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的实践意义与实施策略

2018-01-08石剑波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

石剑波

摘要:幼儿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是通过预定任务目标,挖掘幼儿新颖性、创造性的想法及多樣的、独特的解决方法,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活动。其开展的价值为:有助于支持幼儿获得有效的经验,有助于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其实施策略包括:一是以广阔的视野,发掘“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与其他领域的联结;二是以纵深的思维,实现“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融合;三是以开放的心态,关注“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中的问题解决与学习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1A-0052-05

一、幼儿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开展的背景

DI是Destination Imagination的英文缩写,意为“目的地想象”,又称“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它是一项国际性的、旨在培养青少年实际创新能力的教育项目[1] 。DI参与者以中小学生为主,也有专门针对4~7岁幼儿的“DI明日之星”项目。DI是紧密围绕创意激发、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三大技能的过程式教育,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从幼儿到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关注培养人的三个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创意、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2]。

DI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与幼儿园目前课程实施的基本观点和要求有着相同点和共通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虞永平教授认为,幼儿园课程就是引导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3],因此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就是创造条件,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开展了“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的实践研究,试图在幼儿园教育背景下,借鉴和运用DI理念,设计并开展“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以问题研究为基本价值取向,引发和支持幼儿针对某一预定任务目标进行探究活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的内涵与价值

(一)幼儿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开展“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应针对幼儿年龄特征和幼儿教育特点,借鉴和运用DI中的核心理念,不拘泥于DI的形式和流程,理性地借鉴、合理地吸收、主动地发展。

DI理念的借鉴和运用需要我们确立重要的教育理念。首先,尊重儿童的生活。DI关注培养人的三个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生活技能来自生活,生活是丰富的、完整地、无所不包的,所以我们在开展DI创意活动时应以儿童生活世界为基点,关注儿童的生活技能,使活动生活化、经验化,从而促进幼儿整体性的发展。第二,让儿童在游戏和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学习和实践。DI营造了独特的带有竞赛氛围的游戏场景,让儿童的学习回到学习的过程中,在实际动手中发挥团队作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应对各种挑战。第三,关注儿童创新思维的培养。DI活动的宗旨是创新,欣赏幼儿的奇思妙想,挖掘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和多样的、独特的解决方法,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综上所述,我们所提出的幼儿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是指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已有的经验、发展的可能等角度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预定任务目标,挖掘幼儿新颖性、创造性的想法及多样的、独特的解决方法,从而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活动。这里所说的“新颖性、创造性的想法及多样的、独特的解决方法”,是指广义的创造,即对幼儿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二)幼儿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的价值

基于DI理念下的幼儿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课程,其实施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其组织形式既有大集体活动,也有小组活动,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符合《指南》精神。“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课程有效地丰富了幼儿园特色教育课程的内容,它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问题解决——有助于支持幼儿获得有效的经验

《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儿童的学习要回到过程中,这就是最直接的学习,真正有价值的活动过程指向经验。幼儿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是围绕预定任务目标的过程式教育。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基于问题解决情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发现、探索、操作、合作、交流、表达的平台,支持幼儿小组或个体的探究性、交往性、创造性学习。它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及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发展,支持幼儿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思考、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有助于让幼儿经验不断地生长与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创意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马拉古奇认为,创造力不应视为一种独立的心智功能,而是思考、认知和决策时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创造力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当个体想要获得自由感,或者想超越已知事物时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创造力就会随之而发展。[4]这种观点现今已得到普遍认同。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目的地想象”理念,不限活动领域,淡化边界,可以让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指向更广阔、更有发展意义的日常生活空间,使创造教育更加丰富和生活化,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3.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

儿童社会性发展包括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绪与情感、社会性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等[5]。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与同伴一起学习、相互讨论,使儿童有机会了解别人的想法,特别是当他人的想法与自己不同时,会激发儿童进行思考,通过比较、权衡,自己得出结论。因此,小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活动比个体活动更为优越,可以加速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中的“有目的的任务情境”为幼儿提供合作学习、共同学习的空间、情境,更有利于幼儿在小组中互动、合作、分享、交流,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绪与情感、社会性行为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性发展指标的水平。

三、幼儿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一)以廣阔的视野,发掘“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与其他领域的联结

集体教学、区域活动、日常生活是幼儿园教育的三个基本途径。幼儿园“目的地想象”活动的开展可以围绕以上基本途径,以广阔的视野联结“目的地想象”活动与其他领域,让“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1.“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之集体活动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寻找与DI理念相结合的活动内容,设计、组织与实施小、中、大班幼儿“目的地想象”创意集体活动。

2.“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之区域活动

围绕班级主题计划,充分挖掘创意活动中材料的提供与使用策略,以常见的区域、场馆活动为依托,开展小、中、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及幼儿园木工坊、建构室等公共活动室的“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

3.“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之兴趣小组活动

在中、大班成立3~5个、幼儿成员固定的兴趣组,借鉴DI团队建设模式,开展系列“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融入竞赛机制,进一步提升小组成员的创意思维水平,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坚持完成挑战的意志力。

(二)以纵深的思维,实现“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融合

1.从生活化的角度,提供适宜的材料

幼儿的发展是在同包括物质材料在内的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6]。创意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结构多样的、可操作的材料,而生活中的材料是创意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创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和利用日常环境中随处可得的材料,引导幼儿从已有生活经验着手,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次,提供的材料要适宜。这里的“适宜”是指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为出发点,既让幼儿围绕预定任务目标主动运用材料进行探索,也要让活动材料的探索蕴含一定的挑战,让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能力适合”加“些许挑战”才是真正的“适宜”。因此要精心设计、选择呈现适宜的材料,关注材料的可操作性、可变性和经验性,让材料有利于观察、探究、合作、创造,为幼儿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例1:大班创意活动“闯关”。泡沫垫子、空纸箱子、废旧鞋盒、小长条布、滑板小车是幼儿生活中常见和常玩的材料。活动一开始,教师提出此次活动的“目的地”即任务目标是:“在规定的时间里,每组4个人只能选择3个材料,保证全组人员脚不碰地,完成从起点到达终点的闯关任务,中途不得更换材料。”活动中提供的这些材料既是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可操作的、安全的,同时也是可变的,便于幼儿探究、合作、创造的。一是材料本身的玩法不同。如:泡沫垫子可以平铺、交替移动,滑板小车可以滑动,废旧鞋盒可以跳跃、平移,空纸箱子可以滚动、爬行,小长条布可以拖拉、平铺。二是材料组合的方法多样。有的可以2人合作使用1个材料,有的可以3人合作使用2个材料。如:2人使用1个空纸箱子滚动、3人使用2个滑板车滑行等等。三是材料具有可变性。如:纸箱和布条经撕开、剪开后,可以增加材料的数量,也可延长平铺的长度,其改变形状后的玩法大不相同。以上适宜的材料为孩子的合作、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和可能。

2.从经验的角度,建立相关的联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提出了“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杜威提出经验的连续性和交互性原则是衡量经验的标准,教育者的主要任务是“要认识实际上哪些环境有利于引导生长的经验……知道怎样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并从中抽取一切有利于建立有价值的经验的东西”[7]。因此幼儿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应围绕儿童的经验系统,了解幼儿的认知方式,思考在教学策略上如何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对缺乏的经验可以通过什么策略进行补充,帮助幼儿建立经验的联系。

例2:大班创意活动“越长越好”。纸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之一,该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合作探索运用不同的方法将纸变长。第一环节,引导幼儿小组合作,用一把剪刀,借助辅助材料(木夹子、回形针、双面胶和面包扎绳),把一张纸在规定的时间内变长,越长越好。教师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拟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直接感知,知道纸条会变得越细越长;二是鼓励幼儿尝试创造性地利用辅助工具,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活动前幼儿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创意,学习如何分工合作一起完成任务;活动后通过分享交流,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第二环节,引导幼儿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在没有辅助材料帮助下将纸变长的方法。这一环节增加了任务的难度,材料上只提供了一把剪刀、一张纸,时间上规定5分钟(提供沙漏和秒表帮助幼儿掌握时间),而且纸条变得越长的小组得到的圣诞礼物就会越多。教师将测量、比较、时间的相关经验融入进去,从而在幼儿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与数学认知活动之间建立了联系。纸条的长度分成了4个标准,也是考虑到孩子“跳一跳能够够得到”,让孩子通过努力都能完成预定的任务目标。

3.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探究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

幼儿的合作能力是幼儿为完成共同任务(活动)或实现共同目标,倾向于主动选择并配合伙伴,加深同伴关系,享受共同活动带来的快乐,并能确保自我角色任务顺利完成的技能表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合作认知、合作情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发展水平不一:3—4岁幼儿处于合作能力初步发展时期,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目的尚不明确,他们之间的交往和合作也很少,“去自我中心化”尚未完成,往往不会考虑别人的意见和感受;5—6岁幼儿高水平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开始萌芽。针对以上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合作能力的特点,在创意活动的设计上,应探究两两合作、多人合作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如小班幼儿的创意活动设计应以个体的、探究性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为主,在小班的后期可以尝试开展两两合作的创意活动,但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认知为主,让幼儿有两个人可以一起玩的合作认知意识。而在大班幼儿创意活动中应支持幼儿开展小组的,合作性、探究性、交往性、创造性强的活动,以更好地激发大班幼儿的合作行为,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例3:小班创意活动“剥柚子”。教师创设幼儿两人是一家(爸爸和妈妈)的情境,引导小班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剥柚子的方法,再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雪花片、冰棒棍、吸管、叉子、勺子等工具,鼓励幼儿俩俩结伴一起商量、一起想办法剥开柚子的皮。活动中,孩子们有的一人使用工具剥皮,另一人帮助扶着柚子;有的两人轮流使用工具剥皮;有的一人使用工具,一人用手剥皮……小班下学期的幼儿有了“两人可以一起玩”的初步合作认知意识。

4.从正面评价的角度,开展适当的小组竞赛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大班幼儿乐于参加竞赛活动,力图通过竞赛挑战自己、展示自己。合理组织、适当竞争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自我认识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大班创意活动可以开展适宜的竞赛活动,把竞赛作为激发兴趣和促进发展的手段。教师关注竞赛过程,注重多元评价、正面归因,既让幼儿感受竞争的乐趣,培养良好的竞争心态,也增强幼儿的抗挫力。

根据适当竞赛的原则,结合幼儿活动游戏化的规律,我们梳理了中、大班幼儿“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的流程:①游戏自然分组(通过游戏方式自然分成2、3、4人一组);②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和有趣的任务情境,激发幼儿挑战任务和参与活动的兴趣,交代规则要求,介绍提供的材料);③激发创意点子(小组内表达和倾听);④小组探索操作(小组内尝试使用材料,探索创意方法);⑤聚焦创意点子(及时通过组间讨论分享、归纳总结,帮助幼儿梳理相关知识经验,引发进一步的思考与创造,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⑥团队集体挑战(增加活动的难度,常常以组间团队竞赛的形式开展,是“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的高潮部分,虽有比赛气氛,却不是为了比赛)。

(三)以开放的心态,关注“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中的问题解决与学习发展的过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知识的获得是幼儿自身的活动操作、自身经验的连续与更新的结果。经验侧重过程,它更强调来自幼儿自己的直接经验。因此,我们要注重关注幼儿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帮助幼儿在活动中逐渐积累鲜活的自然科学、社会、语言经验,促进幼儿任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等可持续发展核心素养和能力的提高。

1.尊重自主探究——把握“适时”与“延迟”的介入干预

教师在幼儿创意活动中应善于启发、巧妙引导、及时调控,提供自主建构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围绕预定任务目标,在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创造性地使用工具和材料。对幼儿来说,其自决自选的过程就是一个独特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养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习惯。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指导幼儿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的角色定位,把握好“适时介入”与“延迟介入”的介入干预,充分尊重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教师应以欣赏而不是评价的心态对待幼儿的行为[8],幼儿的行为只要与创意活动的环境、材料有关,指向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教师就不要急于提供帮助或干预。教师要欣赏幼儿任何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当幼儿真正出现困难时则要给予及时、适当的帮助。

2.肯定创意行为——激发“已有经验”与“无限创意”的碰撞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論还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作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创造的本质在于“新”,创造的表现则在于“独特”。创意活动没有统一的、固定的答案,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往往会萌发一些很有创意的火花,尝试一些教师没有预料到的完成任务的方法。他们的创意可能从问题开始,可能从发现开始,可能从探究开始,教师若不能及时捕捉,它们就会稍纵即逝。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智慧的火花,及时激发幼儿已有经验与无限创意的碰撞。对于幼儿新颖性、创造性的想法及多样的、独特的解决方法,只要有合理性,就要及时肯定,不搞唯一的标准答案。同时,要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奇思妙想秀DI[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6.

[2]乔卉.DI理念对幼儿园开展“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的启示[J].早期教育(教师), 2017(6):7-9.

[3][6][8]虞永平.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5.102.166.

[4]卡洛琳·爱德华兹,莱拉·甘第尼,乔治·福尔曼.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尹坚勤,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52-54.

[5]刘睿媛.幼儿社会性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 2016(9):79-81.

[7]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2-3.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