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走出的海洋学家顾光中
2018-01-09万泰华
万泰华
顾光中(1908—1999),贵州贵阳人。1922年考入贵州省立第二中学(即南明中学,现贵阳一中的前身),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926年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由于顾光中父亲病故,家道中落,生活来源断绝,几濒辍学。然因成绩优异,得到生物系教授陆惟一的赏识,并争取得到系主任同意,让他在系里半工半读,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顾光中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时,正值陆惟一任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所长,聘请他为助理研究员,专门从事海洋鱼类学研究。他的工作是每年到青岛、烟台、厦门等地海滨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和收集有关资料,然后带回北平的研究所进行分析、研究。1930至1937年7年多时间,在对黄海、渤海鱼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他发现原索类动物的一种亚种,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著有《烟台鱼类志·第一卷》、《胶州湾之两种肠鳃类》等多篇论文和多部专著。其中的《烟台鱼类志》正文用英文撰寫,绪论用的是中文。此书经北平研究院出版发行后,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不久就被日本有关学者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发行。由北平研究院出版发行的顾光中著作还有《山东半岛半索类和头索类的研究》、《福建文昌鱼研究》等,在国内外生物学界有相当影响,20世纪30年代他就成为国内有数的鱼类动物研究专家。
1937年“七七事变”后,顾光中回到故乡贵阳,先后受聘于湄潭、黔西等地中学,任生物教师。1938年8月,北平研究院迁云南昆明,聘他为该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他在昆明与陆惟一、张汝玉等合作研究稻田养鱼取得成功。后因抗战局势紧张,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北平研究院的大部分研究工作由于经费困难而停顿。1941年,顾光中受聘于由北平迁至昆明的中法大学,任生物系副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他又随中法大学迁返北平,晋升教授,继续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
1947年,应贵州大学教务长、著名地质学家丁道衡之邀,顾光中回到贵阳任贵大生物系教授,自此驻足贵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3月,顾光中任贵州大学农学院教务长兼校管会副主任。1953年9月,到贵阳师范学院(今贵州师范大学)任副院长兼生物系教授。顾光中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国民主同盟贵州省委第一至四届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二至四届中央委员;贵州省第一、二届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政协委员和常委,兼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社会职务。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顾光中惨遭折磨、凌辱,1972年全身瘫痪,失去记忆,卧床不起,直至1978年后,他的冤案才得以平反。1999年,顾光中久病后逝世于贵阳,享年91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