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体育“借班上课”的有效策略
2018-01-08全淑琴赵红松张元成胡娟
全淑琴 赵红松 张元成 胡娟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多位资深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自身多次借班上课的实践经历,从规范要求、把握细节和提高效率三个方面谈谈体育教师如何在借班上课的情况下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关键词:借班上课;教师教学;效率;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10-0055-02
一、规范“借班上课”要求,公平公正促发展
为体现比赛的公平公正、更好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借班上课”已成为各种教学比赛的常态。但目前各省市、各地区还未对“借班上课”的一系列要求作出统一规定。如,是否课前安排授课教师见学生、安排多长时间接触学生、熟悉学生地点是否要统一等。笔者认为,借班上课根据目的不同大致有三种模式。
(1)临场应变模式:为了考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对学生学习基础的了解,利用课前10分钟的时间接触学生,主要用于教师的赛课中。(2)场景预设模式:为了考察教师教学组织能力、课堂调控能力及场地器材利用率,安排课的前一天或两天、15~20分钟的时间统一在教室见学生,主要用于教师的优质课和基本功比赛中。(3)因材施教模式:为了考察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面理解、完美展示学生的学习状态,安排一课时或两课时与学生接触,主要用于教师的展示课、观摩课等。之所以安排一定时间与学生接触,主要是为了考察教师预设与学生基础之间的差异。只有充分了解學情,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过程,更好地展示教学实效。
二、把握“借班上课”细节,精益求精显才能
细节的实质是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笔者从一些实践中发现,有些教师在借班上课中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适得其反。如,花哨的场地布置、繁多的器材使用、频繁的队伍调动、复杂的运动路线等,不仅让学生学得晕头转向,也未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借班上课中应把握的四个重要细节。
对于细节的把握,是一堂成功体育课的关键。第一,教师教学魅力。这是“借班上课”取得最佳效果的前提。教学魅力不仅表现出专业能力、教学能力、课堂调控能力,更是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渲染积极学习氛围的魅力。如,教师教学语言的幽默性、动作展示的完美性、情绪调控的感染性等。第二,教学组织形式。必要的队伍调动能为课堂增色增彩,但由于是“借”来的学生,课堂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所以应适当减少队伍的调动或调动要有序。如,教师可借助一些标志物、队伍颜色、指示箭头等来调动队伍,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合理利用场地器材。实践证明,体育课堂中合理利用器材,坚持一物多用的理念更有利于课堂效果的展现。如,笔者在多次观摩课中发现,有些授课教师场地上摆满了教学器材,有些器材只用了一次就被闲置了。这不但给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也违背了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原则[1]。第四,课堂调控能力。在“借班上课”见学生时,难以全面地了解学生学情。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如,在安排某一练习学生掌握较慢时,可适当增加练习次数或降低练习要求;又如,适时观察,让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展示,同时及时鼓励稍有落后的学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提高“借班上课”效率,统筹兼顾展风采
在“借班上课”中,不仅是把教师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给陌生的学生上课;同时对于学生而言,授课教师同样是陌生的。如何从“借”的关系中,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建立彼此的信任;如何从“借”的状态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从“借”的环境中,展现教师的教学效果[2]。笔者在此次教学基本功比赛选手的访谈中得知,在借班上课前见学生的环节中,很多教师对应该准备哪些方面的内容存在困惑。如,教师应该和学生说些什么;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最快地了解自己;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积极配合自己;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借班上课”的效率。面对种种见学生的困惑,笔者根据本文所提到借班上课的第二种模式,提出见学生的“五点论”。
1.提前准备是起点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是借班上课的起点。首先,教师教学设计的准备。从教材的选定、学生学情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制定、教学器材的选定等,都是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的。其次,教师教学环境的准备。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教师要先了解借班学校所能提供的教学场地以及器材的选择,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最后,教师自我身心的准备。教师的情绪会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学生,你给学生展现的是什么状态,学生也将会同时反馈于你。保持活跃、自信的状态,对塑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
2.师生关系是基点
拉近师生距离,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是借班上课的前提。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如,通过班主任了解本班学生学习情况,找到与学生的共同话题;通过任课体育教师,了解学生体育学习基础、运动水平和运动兴趣,同时做好体委、体育骨干、小组长的名字登记。其次,要吸引学生关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动作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合理安排体委、体育骨干做好各项分组练习时的队伍组织以及展示和评价的准备[3]。
3.教学流程是重点
课前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厘清教学流程是借班上课的重点。首先,明确地向学生交代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有一个心理调整和准备过程。其次,理清教学思路,学生初步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流程,才能做好相应配合。在见学生时,可通过路线图或PPT结合板书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流程。笔者认为,在讲解教学思路时,教师不要过多阐述。应结合学生兴趣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强调重要环节,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活动要求。
4.教学组织是亮点
教学组织既是体育课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借班上课”的亮点。在见学生时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器材的使用、队伍的调动、路线的变化、分组与合作等组织形式至关重要。笔者通过三个案例分析,提出绘制路线图、视频展示和自制教具展示三个方法来提高借班上课的效率。
案例一:牛老师《耐久跑》一课。这节课主要安排了绕标志物跑、图形跑和分组、分任务练习形式发展学生的耐久跑。因为是借班上课,见学生时教师没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向学生讲解场地的设计和任务分配,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跑,课堂组织混乱。
对策:绘制路线图。教师在见学生时,可以将整个场地的设计图画在黑板上,通过板书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场地的布置、跑动的路线、分组的队伍形式等。也可以把路线图分发给小组长或主要领跑成员,在队伍调动和分组时,可以安排各小组长根据路线图,在课后明确小组内成员的任务安排等。
案例二:张老师《体操——侧手翻》一课。主要通过各种分层练习来解决这节课教学重难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动作之间的差异掌握得不够清楚,比如練习猴子跳时的双脚落地和练习双脚蹬摆依次落地的动作,比如翻越横向障碍物和翻越纵向障碍物时脚上动作的差异等,导致学生一直都在重复一个练习,而没有进一步加大难度体会动作。
对策:视频展示。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视频,如教师完整的侧手翻动作、猴子跳动作,也可以是双脚落地和依次蹬摆落地的慢动作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建立动作表象并明确练习方法。教师也可以通过一节侧手翻录像的某些场景,通过观看其他学生练习侧手翻的动作视频,既能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又明确了教学器材的使用、轮换练习的方法,一举多得,且效果显著。
案例三:顾老师《排球正面扣球技术》一课。顾老师通过自制的排球扣球器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有效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但本节课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都不符合要求,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为学生把更多的时间都花在把排球放到扣球器上,因为若放置不到位导致还没进行扣球练习排球已经落地了。
对策:自制教具的演示。自制教具的使用是课堂亮点,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的“秘密武器”。在借班上课见学生时教师应把“扣球器”或自制的教具带到班级进行演示。通过“扣球器”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的讲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扣球器”的使用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各小组长对“扣球器”的初步体验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5.突发情况是焦点
“借班上课”中由于特殊的教学环境,很多意外情况或突发事件是授课教师难以掌控的。比如学生受伤、器材的损坏、场地的调动等。如何在“借班上课”中机智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不仅需要体育教师有足够经验的积累,更需要做好突发事件处理的预设[4]。笔者认为,在见学生时就应向学生简单说明预设方案。如,在课堂中如有学生身体不适、受伤等情况,应及时告知教师;器材如有损坏,可把两组学生合并在一组练习;场地如有变化,原来相隔五米的距离缩小成三米等。笔者在观摩牛老师《耐久跑》一课时,由于天气原因原本在田径场的课被放在室内篮球场,导致学生课中安排的小任务纸条不知道如何执行、场地缩小后跑动中学生相互碰撞等情况的发生,教师束手无策,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借班上课”课前准备中,要尽量考虑到多种突发情况,巧妙设计多个解决预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总之,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里,“借班上课”要获得较高的教学实效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从规范要求,营造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文化氛围,到把握各项教学的细节,引领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再到提高效率,坚持统筹兼顾的教学理念。这不仅是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更是对体育教育事业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陈胜.例析“借班上课”的五项准备[J].体育教育,2015(7).
[2]韩青春.例析体育教学借班上课“四策略”[J].新课程,2016(4).
[3]李文江.奏响体育课借班上课的序曲[J].体育教学,2010(9).
[4]马杨旭.科学设计、规范教学,提高借班上课实效[J].体育教学,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