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耦合式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社区专业五位一体校内NGO组织生态育人模式研究

2018-01-09朱凤丽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耦合育人社区

朱凤丽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一、耦合式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背景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把职业教育改革必须“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到了国家教育战略发展的高度。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进入追求质的阶段,面对校方积极却没有主动地位、企业有主动地位却不积极的尴尬合作局面,如何针对专业特点,探索灵活的长效校企合作机制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高职新兴的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毕业生大部分流向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下简称“NGO”),这些组织大多属于小微机构,用人需求较少,既无法寻找可以容纳至少一个教学班的实习基地,进而探索订单班以及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也不能像工科专业那样购买大型实训设备,建设仿真实训室,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社区专业是实务性很强的服务性专业,在学校里建立社区服务大厅、个案或者小组的实训场地,由于没有真实情境任务的工作项目,实训难以达到应有目的。因此,面对不可模拟的工作情境以及特殊的专业性质,必须依托校内NGO引入合作化项目,探索多方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二、耦合式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保障

耦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将物理学的“耦合”概念引入到高职教育中,强调影响职业教育的各个子系统间良性互动、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1],意在形成学生、学校、政府、社区、NGO五方联合的互动机制,共同培养人才。该模式中的耦合是指在共同的教育生态环境统一体下,将职业素养、技巧、方法与实务能力融入到真实的服务项目中,实现深层次、灵活的项目化合作,体现职业教育重视实务的特点。

(一) 创建耦合式校内NGO育人模式

耦合式校内NGO育人模式是指依托学院学生的专业技术及其所属院系人力资源,在学校建立一个非营利性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即NGO。模式构建的出发点是以NGO为平台,加强学校与政府、社区及其他NGO的合作,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运用真实情境的项目运作实施方式,通过专业化、人性化的社工服务,对社区专业进行实质性宣传,也为社工、社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平台,提升学院的专业影响力。以校内NGO为平台的项目式合作化教学模式如同一个“飞机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学生自主角色定位、学校引导、政府支持、社区落地、NGO配合的五位一体动力机制是动力源(机身),学生自主角色定位的成才驱动机制是引擎(机头),育人制度保障机制是平衡器(机尾),资源共享机制和文化融合机制是调节器(双翼)。进行NGO人才模式培养的生态环境是飞机飞行的空间,在高职育人成才理念下,实现“学生、学校、政府、社区、NGO”五方联合的长效机制是引导社区专业学生成才的基本保障。

图1 NGO育人模式“飞机模型”

(二)建立耦合式项目化运作机制

耦合式项目化运作机制是依托校内专业特色,有效借助飞机模型五方资源,承接、实施、完成各类真实社会服务项目,塑造专业价值观,提升职业能力。

项目化模式致力于推进学校和社工机构长期、深度合作,保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机会。具体形式为教师、社区工作者带领学生共同针对服务对象(尤其是群体对象)的需求设计服务项目,在项目实施及研究的过程中将部分任务交给实训学生来做,学校和机构共享项目成果。运作机制如图2所示。

为保质保量完成服务项目,通过项目提升师生的专业实务能力,扩大专业影响力,必须遵循NGO的组织架构,组建相应的专业团队。专业团队应设有理事、监事、理事长、项目执行主任、项目执行副主任及任务部(包括策划部、培训部、宣传部、组织实施部、评估部、交流部)等岗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选择相应的岗位融入项目的运作过程,通过实际操作,零距离接触行业岗位。

图2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项目化运作机制

(三)构建耦合式课程体系

耦合式课程体系构建要发挥学校、政府、社区、NGO组织以及学生的合力,对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基于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育人理念,在五方合作下开发设计出如图3所示的综合素质类、社工类、管理类三元素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尤其要注重主干理论课程与实习并行式教学方式的配合,真正做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教、学、做”融为一体。

图3 耦合式课程体系

(四)建设耦合式双师型队伍

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耦合式项目化教学的技术基础,必须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依托NGO在业内的关系资源,请名校名师、港澳社工行业专家、社区以及物业公司等精湛一线人员做讲座;派兼职NGO职务的校内教师参加各基金会或者各地召开的社会组织创新园的培训会和省内外实务论坛交流会,争取机会参加访问学者进修学习。同时,专业课教师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有引导学生实践教学经验;到社区、街道社区管理中心或者物业服务公司挂职锻炼;拥有社工、物业以及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善于利用多种途径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活用教学方法。

(五)开发耦合式特色教材

耦合式项目化教学必须有合适的教材,学校应牵头组建多主体的教材开发团队,利用职业人熟知民政行业相关岗位工作的优势进行岗位分析与任务解构,并将相关知识点、素养、方法和技能进行重构,结合学生学习需求、一线教师微课理念及教改成果,增加实践内容,开发具有特色的富媒体新型教材。

(六)探索耦合式社工模式

社会工作、社区工作是西方舶来学科,将西方的相关理论、社区工作模式和套路嫁接到中国来,或者将东部沿海地区的现成模式运用到发展中地区,总有水土不服之处,因此,组建校内NGO的专业教师有责任将相关理论和工作模式通过真实的项目服务进行探索,将业内人士口传相授的点滴进行积累、总结、提升,最终探索出专业性、规范性、科学性而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本土化社区工作模式。

三、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耦合式项目化教学的成效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下简称“安徽职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在推行NGO模式期间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一)海星NGO:全方位耦合之作

校内NGO——合肥新站区海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安徽职院社区专业与合肥市新站区、实践家慈善基金会深层次合作的产物。中心成立后,一方面,专业师生通过公益组织平台为新站区政府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为辖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服务;另一方面,新站区政府为安徽职院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真实情境服务项目平台,全国五A级公益组织——实践家慈善基金会给予资源链接以及引导培养,有效实现了各方资源共建共享,和谐耦合。

(二)国家资源库——社区管理沟通课程:校校耦合之作

安徽职院社区专业积极与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几所职业院校合作,共同建设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国家资源库,承接的《社区管理沟通》课程在国内既无相应的教材、又无现成的课程资源的条件下开发了800多个教学资源,并将所有资源构建在网络平台,实现了世界大学城、高教社智慧职教两个网络平台同时上线,注册使用总人数近5 000。

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育成完美沟通构建和谐社区——国家资源库社区管理沟通课程开发建设与应用”获安徽省2015年度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教科研成果丰硕:耦合之软实力提升

经过多年的努力,结合耦合式项目化教学与实践,安徽职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教科研成果丰硕,几年来,团队成员共主持各类教科研项目十多项,主编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

(四)学生大赛奖项:耦合之试金石

安徽职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成立了“海星之火”社会调查团队,他们不仅依托学校的公益组织平台做了一系列的公益项目,而且积极关注公益事业的志愿服务发展动态,对安徽省某高教基地的高职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撰写了“海边拾星人的燎原之势——以专业社会工作破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困境的调查研究”报告,获得2016年挑战杯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二等奖,这一奖项正是检验耦合项目化教学效果的试金石。

(五)社会服务:耦合之最高价值

安徽职院社区专业还发挥师生的专业优势,依托校内NGO,通过投标承接了海星社区安亲、“家计划”转型社区服务、磨店社区文忠苑、少荃家园老少活动家园、“星星点灯·照亮乡村”之老少陪护、磨店旅游文化宣传等多个社工服务项目,服务人次达几千人次。学校也于2015年成功取得《合肥市社会服务人才培训机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培训资质,扩大了社会服务范围,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耦合式项目化育人模式的思考

耦合式项目化育人模式因契合职业教育的实务性特征而有很强的发展前景和推广示范效应,但作为合作化教学的一种全新形式,其完善与成熟都需假以时日。耦合式项目化育人模式的探索还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耦合式项目化育人模式实施的有效起点是转变观念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但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时不能因循守旧,必须转变观念、锐意进取、勇于改革、甘于吃苦、善于反思积累,尤其是要根据专业的性质、特点、发展阶段以及行业岗位实情探索独特灵活的合作育人模式[2]。

(二)耦合式项目化育人模式的教学要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耦合式项目化模式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但前提是学校的专业教学遵循了企业的生产规律和工作流程。这种遵循不能仅仅是原则和口号,教学设计必须颠覆传统教学,从“重构、解构、打碎、聚合”入手实现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其中,重构注重的是将专业相关知识点、原则、技巧、方法与社区管理各岗位对接,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情境与流程领域,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全新耦合;解构是相关工作任务进行解构工作,明确项目下不同的沟通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和素质要求;打碎则是把所有教学的知识点打碎为概念、方法、原理,并选择合适的案例,设计相应的训练任务,分类建成最小化的课程资源库。碎片化资源不仅可以有利于学生见微知著式地学习,而且能快速有效地更新,但也有不足,如细碎的各种资源如不能以某种形式集中,就成为一盘散沙,学习者漫步在课程海量资源中往往失去方向,因此对课程资源的聚合尤为重要[3]。

(三)耦合式项目化育人模式运作的关键是实现双赢

过去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由于难以寻找互利共赢的结合点,没有实现双赢,往往遇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境地,学校热情、企业冷淡,如学校在制定实习计划时只考虑学校教学周,不顾及企业生产周期,企业在接收学生实习过程中只能被动的配合,无法真正地让学生耦合进企业的生产中。如果校企合作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目标,而是转化为实施真实的项目任务,将教学目标量化到任务中,双赢的共同利益点就和谐耦合了。

勿庸置疑,通过耦合式项目化教学改革所培养出的人才,应是行业岗位所需要的人才。但耦合式项目化教学改革——社区专业校内NGO生态育人模式尚处于探索发展期,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相信在校内外各方的改革创新与锐意进取下,必将发展成为适合高职发展的产学研结合之路。

[1] 史忠健.教学外置社区耦合——高等职业教育育人新模式[C]//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357-362.

[2] 王培俊,朱凤丽.社区管理专业合作化教学模式探析[J].合肥学院学报,2012(4):114-117.

[3] 朱凤丽,王培俊.建设高水平课程 打造社区特色专业[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2-14,43.

猜你喜欢

耦合育人社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