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为徒弟“洗课”

2018-01-08郑志平

体育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自主建构内涵

郑志平

摘  要:师徒结对、以老带新、共同进步是校本教研采取的一种重要方法。针对徒弟的教学设计,我从三个方面对《双手胸前传球》这堂课进行指导,回归体育教学本质,翻转课堂,培养和挖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空间;自主;内涵;多练;探究;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10-0061-02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面对徒弟近七页的《双手胸前传球》教学设计,我决定为徒弟“洗课”,让课堂洗尽铅华,回归本真!

一、洗出空间,把活动还给学生,变“多说”为“多练”

或许受平日里对他“教诲”的影响,徒弟将上课各个环节的语言组织与过渡写满了七页纸。引人入胜的激情导入、高潮迭起的示范展示、画龙点睛的游戏链接,精彩纷呈,好似一桌“满汉全席”。

翻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我让他阅读一段话:“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我告訴他,一节好的体育课,应该是教师“少说”,学生“多动”。“少说”是要教师放弃言语霸权,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多动”就是要紧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尽可能地拓展技能与体能练习空间。

有些体育教师错误地理解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不以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却过多地将精力花在了情境创设上,将体育课上成了“主题队会课”,严重背离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本”和“度”。一堂体育课是否成功,可以用最简单的一个字来衡量——“汗”。所谓“汗”,当然也就是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出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汗”代表一节体育课的运动量或者运动强度。如果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没有出汗,最起码我们可以说这节课的生理负荷的量或者生理负荷的强度不够,学生未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技能与体能的练习空间,让学生“汗” 畅淋漓!

不难看出,在徒弟的教学设计中,对教师的展示和语言做了过多的修饰。可是,预设与生成是课堂的两翼,缺一不可,于是,我要求他删掉那些华丽的、看起来精彩纷呈,但实际上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毫无用处的语言,尽量做到精而简,将功夫花在如何处理好有可能出现的课堂生成上。中国画中有“布白”一绝,很值得借鉴,只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才能构建“生命化”的课堂。

二、洗出自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变“填灌”为“探究”

“示范动作要领,学生按照教师要求的步骤去练习……”徒弟的设计中,虽然融进了较多的现代体育教学理念,很好地使用了口诀、歌谣、顺口溜等教学手段,但总体依然“一刀切”地沿用“讲解-示范-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

我提醒徒弟,是否能将“翻转课堂”的理念渗透进教学,在课前就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终端”,先行观看动作微视频,形成表象;课堂教学中,再引导学生对动作要领进行归纳,将自主权放手还给学生,变“填灌”为“探究”,不断对学生加以启发。巧设问题,采用鼓励的方法,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大胆去想、去做、去发现,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会”,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中,是一节成功的体育课乃至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目标。所谓会,不但是指要使学生学会某一项动作技能,还使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探究,去掌握体育技能。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针对主教材,我给徒弟提出了几个探究的步骤(表1)。

三、洗出内涵,把体验还给学生,变“传授”为“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的经验。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健身作用。徒弟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投移动篮》的游戏作为辅助教材。我对徒弟提出了两个建议:(1)在游戏的设计上,要有改编和创编游戏的意识,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2)在游戏的教学上要注意挖掘游戏潜在的功能,使之服务于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上。

让所有的学生玩一个游戏,对这个游戏感兴趣的学生就积极、主动参与,而对这个游戏不感兴趣的学生只是勉强参与。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游戏热情,我建议“徒弟”参考“CCTV——篮球公园”的模式,在教学中大胆采用“游戏超市”的教学方式。根据教材的任务要求,分层设计,将针对性、适用性强的两个游戏——《传球过圈》《传球捕人》,与《投移动篮》一起组成“篮球超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游戏,然后进行轮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育品德的培养,良好体育品德的养成,可以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健康的体育运动。而这些能力,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极为重要的要求。因此,教师对游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引导,要用规则来约束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要让学生明白并履行一定的职责。对于执教教师而言,要善于处理偶发事件,对游戏中发生犯规现象能及时指出并能公正处理等,从而使游戏得以公正、安全、顺利进行。游戏结束后,要进行公正的评价,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体育游戏规则的理解,促使其迁移到对社会规范的理解和遵守上,加深对社会约束力的理解,进而影响到其社会道德行为意识和社会行为方式,造就学生对自身行为及社会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感,对其将来进入社会遵守社会公共准则,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自主建构内涵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