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大学办学特色研究
2018-01-09卓燕林瑛
卓燕+林瑛
摘要:阐述华南女子博雅教育在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28—1951)与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1985—)两个不同时期博雅教育理念与实施的发展演变,探索当下女子大学办学特色中继承自身优秀传统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关键词:办学特色;华南女子学院;博雅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2001603
一、女子大学办学特色问题提出
女子大学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特殊领域,是最纯粹的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具有特殊教育补偿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性别教育价值,对女性及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制订高等学校分配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的学校分工合理,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2003年开始实施的五年一轮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也特别把“办学特色”作为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项目之一,由此突出办学特色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女子高校尤为重要[1]。本文基于对华南女子博雅教育在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28—1951)与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下文称“新华南”)两个不同时期在教育理念与实施的发展比较,探索当下女子大学办学特色中继承自身优秀传统,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二、华南女子学院历史沿革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成立于1908年,系教会在中国创办的第二所专门女子大学。1933年6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更校名为“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加强了高等女子教育为适应社会的迫切需要,融合了中西教育优长;在女性教育、新兴的学科、科研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女性人才。1951年政府改造旧教育体系一度停办。1985年以余宝笙为代表的四十六名老校友自筹经费复办建国后第一所民办女子学院——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即新华南,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培养了一批广受好评的服务沿海经济发展的高级职业女性人才。
三、华南女子博雅教育两个阶段之比较
华南女子博雅教育主要有两个阶段:早期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时期(1928—1950),具有早期教会大学的特点,“从19世纪西方大学延续下来的强调文化陶冶,反对工具性,以提高个人文化素质的教育理念……在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提高其人文素质的同时也兼顾对学生施以职业教育。”[2]第二阶段新华南(1985—)根据“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把博雅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3],结合女性人才培养特点和要求,伴随着时代发展丰富或相应调整,在职业教育中继承和发扬自身优秀传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校训“受当施”精神内涵的演变
校训“受当施”源自《圣经·使徒行传》,1927年前校训“受当施”多译为“Saved to Serve”。伴随着时代变迁,内涵不断演变,院长王世静译作“Having received, I ought to give.”并进一步提出,华南女大的宗旨是“本中华民国教育宗旨以栽培中国女青年得受文学、科学上、职业上之高等教育并养成牺牲服务之高尚人格”[4]。1985年新华南结合时代发展,根据原校训“受当施”的精神,院长余宝笙做新的注解为:“自强、开拓、勤朴、奉献。”她的继任者陈钟英进一步阐释“实际上‘受当施的潜台词是知感恩、识责任、敢担当、讲奉献,最终要落实在‘奉献上其核心在于奉献……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华南的传统、实践‘受当施的精神。”
(二)与时俱进办学理念中的博雅精神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设立之初即明确:“华南学院是应着女子教育的需要而产生的……成立了这一个中国南方唯一的女子学院,要使福建的女子,人人都能够有得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教育而教育,为养成女子最高的人格而教育。”并强调了:“男女教育均为‘人的教育,似宜就其性之所近,发展所长,不宜绝对区分,致生畸重畸轻之弊。”为谋求中国妇女独立与解放的教育观,以及女性自身追求独立自由的思想是全院师生的自觉和共识。
新华南院长余宝笙提出:“妇女们要发扬奉献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妇女教育事业……创办一所新型的女子大学……为福建省特区建设,城市开放培养急需的妇女人才,并为培养具有開拓型、创业型的新型妇女人才进行探索与研究。”1999年后,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向大众过渡,高校都面临着学生数量剧增与师资、教学软硬件不足的矛盾。新华南作为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小型女子学院,经费短缺问题加剧成为长期阻碍学院发展的困扰。2015年调整办学宗旨为:培养一个好女子,造就一个小家庭,和谐一个大社会。
(三)两个阶段博雅教育实施之比较
1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博雅主要体现在教授治学与治校。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师资在当时堪称一流,教师大多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等世界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女教师即华南校友留学归来服务母校。国学课程也尽量聘请科举出身、受过教会洗礼且受过西方高等教育学贯东西文化的社会贤达。学院设文理两科,中文、教育、英文、家政、化学和生物六个系,学制4年[5]。系科设置重视和鼓励学生文理兼修;实施主、辅、选修制度,学生第一学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文理科,第二学年确定主修系和辅修系,转科或转系手续灵活方便。还采用学分制,学生必修英文,还强调“将体育、音乐为一至四年级的必修科”。实行班级教学,实验实习、自学指导、科研训练、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鼓励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培养灵活运用知识、思想坚定、开阔心胸与视野的人。同时引导对新事物的敏锐度,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传统价值观念负责,益于培养健全人格。治校则实施校董事会领导下的集体领导制。董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管理层有六人称作“六博士”,校长是华南行政组织结构的核心,负责学校的重大事务并经过教授会讨论决定,教授们参与到学校各项行政工作中,以便最大限度的民主决策、集中管理。“行政组织力求简单而不费时不费事。”教师们在教学科研的同时往往要身兼多项行政职务。正是这样一批高度责任感与献身精神的女性知识分子群体,形成了华南治校人员精减,职权明确、民主高效的独特风格。教授治学与治校职权分明又相互影响交融,于身教言传中培养女性对自身的认识的觉醒与追求平等独立的意识形成。endprint
2新华南博雅教育实施。新华南办学定位为三年制职业学院,实施国际化办学,保持传统优势突出外语教学能力;在专业设置上反对性别歧视,加大对女性科学素养的培养,提高女性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能力。进入新世纪后围绕妇女、儿童、老年人群体设置与现代服務业相关的应用型专业。在教育大众化与向职业教育融合的同时,力图通过博雅教育弥补职业教育因强化专业训练所导致的人文素养缺失。博雅教育经博雅学堂的形式融入,教学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面向全院学生以跨专业公共选修课的形式,每门课程1学分18学时,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一至三门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系列女性课程包括:女性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欣赏等课程;围绕生活知识和能力,开设婚姻与家庭、基础美容、公关礼仪、服装色彩搭配、家居营养与食品安全、剪纸艺术等课程。2016年设立了博雅书院,由亚洲基督教联合教育董事会资助。为补偿在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发展上的不平衡,促进培养具有思辨能力、自由精神,愿意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之女性。教学实施主要通过聘任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每两年从一、二年级学生中精选30名学生组成,参与实践活动,实现小班精细化管理。
(四)博雅教育在校园生活与社会服务中融合与渗透差异
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受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指导思想影响,博雅教育在校园生活与社会服务中融合与渗透。师生实行住宿制,师生比例高(1∶5.2),采用家庭化管理,师生间感情亲密融洽。新生设姐妹班制度,帮助新同学适应学校环境及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课余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涵盖学术、文化、运动、社交和娱乐等。还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每周须参加两小时社会服务性活动。如:贫苦儿童识字班、卫生保健指导、家庭妇女英语、普通话普及班、科学讲座与烹饪技巧等小组;开办民众图书室、编写刊物等。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学生自治会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南平抗敌后援会剧团组织,组织农村妇女急救训练,慰问伤兵;组织义卖、义演把所得收入都用于捐助前线,救济难童等[6]。通过校园生活与社会服务活动,不仅从中了解社会得到了实践与锻炼,提高了她们批判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与牺牲服务的精神,以实现培养“女界之领袖”的办学理念。
四、从华南女子学院博雅教育看女子大学办学特色启示大学办学特色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是师生员工集体智慧和实践的成果,是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当前我国专门的女子大学共6所,总体存在着办学水平低、缺乏办学特色或办学特色不准确等问题[7]。从华南文理女子学院的百年办学过程可见:
(一)女子大学办学特色要传承自身优良传统
校训精神是办学理念最凝练的表达,师生代代相传,并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的精神财富。“在特色办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及传承,要把大学精神文化作为学校的基础事业来建设,从大学精神文化中汲取力量,推动学校的发展,对学校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积极作用。”[8]华南在办学中以“受当施”的校训精神,为实现女性解放独立自主的理想,进一步提出了“人”的教育,要培养“女界之领袖”,其目的“人人都能够有得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教育而教育,为养成女子最高的人格而教育……”。到20世纪80年代余宝笙“自强、开拓、勤朴、奉献”内化为华南师生的精神气质,是华南女子学院在办学历史过程中于时代、地域及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也是学校融合各种文化的精神产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校训精神、创校宗旨与办学的理念、教学管理实施等方面彼此相互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在立足女子大学特色办学的过程中,应基于自身优秀的历史传统的深入挖掘和继承,秉承自己的校园文化理念,形成独特优质的大学文化;传承和发展这样的优质文化,是自身发展形成大学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二)女子大学办学特色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重要使命。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是大学本职之一,谈办学特色最终只有落实到人才培养上,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规模、培养过程构成的管理体系得以实现。目前国内一些女子高校由于办学理念不明确,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只是对普通高校进行简单的复制和模仿,甚至将女子高校与招收女性简单的等同,或者将女性培养置于所谓的女性学科或传统优势领域等。从华南两个历史阶段博雅办学理念与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见,人才培养模式是不断根据现实情境与社会发展做出的调整与适应。受自身办学条件经费不足的限制,无论在四年制的文理学院时期或在三年制职业高等教育时期,办学规模上求精不求大,求质而非求量;人才培养定位无论是基于早期强调“人”的教育,突出“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牺牲服务之精神的人”培养女性领袖人才的目标,还是到改革开放服务地方特区经济建设高级职业女性人才,都是结合自身发展所处的条件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调整;培养方式上针对女性发展特质,形成注重因材施教,微观层面的教育,各专业强化外语教学,在专业设置上反对性别歧视,加大对女性科学素养的培养,提高女性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能力;体现国际化办学特点。从学科设置、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管理实施,到校园生活与社会服务,将办学思想贯彻到女性人才培养模式之中,从而因其办学特色优化其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罗婷,胡艺华.特色是女子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法宝[J].当代教育论坛,2005(7).
[2]罗婷.女子高校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彭桂芳.论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华惠德(Miss L.Ethel Wallace).华南女子大学[M].朱峰,王爱菊,译.珠海:珠海出版社,2005.
[5]陈明霞.近代福建教会学校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黄新宪.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
[7]张红文.试论当前我国女子高校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J].湖南女子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
[8]卿建英.对我国女子高校办学特色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
Abstrac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liberal education of Hwa Nan College from 1928 to 1951 and Fujian Hwa Nan Womens Vocational College since 1985,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 in liberal education concept and enforcement, to explore the educational specialties for modern womens college from the extraordinary heritages and to improv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s.
Key words:educational specialties; Hwa Nan Womens College; liberal education
(责任编辑:朱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