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电影制片管理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2018-01-08祖余娟
祖余娟
摘 要 影视制片管理作为影视项目运作的核心关键,需要对其符合时代语境的管理观念进行更新换代。目前我国电影制片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这要求我们影视行业在运作中尽可能地与国际接轨,学习国外先进制片理念和制片经验,促使我国电影制片管理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关键词 电影制片;管理问题;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5-0165-03
1 中国电影发展现状
中国电影开始商业化运营已有十几年历史,进步显著,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绩。以2010年的中国电影票房来举例,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同比增长率超过50%,而后中国电影年度总票房一直以27%~38%的增幅持续递增。
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值25 829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总值的3.82%。这一年可称为中国电影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随着中国电影开始商业化运营步入正轨,电影市场也呈现出重要的转折,中国电影开始走上了“靠内容逆袭,突围黑马激增”之路。
2017年国产电影类型已经初具规模,中国电影人日渐摸索清晰中国观众的观影偏好。动作电影作为世界电影类型中的重头戏,仍旧保持特有魅力,2017年上映的国产动作电影总共28部,共收获票房108.58亿元,其中《战狼2》56.78亿、《功夫瑜伽》16.46亿、《追龙》5.84亿位列三甲;中国喜剧电影也展现出了喜人势头,累计拿下43.38亿的总票房,其中《羞羞的铁拳》22.33亿、《大闹天竺》7.19亿、《缝纫机乐队》4.64亿位列三甲;奇幻类型的国产电影虽然数量较少,但却仍能以单薄数量承载起现代电影工业元素的强大优势,不断满足广大受众日益增长的视听需求,狂揽36.63亿总票房,其中《西游伏妖篇》15.64亿、《悟空传》6.93亿;2017年中国悬疑类型电影开启了靓丽征程,整体数量和影片质量都有质的飞跃,不仅兼具中国传统和现实主义,更增加了中国电影类型的多元化。
图1为2012年-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统计及预测情况,可见一路高涨的电影票房展现出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势头。成绩固然可喜,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仍必须引起电影从业者的深度反思。
2 中国电影制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过分追求营销,忽视创作内容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的指数级增长,优质口碑作品层出不穷,但也无法掩盖大多数电影缺乏内容独特性和艺术性的问题。电影作品质量欠缺,价值不高,例如《逐梦演艺圈》《爱情公寓》等。缺乏有底蕴、深度、正确价值观的内容让大多数电影无法赚钱,甚至血本无归,如号称7亿巨制的《阿修罗》在上映三天后因票房问题而仓促撤档,无疑为电影从业者敲响一记警钟。尽管影视创作技术已经成为电影的重要部分,但单凭画面、音效、特效等外在修饰,亦无法掩盖剧本本身存在的问题,换而言之,电影的本质还在于如何讲好故事本身。
“互联网+”时代下快速更迭的网络思维也在电影行业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只顾追求浮华的表面,而忘记电影本身传达的故事和精神,往往结果也会与预期相背离。2018年8月上映的《爱情公寓》,凭借观众对于剧版内容的喜爱和热度,在电影未上映前可谓做了一手漂亮的宣传,成功激起观众对于电影的兴趣和关注。然而上映后三天,豆瓣评分低至2.7,口碑跌至谷底,原因颇值得从业者的深思。
2.2 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2.2.1 核心创作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缺乏优质影视作品的根源就在于缺乏核心创作人才,例如优秀编剧、专业导演、优秀制片人以及各种专业人才。以2018年两部口碑作品来说,青年导演韩延创作《动物世界》,全面展示了“互联网+”语境下青年导演的想象力和专业素养;青年导演文牧野扎根现实创作《我不是药神》,取得票房和口碑双重优质回饋。这些优异成绩归根到底是创作者找到了属于时代的正确表达。
2.2.2 从业人员有待提升专业化技能
影视行业并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带有个人创造性的文化产业,因此专业素养低、行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很容易影响电影最终呈现的品质。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是中国电影制片管理中必须要重视的一环。
2.3 电影制片体系发展不成熟
我国目前每年影视作品的数量都超过1 000部,但真正兼具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的电影作品却不超过20部,很多电影作品票房惨淡,有些作品甚至未能上映就已胎死腹中。追根究底,没有一套成熟的制片管理体系,单纯依靠资深电影人的个人经验和能力来创作,很容易造成作品良莠不齐的现状。
电影制片管理体系的不成熟还体现在制片模式上。电影是兼具商业、工业以及文化艺术三者的综合体,故而具体流程上的分工也十分清晰。导演、编剧等负责内容上的艺术创作,演员、服化道等具体环节的从业者负责艺术和商业的执行工作,制片人则主要负责电影的商业部分,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促使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工业化,如此来看,制片人在整个电影制片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商业决定权。
可现状并非如此,“制片人”在角色、定位、功能上都与理想中颇有差距。当下中国电影界在生产实践中并未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营机制,反而多种机制交杂并存。由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导演中心制”“明星制片人”成为目前行业内较为普遍的情况。导演中心制曾呈现出不少问题,如吴宇森在拍摄《赤壁》过程中遭遇换角色、演员辞演以及预算超支事件;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中过于个人化的表达一度曾影响电影口碑。
2.4 国家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由于越来越多的资本看中电影行业的发展前景,纷纷跨行投资,巨额资金的涌入瞬间扩大了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却也带来了影视市场的混乱。越来越多的资本认为只要有钱就能够进入电影市场分一杯羹,甚至有些资本以电影名义进行洗钱,极大地伤害了艺术的严肃性和电影的商业性。电影质量参差不齐、制片水平较低、创作能力良莠不齐等,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影的整体质量。
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于影视资本市場的管理,对于扰乱行业市场的行为,例如“票房造假”等违规情况,从国家的角度进行调控,保证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方向,促进影视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3 中国电影制片管理的发展前景
3.1 构建以“内容为王”的项目运作理念
只有回归故事本身,回归艺术本身,才能够创造出真正感动观众、名留史册的电影作品。以2018年口碑良心作品《我不是药神》为例,电影上映40天斩获30亿票房,除例行常规的电影营销手段外,朋友圈有口皆碑的宣传也成为电影的一大特色,正所谓“内容决定观众,观众决定内容”,一部好的电影故事都是最重要的。
《黄金时代》制片人程育海曾说:“互联网让人们意识到,做电影就要做好电影,在互联网碎片化的运营时代,让不好的东西更加难以隐藏了。”因此,“内容为王”是根本,在创作电影作品之时,从业者应该坚守创作者应该有的社会责任和集体信念。在立足于观众喜好的同时,创作者更要尊重作品本身所传达的正向、积极的精神文化。如此才是影视项目运营的生存成长之道。
3.2 加强优质人才的培养
3.2.1 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复合型创新人才对于影视行业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如何将市场需要、观众需要和艺术创作结合在一起,用电影故事讲述普通大众的心声,以小见大,以影带情,成为当下电影从业者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在培养能力的同时,电影创作者也要注重新时代下创作思维的转变,用新时代的故事讲述新时代的声音。正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张宏森局长针对“互联网+电影”发表的观点:“今天电影面对互联网,就如同当年默片面对声音、黑白面对彩色、平面面对立体、传统特技面对CG、一般声音面对全景声,我们面对崭新的工具和材料,也面对工具和材料给我们带来的崭新思维。”
3.2.2 提升电影工业体系内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票房市场,但相对于稳居翘楚的美国而言,中国影视工作体系却相当薄弱。技术手段的落后可以通过发展技术来弥补,可缺乏具备专业素养的从业人员则极大地拉低了艺术作品的层次。因此,注重培养电影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提高专业技能,对建立我国电影工业体系来说尤为重要。
3.3 借鉴好莱坞电影制片的成熟经验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戏剧学院教授霍华德苏伯表示,美国电影系统的心脏是‘发展,那是一部电影在开始制作拍摄之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阶段,很多时候‘发展的时间主要花在剧本上。美国电影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是因为它的技术和资本的投入,而是因为他讲故事的方式。
想要促进中国电影的长足发展,一味的模仿只会产生东施效颦的结果。唯有将好莱坞电影的成功制片管理经验与中国本土环境相结合,要取其精华、剔除糟粕,有针对、有计划地解决我国电影制片行业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切莫照本宣科,将适合于我国电影行业现状的方法、经验运用于电影制片实践中去。
3.4 建立标准科学的工业化制片体系
《画皮2》艺术总监杨真鉴曾说,“我们共同意识到一部好的电影不是靠个人才华能完成的,好的电影是一整套包括艺术、管理、制作、科技、营销等标准体系指导下的运营结果。所谓类型电影就是能够被标准化生产、被复制的电影。中国电影人现在首先要做的不是拿世界大奖,而是生产出有稳定质量标准的电影,使得观众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有质量安全感。”
通过中国一代又一代电影从业者的不断探索和学习,中国电影行业也逐渐形成了属于我国特色的制片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这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3.5 健全国家相应法律法规
目前国家针对影视行业的专业化法律法规比较少,这也给一些不良从业者提供钻空子的空间,因此完善“互联网+”环境下的影视版权、内容审查、融资发行等环节的监管,对于影视制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要想健全国家相应法律法规,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良性市场竞争环境,可以从保护版权、完善金融监管、开放数据3个方面进行:
第一,从保护版权的角度来说,要严厉打击粗制滥造、盗版行为,注重开发版权,注重构建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注重建立正确、合理的激励机制;
第二,从完善金融监管的角度来说,要严厉打击票房作假、洗钱等不良市场行为;
第三,从开放数据的角度来说,要建立“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产业和信息化发展体系,将不良企业、不良从业者、不良市场行为公之于众,将产业发展和平台监管两者紧密结合,推动中国电影制片管理朝着信息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旭光.走向一种“制片人中心制”与“创意制片管理“理念——从《画皮2》谈中国电影制片管理的观念转型与机制变革[J].艺术评论,2012(9):27-36.
[2]冯文思.浅谈影视制片管理对影视工作的作用及反思——美国电影做比[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5):68.
[3]MaureenA.Ryan.创意制片完全手册:从项目策划到营销发行[M].马瑞青,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5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