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口鱼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

2018-01-08练青平宓国强刘士力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形态特征

练青平+宓国强+刘士力

摘要 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分析了马口鱼的两性异形。结果表明,马口鱼雌鱼、雄鱼除体厚外,其他性状均为雄性大于雌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57.92%。以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雌鱼、雄鱼的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3.3%~80.0%(P1)、73.3%~76.7%(P2),综合判别率为76.67%。

关键词 马口鱼;形态特征;两性异形

中图分类号 S9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226-02

Abstract Based on traditional morphology method,the sexual dimorphism of Opsariichthys biden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cept for the body thickness of male and female Opsariichthys bidens,other traits of male were greater than female′s,and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hree principal components were established,the cumulative contributory ration being 57.92%.Then the discrimination functions of females and males were set up by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discrimination accuracy was 73.3%-80.0%(P1),73.3%-76.7%(P2),the 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accuracy was 76.67%.

Key words Opsariichthys bidens;morphological traits; sexual dimorphism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1],广泛分布于南至海南岛、北至黑龙江的东部江河中,在浙江省主要分布在各大水系中上游的溪流中[2-3]。马口鱼为肉食性经济鱼类,肉质鲜美,深受山区广大消费者喜爱,销售价格高达80元/kg左右。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水生态环境的改变,浙江省天然江河的马口鱼资源已经急剧下降,增(养)殖所需的马口鱼种苗供不应求。本课题组自2016年开始进行马口鱼的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并获得成功探索。

我国学者已在马口鱼的生物学特性、营养特性、人工驯养和人工繁殖等方面进行了許多研究[4-17],但对于雌雄马口鱼差异的报道较少,只有邱 晴等[18]采用RAPD技术筛选出了马口鱼性别差异相关分子标记,未见马口鱼形态特征两性异形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马口鱼的两性形态特征,探讨马口鱼雌雄鱼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外部形态差异,为辨别雌雄鱼和保护马口鱼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马口鱼于2017年7月采自浙江省丽水市一养殖场,雌雄各30尾。雌性个体体重达 11.8~22.4 g,雄性个体体重达15.1~45.5 g,为1龄鱼。试验时直接从养殖水泥池中挑选体型正常、健康无病的个体作为样本,并测量其各种形态学数据。

1.2 测量方法

传统形态学数据有10项,即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厚、眼径、眼间距、吻长、尾柄长、尾柄高。

用电子天平称重试验鱼(精确到0.1 g),用电子数显卡尺测量试验鱼(精确到0.1 mm)。

1.3 统计分析

1.3.1 数据处理。为消除鱼体规格对形态分析的影响,先用体长对每尾鱼的所有实测形态学参数(除体重外)进行校正,再分别求出各组样本每个性状参数的平均比值,得到9个形态学参数的比例,然后用此比例做多元统计分析。

1.3.2 方差分析。用方差分析对马口鱼雌雄鱼的10个形态学和1个体重参数、经体长标准化后的马口鱼9个形态学参数的比例分别进行差异性检验。

1.3.3 主成分分析。对9个形态学参数的比例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多个形态综合指标,参照张尧庭等[19]的方法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1.3.4 判别分析。马口鱼雌鱼、雄鱼的判别函数通过逐步判别法建立,再据此判别所有样本的类别。判别准确率的计算公式如下[18]:

P1(%)=O/M×100;

P2(%)=O/N×100。

式中,O为某种鱼判别正确的尾数;M为该种鱼的实际尾数;N为判别该种鱼的尾数。

综合判别率=■■■Bi

式中,Ai为第i种鱼判别正确的尾数;Bi为第i种鱼的实际尾数;n为鱼的种数[19-2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性异形方差分析

对所测量的雌鱼、雄鱼各30尾马口鱼的10个可量性状参数和1个体重参数进行处理的平均值见表1,对标准化后的马口鱼的9个可量性状参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经过One-Way ANOVA检验,马口鱼雌雄鱼除体厚性状外,其他性状均为雄性大于雌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One-Way ANOVA分析结果为9个标准化可量性状中,头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眼径/体长、尾柄长/体长、尾柄高/体长6个性状参数差异显著(P<0.05),通过比较雌性个体的头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眼径/体长、尾柄长/体长、尾柄高/体长6个性状均显著大于雄性个体。所有的其他特征均没有显著的两性差异。endprint

2.2 两性异形主成分分析

对标准化的9个可量性状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共计获得3个主成分。主成分1(PC1)的方差贡献率为27.87%,主成分2(PC2)的方差贡献率为16.41%,主成分3(PC3)的方差贡献率为13.64%。从表3可知,主成分1、2、3包括了总变异的大部分,对总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57.92%, 主成分1对总变异贡献率较大,主成分1主要取决于头长/体长、体高/体长、眼径/体长。

以性别为类别,马口鱼的主成分1对主成分2的散点图见图1。可以看出,马口鱼雌雄鱼群体基本重叠,从PC1、PC2轴上难以完全将两者分开。

2.3 两性异形判别分析

对所测样本的可量性状参数采用逐步筛选变量的方法,从9个可量性状参数中进行筛选,得到对区分马口鱼雌雄鱼贡献率最大的2个参数,这2个参数为体厚/体长和眼径/体长。根据2个可量性状的体长校正值,得到马口鱼雌雄鱼的判别准确率P1为73.3%~80.0%,判别准确率P2为73.3%~76.7%,综合判别率为76.67%,判断准确率较高(表4)。

利用筛选出的2个可量性状做判别分析,得到马口鱼雌雄的线性判别公式如下:

雌鱼Y1=4 518.5X1+3 413.2X2-137.0;

雄鱼Y1=473.1X1+3 154.1X2-116.3。

式中,X1为体厚/体长,X2为眼径/体长。

对于未知样本群体可通过以上判别公式进行判别,即测量未知来源样本的2个形态比参数值,并将所测值代入每个判别公式,则样本属于判别公式数值大的群体。

3 结论与讨论

鱼类的两性异形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21]。一是雌性成体大于雄性成体。这种类型较为普遍,有利于雌性提高繁殖输出,如似刺鳊鮈的体长显著大于雄性个体的体长[22]。二是雌性成体小于雄性成体。这种类型有利于雄性追逐配偶,提高受精和繁殖的成功率关,较大的雄性鱼存在明显的争斗优势,因而获得较多的繁殖后代的机会及提供给后代较好的保护。如棒花鱼、黄颡鱼和沙塘鳢,均为雄性个体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体长[21,23-24]。三是雌雄大小相似,局部特征存在差异,如温州厚唇鱼成体和幼体雌雄两性个体的体长无显著差异[2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马口鱼雄鱼全长、体长、头长、体高、眼径、眼间距、吻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性状均显著大于马口鱼雌鱼,因而认为马口鱼属典型的雄性个体大于雌性个体类型,属第2种类型。

4 参考文献

[1] 刘其根,汪建敏,何光喜,等.千岛湖鱼类资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7-69.

[2] 倪 勇,朱成德,朱茂晓,等.太湖鱼类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5-88.

[3] 董聿茂,诸葛阳,黄美华,等.淡水鱼类.浙江动物志[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4-51.

[4] 金柏,金克伟.铁甲水库马口鱼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水产科学,1985,4(4):8-12.

[5] 蘇家勋,邱发绪,周维祥,等.三道河水库马口鱼的年龄与生长、繁殖和食性[J].水利渔业,1993(1):15-18.

[6] 姜志强,王喜庆,刘建,等.碧流河水库马口鱼的食性及渔业对策[J].水产科学,1995,14(3):30-32.

[7] 姜景田.鸭绿江马口鱼人工繁殖及养殖试验[J].水产科学,2009,28(6):32-34.

[8] 李强,蓝昭军,赵俊,等.广东北江马口鱼个体生殖力研究[J].四川动物,2010(29):441.

[9] 谢建洋.南方马口鱼人工繁殖实验报告[J].当代水产,2013(10):73-74.

[10] 谢建洋,皱志强,刘文义.马口鱼人工训养试验总结[J].当代水产,2014(6):78-79.

[11] 刘小燕,陈乘,龚闻棋,等.安化马口鱼的生物学特性[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5,30(2):2-5.

[12] 陈乘.南方马口鱼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及繁育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13] 唐英.南方马口鱼形态、组织和营养特性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14] 梁正其,杨梦双.锦江河马口鱼的繁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关系的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5,17(4):24-29.

[15] 张君,开刚.马口鱼的人工繁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7(5):52-53.

[16] 洪加明.汤河水库马口鱼群体倍增因素分析[J].水生态学杂志,1994(1):30-32.

[17] 柳长欣.汤河水库马口鱼数量下降的原因探讨[J].水产科学,2001,20(4):44.

[18] 邱晴,罗文.采用RAPD技术筛选马口鱼性别差异相关分子标记[J].水产养殖,2012,33(1):38-42.

[19] 张尧庭,方开秦.多元统计分析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93-401.

[20] 李思发,李晨虹,李家乐.尼罗罗非鱼品系间形态差异分析[J].动物学报,1998,44(4):450-457.

[21] 林植华,雷焕宗.黄颡鱼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J].动物学杂志,2014,39(6):13-17.

[22] 林植华,雷焕宗.似刺鳊鮈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6,24(2):138-142.

[23] 林植华,雷焕宗,陈利丽,等.棒花鱼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J].四川动物,2007,26(4):910-912.

[24] 樊晓丽,林植华,卢静,等.沙塘鳢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28(6):587-591.

[25] 徐德钦,林植华,雷焕宗.温州厚唇鱼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6,24(4):335-340.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态特征
河北塞罕坝中国林蛙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调查与分析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
合体型连衣裙中褶饰的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