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大麦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2018-01-08何学芹杨兆才戈芹英余正美
何学芹+杨兆才+戈芹英+余正美
摘要 采用随机排列法,对保山市隆阳区23个大麦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6-J42、16-J31、16-J45、16-J24、16-J6品种产量高,病害轻,整齐度好,建议进入下年品种区域试验;有12个品种产量在6 000~7 485 kg/hm2之间,建议下年继续试验观察;产量在6 000 kg/hm2以下的6个品种产量低,建议淘汰。
关键词 大麦;新品种;产量;性状;云南保山;隆阳区
中图分类号 S512.3.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040-02
品种预备试验是连接育种与区域试验的桥梁。为鉴定育种单位选育的啤饲大麦新品种在隆阳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性、稳定性、抗病性、抗逆性等,以选出早熟、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品种供农业生产应用,同时也为品种进入区域试验提供科学依据[1-3]。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从保山市农科所引进了23个大麦新品种预备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保山坝东部金鸡乡东方村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试验基地。试验田前作为水稻,土质黏土,肥力中上等,试验田交通便利,排灌方便,便于操作。当地海拔1 641 m,年平均气温为15.5 ℃,年降雨量900~1 200 mm。
1.2 试验材料
引进啤饲大麦新品种23个,对照品种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保大麦8号,24个品种均由保山市农科所提供,品种及穗型见表1。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保大麦8号作对照(CK)。不设重复,采取随机排列[4-6],小区面积均为10 m2,每小区播6行。2 m开墒,行长5 m,平均行距33 cm,根据品种千粒重、发芽率确定播种量,称种到行。四周均设有保护行。
1.4 试验实施
试验田水稻收获后,于2016年11月11日播种,播种后细碎墒面土垡。于2016年11月11日灌出苗水。施足底肥,分期施用追肥,播种时用尿素150 kg/hm2、普钙60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混合后条施于播种沟。2016年12月7日施尿素225 kg/hm2作为分蘖肥,并结合灌水。2017年1月5日施尿素75 kg/hm2作为拔节肥。因为下雨没有灌水。试验田播种至收获共灌水2次,即2016年11月11日灌出苗水,12月7日灌分蘖水。
化除及蚜虫防治:2016年11月11日灌出苗水后用50%异丙隆1.8 kg/hm2防除芽前杂草。根据蚜虫发生情况,分别在2017年1月25日和2月25日防治蚜虫2次。整个生育期均没有进行锈病和白粉病的防治。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对试验的各小区进行出苗期、基本苗、茎蘖消长、生育期、抗性(抗病、抗倒伏)等记载及田间取样,对经济性状(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进行室内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的24个品种产量在5 500.5~8 200.5 kg/hm2之间。产量在7 500 kg/hm2以上的有6个,产量在6 000.0~7 485.0 kg/hm2的有12个,产量在4 500.0~5 985.0 kg/hm2之间的有6个。其中:16-J42折合产量为8 200.5 kg/hm2,居第1位;16-J31折合产量为8 100.0 kg/hm2,居第2位;16-J45折合产量为7 800.0 kg/hm2,居第3位;16-J24折合产量为7 699.5 kg/hm2,居第4位,16-J6折合产量为7 600.5 kg/hm2,居第5位。
2.2 经济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参试的24个品种最高茎蘖数在633.0万~1 275.0万个/hm2之间,其中以16-J39分蘖最强,最高茎蘖数为1 275.0万个/hm2,居第1位;其次为16-J42,为1 233.0万个/hm2,居第2位;再次是16-J17,茎蘖数为1 172.6万个/hm2,居第3位;最低的是16-J6,茎蘖数为633.0万个/hm2。
有效穗数在400.5万~900.0万穗/hm2之间,16-J33、16-J42最高,达909.0万穗/hm2;其次是16-J24,达888.0万穗/hm2;再次是16-J39,为873.0万穗/hm2。有效穗数最低的是15BJ-2,为538.5万穗/hm2。成穗率在55.8%~89.7%,最高的是15BJ-28,达89.7%;其次是15BJ-30,达88.0%,再次是16-J24,达85.%,成穗率最低的是16-J11,为58.8%;穗粒数在22.2~67.6粒之间,最多的是15 BJ-8,达到67.6粒;其次是16-J5品种,穗粒数达64.6粒,再次是15BJ-2,穗粒数达63.9粒;千粒重在30.0~59.0 g之间,最高的是16-J17,达59.0 g,其次是16-J31,达48.5 g,再次是16-42,达47.4 g,最低是15BJ-28,为30 g。
2.3 生育期
生育期在146~156 d之间,相隔10 d。有4个品种生育期为146 d,有12个品种为151 d,有5个品种为153 d,有3个品种为156 d(表3)。
2.4 抗性
由于雨水多,23个大麦新品种总体上均不抗倒伏。参试品种中,主要以白粉病、条纹病较普遍,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白粉病达3级的有14个品种;条纹病、网斑病、锈病均未发病。
3 结论与讨论
对参试的品种,经严格按方案实施,认真定点定期调查,观察记载,统一分小区单收单打,最后对产量、主要经济性状、抗性和整齐度等综合分析,认为16-J42、16-J31、16-J45、16-J24、16-J6品种产量高,病害轻,整齐度好,建议进入下年品种区域试验;有12个品种产量在6 000~7 485 kg/hm2之间,建议下年继续试验观察;产量在6 000 kg/hm2以下的6个品种产量低,建议淘汰。
4 参考文献
[1] 何学芹,杨兆才,余正美,等.啤饲大麦品种区域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8):46-47.
[2] 赵加涛,刘猛道.保山市啤饲大麦区域试验质量评价[J].云南农业科技,2009(4):9-11.
[3] 赵建芳,沙云.大麦新品种临大麦3号及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4(2):64-65.
[4] 热斯扎提·吾斯拉红.啤酒大麦新品种引种试验[J].农村科技,2014(8):14-15.
[5] 張凤英,刘志萍,刘浩明,等.国内外大麦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6):15-16.
[6] 刘猛道,赵加涛,杨志明,等.保山市育成大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7(3):153-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