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峰,心里放着一张科大的书桌
2018-01-09王媛媛
王媛媛
他在商界摸爬滚打18年,仍觉得科学家精神让他受益颇深
投资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投资人问企业家:“你这个项目BAT(指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互联网企业)是不是在做?”如果企业家回答“在做”,投资人会反问:“BAT做了,还有你什么戏?”如果答 “不做”,投资人则说:“BAT都不做,你还做它干嘛?”把这些当笑话听的是聪明人,如果当真那就犯傻了。11月16日,就有一家公司与BAT同时进入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科大讯飞。
而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刘庆峰,27年前是个一心想当科学家的青年学生。
“中國被人掐住了咽喉”
“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加高考的学生,都知道这句话。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招生分数一度超过清华北大,全国最高。1990年与刘庆峰同时入学的,就有13个省市的高考状元。对刘庆峰来说,报考中国科大,主要因为那里的学术氛围,“那时候要在全中国找个地方放一张安静的书桌,可能要首推科大” 。
“在理工科上有天分。”这是很多人对刘庆峰的评价。他小时候,母亲在一家售卖包子、油条的国营小吃店当出纳。顾客来买吃的,得用人民币和粮票一起结算,买得种类一多,算起来就挺复杂,5岁的刘庆峰总能轻轻松松帮母亲算账。到了初中、高中,他一路包揽物理、数学等竞赛一等奖。高考前,学校将唯一一个清华大学的推荐名额给了他,他却选了中国科大。“清华出工程师,北大出政治家,科大出科学家,我就想当科学家。”
开学报到后,学校进行摸底考试,数学题目出奇的难,及格的没几个人,刘庆峰拿到最高分94分。一个学期后,在复变函数、微积分等多门考试中,他都拿到第一名。毫无疑问,在全国各地云集而来的学霸中,刘庆峰还是学霸。他在书上写下 “谦而不虚,狂而不妄”8个字,同时还有点小清高:“成绩不好,人品好的,还可以接受;成绩不好,人还矫情的,我就不跟他打交道。”
大二时,刘庆峰准备转到数学系。因为数学系有更多留学名额,他想一毕业就出国搞科研,实现当科学家的梦想。但机缘巧合,他被王仁华教授选到语音实验室。这件事,改变了他的一生。
语音实验室做的是语音合成技术。“让机器像人一样说话,还要建数学模型,太有意思了!”刘庆峰喜欢上了这个实验室,再没提转系的事。1995年,他完成一套语音合成系统,参加国家级比赛,引起轰动。研究得越深,他就越清晰地觉得,语音技术的应用将在很多方面改变人类生活。
1996年春天,在王仁华的引荐下,刘庆峰见到了88岁的语音学大师吴宗济。他住在吴宗济家附近的一家地下招待所,在吴宗济的帮助下做研究。3个月后,吴宗济对他说:“我40多年积累的语音学知识全被你学走了,太高兴了!”正是在吴老师身上,刘庆峰体会到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那时,外国人掌握着中文语音技术的核心,IBM、微软等国外企业控制着整个市场。“吴先生跟我们说:‘语音是文化的基础和民族的象征,中国被人掐住了咽喉。他希望未来中文语音技术是由我们中国人做到全世界最好。”
“做大事者不委屈”
1999年,读博士二年级的刘庆峰开启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他是班长,又是实验室里的大师兄,于是把同学、实验室的师弟以及中国科大BBS上最优秀的版主集结起来,加上中国科大的投资,搭建起了科大讯飞最早的班底。
真正创业后,刘庆峰才体会到创业之艰难。当年自己搞科研,可以埋头单干,不理任何人;而要当一名企业家,就不能这样任性。“不能见到一个人就跟自己比,如果他是你所能招到的人里最优秀的,你就要善待他、鼓励他、帮他进步。”年少轻狂的刘庆峰开始慢慢转变,恰在这个时段,他认识了又一位重要的领路人——柳传志。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2000年的一次饭局上。席间,刘庆峰将科大讯飞的企业画册递给柳传志,说了几句话,并没有给柳传志留下很深印象。当年底,联想正式成立投资公司,科大讯飞也是其考察对象。刘庆峰专门飞到北京,跟柳传志谈了近3个小时。那次谈话结束,刘庆峰就把柳传志当成了老师。临走前,柳传志问他:“你想把讯飞做多大?”刘庆峰脱口而出:“超过联想。”
联想投资科大讯飞,是柳传志本人到合肥签约的。当晚,他在安徽饭店跟刘庆峰一行人谈到11点多,核心问题就是团队沟通。刘庆峰当时认为,自己既然是一把手,下属都相信他,他做好决策吩咐下属去执行就可以了,沟通太多会浪费时间。但柳传志说,与团队沟通花掉了他日常工作60%的时间。刘庆峰算了算,自己只花了不到10%的时间。“后来我尝试着多一些沟通,发现公司的效益果真提高了。”
柳传志的言行一直影响着刘庆峰。柳传志曾同财务总监马雪征到香港拜访一位客人。但那个人很傲慢,不愿相见。柳传志两人等待很久,他只出现了几分钟便离开了。马雪征因此觉得很委屈,柳传志平静地说:“我们是要做大事的人,做大事者不委屈。”这句话常激励刘庆峰去面对一些困难,“还要带着微笑去面对”。
如今,刘庆峰更认同自己的另一个身份——企业家就是带着一群孩子赶夜路的母亲。“因为路上可能有打劫的,可能有挖坑的,可能有各种勾搭你罪犯的,你在未知的风险中行走,还要保护身边的一大帮孩子。”
用人工智能解决刚性需求
刘庆峰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尽量少接受采访。“企业家要干企业家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的活动都不要参加,可要可不要的东西都不要。中国现在会做宣传的企业家很多,不缺我一个刘庆峰,但缺一些真正用人工智能解决刚性需求的企业家,我想成为后者。”
他的目标正在慢慢实现。2012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彻底取消普通话考试的人工评测,替代的打分者是科大讯飞的评测机;今年,在53万人参考的医师资格考试中,科大讯飞的智医助理考到456分,排名前5%,未来智医助理可能会指导一线医生问诊;最近,科大讯飞研发的刑事案件人工智能辅助审查系统接受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测评,法院将几个重大案件的信息导入,系统立即发现证据自相矛盾、证据链缺失等重大疑点。如今,科大讯飞的语音系统已为银行、国家安全、交通等多条产业链提供支持,其产品占据中文语音市场70%的份额。
企业越做越大,还要不要在名字中留着“科大”二字?刘庆峰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2007年,刘庆峰到证监会办理上市事宜,没想到一报上科大的出身,工作人员立即盯着他说:“哎呀,最近另一家科大上市公司的总裁违规理财,受了处罚。他们出了问题,一堆的教训,你们可要小心啊!”办完事迈出证监会的大门,刘庆峰就打电话给董事:“定了!‘科大二字一定要保留,就叫科大讯飞。”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来自中国科大,很感激我的母校。‘科大这个产业品牌,从哪儿跌倒,就要从哪儿爬起,别人跌倒,我就得爬起。”从那时起,他下定决心,要让科大讯飞成为最好的高校上市公司。
创业18年后,刘庆峰身上依然保留了科学家精神。科大讯飞刚起步时没有影响力,有人质疑公司的前景,提议他们改做银行服务器项目、房地产项目。随着科大讯飞知名度的提升,也有人将其与BAT做比较。“我们不跟任何企业比,我要坚持完成我的梦想,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用人工智能解决教育、医疗、司法等领域中的问题。”在刘庆峰心里,这种定力源自科学精神,这种精神使他不随波逐流。“‘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我要想清楚,我的企业要始终清楚。科大那张安静的书桌一直在我心里。”
如今,刘庆峰每年都要求科大讯飞的研究院拿出经费支持科研人员,不求任何短期回报,完全是为了科学探索。他希望科大讯飞变成这样一种企业——它比科学界更知道未来技术会发展到哪一步,比用户更知道未来他们需要什么,具有科学家精神的企业家和具有企业家思想的科学家在其中合作,做出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