝气正逐渐充满他的身心!

4.培养兴趣是改变问题学生学习状况的最佳方式

对于问题学生的学习,不可操之过急,要润物无声,从培养兴趣开始,让他慢慢爱屋及乌,由喜欢科任老师,到喜欢科目,到最后主动投入学习。

我是数学老师,喜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喜爱数学,勤于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手操作、做游戏,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去做,拓展与课堂有关的趣题、妙题,这样能有效培养孩子对该科目的兴趣。

牛佳伟由原来的上课从不抬头,不注视老师,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但后来居然也听得津津有味了。尽管如此,但他的成绩仍然很差,五年级第一次考试数学仅考了18分。

每个人的智力有差异,能力有强弱,这再正常不过!我没有灰心,一定要让他在我的赞赏教育和兴趣培养下,学习也慢慢跟上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没有做不成的事。期末考试,他的数学考了52分。当我向全班公布他成绩进步时,全班级爆发出了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他也很自信地走上讲台,双手接过试卷,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大声说了句“谢谢老师!”这时,全班都沐浴在了温暖感动的氛围中……

两年过去,去年小学毕业时,牛佳伟已经是一个完全正常,活奔乱跳的调皮男生了,他的成绩虽然还很弱,但三科都已经及格了,听说他现在仍然在不断努力和进步当中,我们还能再要求他什么呢?

让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中多竖起自己的大拇指赞赏、表扬、鼓励和多肯定孩子,尽量少伸出食指批评、指责、否定孩子,那样,孩子会在赞赏教育的鼓励下,不断取得进步。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艳丽而芳香迷人的花朵,只是花期部不同,有的绽放得早,而有的仅仅是迟一点绽放而已。身为教者和父母,我们只要做好精心培育,静待花儿次第开放就好!

猜你喜欢

赞赏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巧借自然作文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