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训一体化背景下县级研训员的应有工作样态
2018-01-08陈涛清
陈涛清
摘要:教科研训一体化,即教研、科研、培训、信息技术等四位一体。县级研训员是课程实施的传播者和指导者,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教育科研的组织者和研究者,学科团队的引领者和建设者,应经常当好“指导员”“研究员”“领航员”“服务员”,实现通过工作形式的改变而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教科研训一体化;县级研训员;工作样态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1A-0043-05
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后,全国各地相继启动了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评估工作。灌南县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出发,适时开展了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创建工作。创建工作开启以来,县教育局以创建江苏省县级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为统揽,以“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干事创业精神为指导,以“崇德敬业、应需而为”为理念,以“服务教师发展,促进质量提升,引领教学方向”为重点,有效整合教科研训工作职能,改革攻坚,精准发力,争创特色,使教科研训一体化机制落地生根,常态运行。
回顾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以来的工作,我们反思:在教科研训一体化的背景下,县级研训员的职能定位是什么?工作样态应该是怎样的?如何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实践告诉我们,县级研训员只有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优化自己的工作样态,才能在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等方面,有效组织开展教科研训工作的实施、管理与指导,促成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一、问题与思考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优秀的教师队伍离不开业务部门的跟进指导。由此可见,作为业务部门的主体,研训员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促进研训员的专业成长,建设一支优秀的研训员队伍,是我们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首要任务。进入新时代,研训员的职业抓手是什么?角色素养应该有哪些?行走方式又应该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我们研训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研训员的职业抓手是“职权管理”还是“学术引擎”?
职权是指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一种权力。“职权管理”就是利用职务和权力进行管理。研训员如果只靠教育主管部门赋予的业务管理职权进行业务管理,只会安于现状,固步不前,从而贻误教育。新时代需要研训员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通过不断学习,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步伐,自觉成长为理论视野高远、教学理念先进、教育实践扎实的专业研究者,切实有效地引领一线教师释放课堂教学的创造力、教学研究创新的表达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区域教育教学的“学术引擎”和“专业智囊”。
(二)研训员的核心素养是“一技之长”还是“一专多能”?
“一技之长”是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一专多能”的“一专”是指专长、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多能”是指训练有素,具有多种技艺。“一专多能”是指在具备某项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同时,又具备相应学科的研究和指导能力,可以适应多方面工作的需要。现代的人才观要求研训员不仅要精通业务,更要高屋建瓴;既能宏观把握“面”上工作,又能微观指导“点”的工作。可见,研训员不仅要有“一技之长”,更要“一专多能”。
(三)研训员的行走方式是要“高大上”还是要“接地气”?
网络流行的“高大上”一语,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简称,一般多用来形容管理者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接地气”是指挨着地面才能接收大地之气,民间用来形容领导干部能放下架子、深入群众、真真切切地为人民服务。研训员肩负着中小学教师的教研科研指导和培训工作,要想把这一工作做好,更好地发挥其引领、指导、服务职能,就要做到“接地气”,要设身处地为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着想,应需而为,把教学指导、科研指导与专题培训等送往基层学校,送到一线教师的心坎里。
由此可见,整合师训部、教研室、教科室和电教中心的相关职能,组建教师发展中心,实现“教科研训”一体化,成了当下教育行政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县级研训员转变角色、加快自身专业成长、改进行走方式的大好时机。
二、内涵与定位
要真正实现从科研、教研、培训到教科研训一体化的转变,作为研训员,首先要深刻领会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内涵要义,准确厘清研训员的工作职能。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寻找科研、教研和培训传统意义上的重叠区域和独立区域,改善我们原有的行为方式和管理方式,实现通过工作形式的改变而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一)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内涵要义
教科研训一体化,即教研、科研、培训、信息技术等四位一体。其中,教研是基础,科研是指导,培训是抓手,信息技术是支撑。换句话说,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学研究品位的最佳路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效能的最佳方式,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中教科研训一体化的重要支柱。
1.教育科研:问题研究草根化
教育科研是指以发现问题为基础,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探寻教育教学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教育科研侧重点在于:教师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解决的研究,研训员基于教科研过程中现状、对策、方法、方向的研究。教育科研部门要以区域宏观课题研究和教师微型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区域内课题研究的指导与管理,组织区域内论文写作的培训与评比,完成上级教育科研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形成尽其所能、注重实效、全员参与的“大科研”。
2.教学研究:成果推广活动化
教学研究是指以解决问题为基础,以教学研究为载体,探寻如何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并把已经形成的科研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教学研究侧重点在于:学科质量标准、课堂评价标准、学科建设规划的研制;学科教学行为规范的更新與完善;教研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问题解决。教学研究部门要扎实开展教学调研、质量监测、教学研讨等活动,让区域内的教师深刻领会课程价值,深度理解课程标准,准确把握三维目标,有效选择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效能。
3.教师培训:菜单课程常态化
教师培训是指以讲求实效为基础,根据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设计培训课程,开展培训活动,使参训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等方面得到提升。教师培训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效益的最佳途径,应当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方位和全过程。教师培训要以草根式常态培训、短期集中专项研修和中长期远程学习为主要方式,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使教师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4.教科研训:四大要素一体化
教科研训一体化是指对师资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信息技术等部门职能进行有机整合,使之魂为一体,融会贯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培訓、信息技术等本来就是同一件事情,归根到底是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去引领课堂,再利用课堂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因此,将科研、教研、培训的外延进行拓展,就有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教科研训一体化”。可见,传统意义上的教研、科研和培训都属于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抓手,这些抓手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共同要素。
当然,在构建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同时,需要将机构的设置、制度的建立、工作规范的形成等同步跟进,需要思考并寻找科研、教研和培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需要改变原有的研训方式和管理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县级研训员的职能定位
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优势。组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效使用,更重要的是教科研训的职能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研训员的职能定位。
1.课程实施的传播者和指导者
我国的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教学研究部门承担着课程实施的业务指导,研训员是课程实施最有力的传播者和最直接的指导者。研训员在指导教学、实施课程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把握课程精神,理解课程内涵,传播课程价值,通过不同的形式、路径和方法,引领广大教师深刻领会课程的精髓要义,准确把握课程的育人功能,用课程的全新理念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课程实施是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研训员要从本县域的社情、教情、学情出发,指导制订本县域的课程实施细则,指导学校结合校情,科学地实施课程。研训员既要抓住区域的共性发展,又要尊重学校的个性需求,指导并帮助学校按照国家和地方对课程的规定,科学设置课程,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做好校际课程资源的交流工作,促进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快速提升,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养成提供服务。
2.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新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源于教学方式的变化,因为“怎么教”会对“怎么学”有着直接的影响。课程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与新课程精神相吻合的基本理念,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作为研训员,要勤于动手、乐于思考、主动参与、勇于探索,努力做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县级研训员作为“教师的教师”,要发挥教研、科研、指导和服务的作用,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高度,从本县域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确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和重点,运用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循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县级研训员要从教科研训活动的组织者变成深度的参与者,从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者变成积极的推动者,既要做课堂教学改革的解说员和裁判员,更要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教练员和运动员。
3.教育科研的组织者和研究者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把教育科研看做教育内涵发展的动力源泉。县级研训员身份的独特性,决定了他们必然是教科研的组织者和研究者。教研员在组织教育科研活动的过程中,要帮助广大教师消除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误区,以促进县域教育、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取向,通过研究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育科研具有普适性,能够研以致用。
研训员要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宏观要求,结合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围绕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清问题类别,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和不同类型的教育科学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保证课程得到很好的实施,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不断走向深入。
4.学科团队的引领者和建设者
建设一支优质的学科团队是研训员工作的重要内容,而教师专业发展基于校本研修的基础性、问题研究的发展性和区域提升的可持续性。研训员作为“教师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业务的引领作用,为学科团队的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当好学科团队的引领者和建设者。
研训员要根据具体学校学科建设的现状,以优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要素为内容,做教师实践反思的启发者、同伴互助的参与者、专业提升的引领者。要指导教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借助于教科研训共同体,将问题研究化、研究课题化,以科学的精神、求是的态度观照教育教学实践,从困惑走向顿悟,最终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要根据区域学科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将不同类型的教师划分到专业成长的最近发展区,确定研究主题,精选研训项目,分类教研,分组科研,分层培训,将教科研训融为一体,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学科教师队伍。
三、策略与建议
县教师发展中心承担着县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任,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机构,必须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业务领先、专业性强的研训员队伍。因此,加强研训员队伍建设也是县教师发展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研训员队伍达到优质水平,教师发展中心才能真正成为县域教师发展的高地、行政决策部门的智库。
(一)县级研训员的专业成长
作为研训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进课堂,积累案例,及时反思,在发展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和着时代节拍,与时俱进,随时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
1.找准切入点,厘清专业成长内涵
县教师发展中心要找准研训员专业成长的切入点,厘清研训员的专业成长内涵。作为研训员,要有思想、有内涵、有创新、有发展,要通过亲身体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创生出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以便带领学科教师通过努力达成相应的目标。
研训员要不断强化课程意识,认真研究国家课程,努力做好国家课程县本化,积极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出谋划策,从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课程体系。要从战略高度注重课程视野下的学科教学,用课程标准引领教学。要高质量地开发与教学进度一致的互动教学资源,为一线教学提供保障。研训员自身要通过不断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提升课程执行力、研究力和领导力,不断丰厚自身专业成长内涵。
2.找准生长点,优化专业成长路径
县教师发展中心要找准研训员专业成长的生长点,优化研训员的专业成长路径。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是研训员专业成长的重要生长点。在学习与实践中,研训员要广泛关注教育教学报刊,仔细研读专业权威杂志,持续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定期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滚动式主持高级别课题研究。研训员要积极参加征文比赛、优课评比、教学研讨、科研成果展示等,以自身的专业成长引领域内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反思性教育科研是促进研训员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而反思的真谛就在于研训员敢于怀疑自己,善于超越自己,不断地向更高层次迈进。研训员要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路径作为反思的对象,不断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进行批判性反思,并作为进一步专业成长行动的依据。研训员要不断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积极参加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集中学习、读书沙龙、研训论坛、成果汇编等,加快自身的专业成长步伐。
3.找准发力点,夯实专业成长过程
县教师发展中心要找准研训员专业成长的发力点,夯实研训员的专业成长过程。研训员要在岗位履职、示范引领、带动辐射、团队建设、学员培养、教育科研及继续教育等发力点上,积极作为,扎实做事,既加强县域学科教师的队伍建设,又夯实研训员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学调研既是研训员引领教学活动的舞台,又是研训员掌握教学话语权的源头,还是研训员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研训员要认真研究校情、师情、现状和问题,创新教学调研方式,实施主题调研、跟踪调研等,促进县域教学水平均衡提升。研训员要结合听课调研、教学检查,开展教科研训的协作、交流和观摩,促进学校或教师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4.找准落脚点,内化专业成长效果
县教师发展中心要找准研训员专业成长的落脚点,内化研训员的专业成长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既是教科研训的演练场,又是落脚点。研训员承担着县域内某一学科的教科研训工作任务,县域学科的教师发展高度、质量提升程度、课程改革深度,都与研训员有着直接关系。研训员要以自身的教科研训素养提升为根本,注重学习,强化研究,深入基层,扎根课堂,加强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智慧引导,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外出培训学习上,研训员有着得天独厚的机会和优势。研训员要抓住机会,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学术交流活动,努力在活动中抢得先机,展示教科研训成果,提升话语权,扩大影响力,彰显县域教科研训的特色,内化研训员自身的专业成长效果。
(二)县级研训员的应有工作样态
作为县级研训员,肩负着全县某一学科的教研、科研、培训、服务和管理的重任。因此,要不断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識,自觉将教研、科研、培训有机整合起来,全面落实教科研训一体化机制。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规划县域学科的教研、科研和培训,指导、服务和管理学校的学科建设,让自己担负的学科工作,呈现出科学发展、循序渐进、分类推进的良好局面。
1.经常“下山”,当好“指导员”
研训员要将教科研训工作重心下移,经常“下山”,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科教研组,走进学科活动。要切实转变教科研训方式,当好“指导员”,做到“重心下移,科学指导,零距服务”,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训员对教师的指导要平等、公正、热情、周到,与教师心贴心,成为县域师资队伍平等中的首席。要注重教科研训工作的研究,不断总结、反思和创新自己的“指导员”工作,提高智慧指导的品质,探索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指导经验。
2.经常“下地”,当好“研究员”
研训员要像农民一样经常“下地”干活,突出“草根化”,带领骨干教师有效地推进适合的教育,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推广科研成果,提高科研效益。要切实转变科研方式,沉下心来当好“研究员”。要以问题研究为抓手,充分发挥科研骨干、学科团队的辐射作用,引导教师对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故事、教育论文、教学反思进行梳理提炼,改善他们的教学工作。
3.经常“下水”,当好“领航员”
研训员要深入课堂,经常“下水”,为一线教师上“下水课”。研训员为一线教师上“下水课”,既能为一线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范例,又能让研训员重温课堂,真切体会基层学校的需求和一线教师的教学状况,认识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更加透彻地理解教学理论,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学科教学工作。要健全完善研训员挂钩联系学校、参与集体备课、定期开设示范课等制度,让研训员沉入教学第一线,当好一线教师的“领航员”。
4.经常“下厨”,当好“服务员”
面对学校、教师的多元需求,研训员要努力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与服务。学校“点菜”,研训员“下厨”,当好学校和教师的“服务员”。“菜”可以是示范课、集体备课、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这种“量身定制”的教科研训活动,可以让研训员了解到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困惑,掌握学校和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科研训工作。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与推动,也有助于提升研训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不断吸取实践土壤中的营养,教科研训一体化才会盛开鲜艳的花朵。作为研训员,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走方式,引发同行对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广泛关注和聚焦研讨,让思维火花在智慧的碰撞中交融,实现对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深刻感悟和经验积累,从而取得更加优质的教科研训一体化成果。
责任编辑:丁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