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担当”之路

2018-01-09岸石

共产党员·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担当巴拉修路

岸石

雪山巍峨、河水奔腾的云南省香格里拉大峡谷中,有个藏族小村庄叫巴拉村。多少年来,巴拉村几乎与世隔绝,与外界联通的仅有悬崖峭壁上一条宽不足一米的人马驿道。封闭和贫穷困扰着这里的居民。“天堑变通途”,现在这崇山峻岭已经修上了公路,建成了风景区,居民们富了起来。这巨大变化离不开时代的变迁,更与一位康巴汉子——斯那定珠的担当分不开。

斯那定珠1964年5月生,现任云南省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党支部书记。他几十年的传奇经历,说明他是一个有担当、有大担当的人。他的事迹印证了一个道理: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一个梦想 一生事业

幼年的贫穷落后给斯那定珠留下永远难忘的记忆:不通电、不通路,一年到头粮食不够吃,还得靠打猎和挖野菜填饱肚子。9岁前他都没穿过鞋。他第一次走出大峡谷看外面的世界,是由于铁匠铺飞溅的铁花伤到了他的眼睛,父亲带他去县城看病。眼伤并未妨碍他第一次看到大山外的世界。宽阔的马路、奔驰的汽车、琳琅满目的商品……他被深深震撼了。

13岁那年,向往山外世界的斯那定珠决定出去闯荡,家里人虽为他担心,却也没阻拦。斯那定珠带着父母给的30元钱,背着半袋子积攒的水晶石离开了家。走出大山的斯那定珠辗转香格里拉、大理,后来到了昆明,贩卖从家乡带来的晶石。晶石纯度不高,加上他讲不好普通话,摆摊失败了。为了挣口饭吃,斯那定珠又去当伐木工人。他听说广州经济发达,挣钱机会多,就踏上了东去的火车。在广州,斯那定珠把晶石生意做起来了,赚到了第一桶金。从此,斯那定珠把晶石、药材等家乡特产卖到广州、上海等发达地区,再从大城市购买羊毛衫、磁带等物资回云南售卖。钱包渐渐鼓起来了,斯那定珠把生意做回香格里拉,在县城里开了火锅城、五金商店等,一时间生意红火,成了当地的一个传奇人物。

国家决定建设香格里拉景区,而巴拉村所处的巴拉格宗大峡谷属于香格里拉大峡谷的一部分,又距香格里拉市区不远,非常有开发价值。“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斯那定珠决心抓住机遇,为建设家乡做点大事情。1999年,他注册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开始为打造风景旅游区奔忙。他向乡亲们郑重承诺:“我要修一条可以跑汽车的公路;我要开发巴拉格宗大峡谷,建设一个世界级景区,一个可以带领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的旅游景区!”从此,斯那定珠的担当从个人发家致富升华到了为乡亲们致富和建设美好家乡上。

一条天路 一曲豪歌

在崇山峻岭之间、悬崖峭壁之上修公路谈何容易!首先要争取政府批准,得到支持。斯那定珠那时经常往省里跑。在昆明举行的一次工程听证会上,领导、专家都在场。听到结论是修路不可行,斯那定珠急了:“你们生活里有水有电有路,我们连路都没有,这样子好吗?” 景区前期工作长达4年,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斯那定珠也曾迷茫、动摇过,但当他回到村口的白塔前,仰望巴拉格宗雪山时,畏难与无奈都随风而去。他的坚持经得起审查和论证,修路建景区的规划终于获得批准。

修路,钱从哪里来?政府的支持有限,主要靠自筹。敢担当也得有实力,肯投入。斯那定珠变卖房产、汽车和门店,用上了个人全部资产。贷款是资金主要来源,为跑贷款,有一家银行斯那定珠去了58次。贷款到位了,债务也背到身上。斯那定珠为修路负债上亿元,由千万富豪变成“亿万负翁”。

路是一米一米修的。从离国道最近的一个村子起,研究征地、跑资金、联系施工队……斯那定珠日夜奔忙。一辆破吉普车,成了他流动的家,衣服和洗漱用具都在车里。在一个村子,有位对修路占地反感的妇女直接把口水吐在他脸上。他一抹脸,还是苦口婆心地说服。工程艰险,有的施工队来了,又被大山吓跑了。为勘探线路,斯那定珠在峡谷里一走就是几天。多少个险峻的弯道,是他指挥着用推土机推出来的;为了保护一棵树,他会与施工队争论不休……

凭着他的坚韧、執着,近4年后,路终于修成了。国道与巴拉村的直线距离仅20多公里,但柏油路从斧凿刀刻般的群峰中盘旋而上,蜿蜒35公里,海拔升高750米,拐了52道弯,如同一道道“S”形玉带在峡谷绝壁中盘旋!有了这条路,从巴拉村到县城的时间由两三天缩短为一个半小时。“这条路是他献给乡亲们的一条洁白的哈达!”乡亲们由衷地赞扬斯那定珠。

通了公路,壮观的美景展现在游人面前。艳丽的杜鹃花、壮阔的河谷、皑皑的雪山……雪域高原绝美的风光,在巴拉格宗景区可以尽收眼底。路修通后,景区建设突飞猛进。事业进展让斯那定珠自豪,但沉重的债务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修路和开发景区可以有商业性回报,但仅仅从投资盈利出发,谁会干这种长期不见利润的买卖呢?是建设家乡、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情怀,才使斯那定珠感到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一面党旗 一腔忠诚

路修通了,景区建设还任重道远;养护好千辛万苦修成的路,仍需要大笔资金。有人由修通公路看到发财机会,找斯那定珠谈合作开矿,以便尽快收回修路的投资,斯那定珠不为所动。“打洞挖矿,留给后代的山水将千疮百孔,秀丽峡谷不复存在。”他态度坚定,“美丽的自然环境不能在我们手中毁了。”2011年,斯那定珠与云南文投集团合作,既“保护”又“开发”,推动景区转型升级。

2009年,斯那定珠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管理的公司也成立了党支部,他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党员的身份使他在事业上的担当更加自觉。“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提醒自己,要承担起更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斯那定珠租了村里闲置的土地发展生态农业,给每户年均1万元的租金;把藏式老房子整修复原,办成游览景点;把投资200多万元的景区工程分包给村民;将景区道路维护按段承包给村民,每年给每户发7000元工钱……公路修通前全村户均年收入仅2000多元,近些年大家跑运输、搞旅游、打工,挣钱路子广了,户均收入高达10万元。

2013年,巴拉格宗景区初具规模,正向国家5A级景区的目标冲刺,灾难却突然降临:8月底的两次地震袭击了景区,损失约两亿元。在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刻,斯那定珠安慰大家不要惊慌,动用景区的32辆环保车,把被困人员和粮食、蔬菜等物资转移到安全地点。面对颤抖的大地,他顾不上个人安危,冒着被山上滚石砸伤的危险,带领青壮年抢修道路。回忆起这段抗震救灾的经历,斯那定珠深有感触:“在灾难面前,共产党员责无旁贷,一定要自告奋勇地站出来担当,大家才会有安全感。”

现在进入巴拉格宗景区接待中心,一面党旗高高飘扬在楼房上空,鲜艳而醒目。斯那定珠认为:“这面党旗一直看着我在峡谷里做事。” 可不是嘛,只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可以担当起属于自己的光荣使命!

本栏编辑/厉飞

邮箱/qilulf526@qq.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担当巴拉修路
打动总统的梦想
巴拉莱卡琴:从指尖流出的动听旋律
《修路》教学设计
“要想富先修路”先富了谁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顺应党建趋势,党员干部如何作为
你的名字叫担当
两棵桃树
聪明蛙与巴拉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