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让课堂学习更精彩!
2018-01-08许秀莲
摘 要: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课改的口号中,“合作学习”掀起了课堂教学行为变革的飓风,被人们赞誉:“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课堂中识字认字、反思拓展、分析文章、释疑解惑等环节可以巧妙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合作 课标理念 课堂精彩
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许多教师自然地把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
一、合作识字——博采众长
学习《庐山的云雾》的生字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课你认为重要的汉字和词语,分别从字音、字形和字义上分析,并说说你是怎样又快又牢地记忆的。前一天我已经布置了预习,因此课堂上我只给了他们3分钟的时间,每人说一到两个,进行分析,最终组长选定三个词语,将其写到黑板上,重复的词语就擦掉。3分钟时间过去了,同学纷纷举手。[1]
生1:“千姿百态”是姿态多种多样,形容姿态很美,像女子一样,所以“姿”,下面是个“女”字底。
学生能从字形上理解,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还很贴切,接着有同学说,“资源”的“资”下面是个“贝”,说明东西很宝贵,很有价值。同学们是如此的聪明,举一反三,学得可真快啊。
生2:要注意“一缕轻烟”的“轻”,不是“青”。一个是表示重量,一个是表示颜色,文中说“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随风飘荡”说明庐山云雾很轻,能够飘浮在空中。[2]
通过联系上下文,准确把握每一个词的用意,每一个字的写法。孩子们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都跑到书中找答案了,这种在小组的评价体制下,学生兴趣高涨,不仅把识字方法说得头头是道,而且小组成员间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使枯燥的学习变得兴趣盎然,生机勃勃。
二、合作反思——拓展思维
例如《少年王勃》这篇课文,课文最后阎都督称王勃:“奇才!真是奇才!”。“奇才”一词是作何解释,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奇才”呢?我让学生仔细回忆,并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四人小组讨论,我给他们2分钟时间。最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1:奇才是有才能的人。
还没等我点评,另一位学生就站起来反驳。
生2:应该是有特殊才能的人。有才能只能说明王勃有才,而不是奇才。
我投去了欣赏的眼光。没想到孩子们这么聪慧,能够抓住文字,仔细体味,我真是欣慰。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王勃是个“奇才”?学生再次进行小组讨论,而且提醒他们在文中圈圈画画,找出“证据” 。学生先自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就能注意到有关王勃的描写。然后小组交流,告诉他们,对于一个同学的发言,要对其进行补充。我重点观察了一个小组的交流全过程,他们小组将重点放在了课文第四小节:
生1:我从“‘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全,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这句话看王勃是个“奇才”。 “ 文思如全”和“笔走如飞”可以直接看出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我点点头,肯定他的答案,又问:“王勃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啊?”
生2:“ 胸有成竹”地说的,说明王勃说话时很有底气,也能看出他是一个“奇才”。
这几个词很明显,同学都画出来了。于是我说:“再看看这句话中还有没有其他地方能够说明这一点的了?”
生3:我要补充:“‘不一会儿说明他写得很快,也能看出他是奇才。”这时,其余几个学生连忙再书上圈出,做上记号,写上了体会。
“很好,再仔细找一找!”
生3:我还找到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我从‘忍不住体会到都督对王勃的赞赏,急着要表扬王勃的诗写得好,说明王勃很有才气。
“还有都督说的话呢!后面连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语气很强烈!”大家又纷纷提笔圈出这两个感叹号。
师:“你还注意到了标点来想象他当时说话的语气,真会动脑筋!”
这时,我就顺势问他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拍案叫绝吗?”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支支吾吾说不清楚了,突然,一个学生从课桌里拿出了一本词典,大声说道:“我来查一查!你们再看看有没有补充了!”
最后我总结写作方法:同学们,文中写王勃很有才气,是个奇才,写了王勃自己和阎都督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像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什么?同学们又开始讨论起来了。这个问题很难,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举手,这时有位同学大胆站起来。
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我说:对啦。同学们都对他投去了羡慕的眼光。
于是我趁机告诉他们:平时看了很多书,语文功底很强,在课堂上就能展现出来。讓他们知道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三、合作析文——明确目的
例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课文,课文讲了小骆驼三个部位的外形和作用。上课时,我将准备好的表格投影到黑板上,让同学们根据表格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认真思考、 小组讨论,然后再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用不同的符号划下来。
同学们根据我的要求一步一步操作,开始了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自己思考,再发挥集体的力量,讨论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在讨论“脚掌”的时候,有学生说脚掌的作用是“陷不进沙子”,我点点头,说明他明白了,然后我肯定他的思路是非常正确的,读懂了文章内容,课时表述还是不够清晰,我追问: “陷不进沙子是不是就是沙子无法进入到脚掌啊?”他们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又开始讨论起来。我看时机成熟,问道:“能不能用防止怎么怎么样的这样的句式还说呢?”孩子们都雀跃起来,纷纷举手。
生1:防止陷进沙子。
生2:防止不被沙子陷进去。
我说孩子们说的都可以,要是表述语言上更加完整、准确点就更好了。
生3:防止脚掌陷进沙子里。
这个讨论交流得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认真到课文中找先关内容,这个学习的过程是很有启发性的,孩子们既学得开心又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发表意见,解决疑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管是长的、短的、正确的、欠妥的、甚至错误的,发表了再说。如此取长补短地交换意见,不但解决了疑难问题,而且经常这样地训练,还能使学生变得善于发表意见,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如此,我们的目的便达到了。
参考文献
[1]陈旭东.新课程,新理念[M].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许秀莲(1984—),女,汉族,湖北省荆门市人,教师,文学硕士,单位: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