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治疗324例的临床体会
2018-01-09李艾玲
李艾玲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四川遂宁 629200
手足口病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夏秋季多见,冬季发病较少,易在5岁以下儿童中传播流行,其中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多数患儿在发病后会出现发热,皮疹,皮疹好发于口腔、手足及膝盖臀部,为散在或融合的红色斑丘疹、丘疱疹和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的灰白色水疱[1]。绝大多数的患儿预后好,但同时少部分患儿还会出现脑炎与肺水肿等多种并发症[2],病死率较高。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防治重症的发生。该文对该院在2013年5月-2016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32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门诊诊治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在2013年5月-2016年10月期间门诊治疗的32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选取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62例,年龄均在0.6~5岁,所有的患者均符合小儿手足口病的相关诊断标准[3]。研究组患儿中有男孩90例,女孩72例;对照组患儿中有男孩105例,女孩57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饮食清淡,保持口腔清洁,物理降温,必要时口服扑热息痛退热,同时口服较大剂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B2,银黄颗粒等治疗,对不能进食或进食极少病儿可采用静脉给药,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时间3~7 d[4]。研究组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具体剂量为 15~20 mg/(kg·d),分 3~4 次服用,治疗时间为 3~7 d。
1.3 统计方法
将得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的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无效、有效和显效,无效:患儿仍反复高热,皮疹等症状在3 d之后未好转,并且病情出现恶化的趋势;有效: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为4 d左右,皮疹渐结痂消退治疗时间为7 d;显效: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在3 d左右,皮疹渐结痂消退,治疗时间为5 d。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腹泻例数+白细胞减少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研究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有6例无效,56例有效,100例治愈,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有27例无效,45例有效,90例治愈,总有效率为83.33%,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常会出现发热,口腔、手、足及膝盖臀部皮疹、水疱疹等症状,并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较易出现群体性发病[5],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危害。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快,重症病情凶险,因此在发病之后需要进行及时的诊断、隔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6],早期治疗过程中对于病情较轻的患儿应当指导家长细心观察,对症治疗,一旦出现重症型的表现立即就诊。医务人员应注意观察病儿是否合并有其他感染,常规检测血糖、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以期早期识别重症并对有细菌感染者及时加用抗生素治疗[7]。而对于病情较重或者伴随有并发症的患儿,则要及时住院系统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患儿在治疗后,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加用阿昔洛韦治疗后,可以有效迅速的帮助缓解患儿的症状,减少重症的发生。临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同时应当注意做好预防措施。由于小儿手足口病属于传染性疾病,需要注意对患儿日常用品以及接触过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严格预防病毒传染,做好隔离工作。此外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一旦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加重或者持续性发热的情况,应当立即安排患儿住院进一步诊治,密切观察患儿的心、脑、肺等重要脏器是否受到病原体的损害,并积极治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应当提高重视,及时发现和隔离,在早期加强护理和观察,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减少重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1]张竞,汤雄,曹继红.炎琥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13):121-122.
[2]张燕,龚燕.126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7):271,274.
[3]邵立红.小儿急性危重性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9):3870.
[4]祝伟,张念陪.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22-23.
[5]张静,吴春芳.小儿手足口病376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329-330.
[6]张静.浅谈376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1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开封:河南省护理学会,2011.
[7]张敏,赵艳雪,王刚.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1(10):1526-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