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2018-01-09李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电子商务互联网+

李梅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对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就更高。因此,本文通过对电商从业人员岗位与能力的调查,分析当前电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电子商务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迎来了新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电子商务。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等。随着电子商务的规模化发展,带动了电商人才的需求率。电商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对电商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就更高,这也就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职业能力的培养。

1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2015年,国务院召开“两会”,在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电子商务迎来了新的发展趋势就是“互联网+”电子商务。在“互联网+”趋势下,原有电商企业使用移动互联网积极寻求跨业跨界合作,与传统企业合作,逐渐开拓出新的电商市场。在大数据、O2O、移动化与社交化、个性化与定制化、等方面显现出的新发展。同时,商品交易、个人消费服务、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移动电商等领域迎来新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势头。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22.97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B2B市场交易规模16.7万亿元,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5.3万亿元,生活服务O2O交易规模9700亿元。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05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2240万人”。

电商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对电商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在专业技能方面,要求会网络营销,图片处理、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物流以及数据库应用等。大部分企业认为他们录用的员工实践动手能力薄弱较差,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在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沟通表达能力是必须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态度也是重要的,组织协调与团队协作能力也是需要的。企业希望的人才是会电子技术应用、会营销策划、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基于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分析

新的社会发展背景对人才需求、职业岗位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的调整与技术的发展需要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量、职业岗位需求变化来确定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通过调研,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归纳。

(1)电子商务员。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岗位,主要的工作任务负责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的维护,在商务平台上发布产品信息,负责公司客户的开发与管理,负责订单的下达与管理,利用网络平台开发市场,进行电子商务业务操作等工作任务。从事这一岗位的人员相应的要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以及经营与推广等能力。

(2)商务平台运营员。主要负责平台的设计及优化,商务平台的运营状况分析评,平台摸板设计和图文信息编辑等工作任务,那就要具备图文信息编辑能力、经营与推广能力和调研与分析能力。

(3)网络营销员的岗位主要负责网站品牌产品的推广、开发市场,实施网络推广等工作任务,那就要有调研与分析能力、经营与推广能力、客户服务能力。

(4) 网络客服主要承担筛选、整理、归纳客户资料,及时跟踪及处理客户反馈,维护客户关系,促进满意度的提升等工作任务。客户服务能力与调研分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职业能力构成图,我们将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業能力进行了分类。专业能力指在工作岗位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它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电子商务需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贸易往来,要熟悉产品,还需要有一定的电子商务技巧处理能力,包括产品照片拍摄和处理、网页编辑和美化、网络营销和推广等。因此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计算机运用能力、图文信息编辑能力、和电商平台运营能力等。

方法能力是一种发展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是从学习和实践中总结的,用来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如对产品的市场分析能力,获得新技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在工作岗位上能的协作能力,以及发现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是指在工作岗位以及生活中所需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及社会责任等,它既是基本的生存能力,又是基本的发展能力。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需要增强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便全方位的适应就业的需求。

最后经过统计和整理,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构成因子后,得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指标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3“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

“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要适应新常态,及时作出调整。它既要求我们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子应用技术,又要了解所处行业企业的业务及特点。这就要求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在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时准确把握市场环境,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明确学生的就业目标,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让学生理解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商务贸易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鼓励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积极运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开通网上店铺,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岗位流程的熟悉程度,可以通过自主经营电子商务店铺的形式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提升以后工作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把一些线下课程转换到互联网上进行,根据程教学进度随时布置一些网络作业和测试,通过电子平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管理。这种教学方式简单、方便,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更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对接,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应用“互联网+”和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平台的经验。

4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4.1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群建设

在互联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培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成为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区域电商产业发展对电商人才的要求,将相关的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和物流管理四个专业的课程打乱,按照电子商务的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来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国际商贸专业群。核心课程的设置也是极为重要的。在设置时要与相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一致。在课程设置上分析电商企业各岗位工作流程,根据岗位需求打破传统的课程安排,对所有课程进行选取、重组、安排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职业能力。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社会背景,相关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根据岗位设置和职业能力要求,重点建设《电子商务运营实务》、《网店经营实战》、《网店装修》、《跨境电商操作》等专业技能核心课程。

4.2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不断尝试,设置专业集中实践课,开设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实训课程不是基于某一门课程为基础,而是以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相应的工作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开展“外贸工作室”、“创业班”等教学模式,使学生根据各人或团队的业务操作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培养学生所需知识技能,使教学与实践达到完美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欲望。

4.3加强师资与校外实训建设

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快,新技术运用迅猛,这就使得电商知识更新周期变短。因此对于传授知识的教师队伍要求就更加严格,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能从事课堂理论教学,又熟悉企业运作的新型教育工作者。学校鼓励专业教师要深入到企业学习、开展调研、座谈。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采取各种措施,为教师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开设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还可以组建学生团队进行运营。同时,从电子商务企业中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專家作为兼职教师走进学校给学生上课、开讲座,请他们对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引进企业专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能够更好的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积极服务地方产业,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争取与电商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电子商务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安排学生校外认知实习,组织学生到国际商贸城、阿里巴巴服务站及其他电商企业参观电子商务运营,让学生全面了解电子商务,直观感受电子商务的工作流程,培养专业兴趣。积极引进一些社会服务项目,助推本土企业电商的发展,推动合作企业加快互联网进程,为社会、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为地方产业发展助力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0l):7.

[2] 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其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2007(0l):26.

[3] 陈晨.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J].中国商论,2015(32):93-96.

[4] 郑伟.“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培养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电子商务互联网+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