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冬季低于—20 ℃温度预报研究
2018-01-08王焕毅张翘秦瑜吴荷蒋林杉
王焕毅++张翘++秦瑜++吴荷++蒋林杉
摘要 利用本溪市观象台1981—2014年逐日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近35年本溪市冬季最低气温≤-20 ℃的气候特征,结合天气学方法将最低气温≤-20 ℃的地面形势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影响因子的参考指标。结果表明,1981—2014年本溪市区冬季低于-20 ℃气温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80年代出现次数最多,总体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低温出现在12月、1月、2月,其中1月最低气温最低,出现频次最高,占总数的60.5%;地面影响系统主要分为冷高压、冷锋过境和长白山冷高。
关键词 最低气温;≤-20 ℃;相关因子;辽宁本溪
中图分类号 P4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176-02
在遼宁省冬季预报业务中,最低气温≤-20 ℃的预报属于灾害性天气预报,遵照《辽宁省气象部门集约化天气预报预警业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以达到冬季≤-20 ℃的温度预报准确率超75%的要求。目前,国内对气温的研究多为常规预报,赵晓川等[1]利用NCEP/NCAR 850 hPa 和925 hPa的温度资料与营口市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季建立预报回归方程;高 峰等[2]、房一禾等[3]、刘 实等[4]、范 可等[5]通过气候特征或环流特征对特定地区进行划分和总结,而对于具体某一地区进行实际预报应用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对本溪市冬季低于-20 ℃温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可为今后预报服务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1981—2014年本溪市观象台20:00至次日20:00(24 h)日最低气温≤-20 ℃(以下简称最低气温)的气温资料,通过对最低气温以及2005—2012年高空850、925 hPa温度资料和对应夜间的地面气压、风向、风速、低云量、降水量、前日最高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本溪市区最低气温的气候特征。
2 本溪市-20 ℃以下气温的气候特征
2.1 年际变化
由图1可以看出,1981—2014年本溪市区冬季出现最低气温≤-20 ℃共521 d,平均每年15.3 d。最低气温年际变化较大,出现频次最多的是2001年,为34 d,最少年份1次也没有出现过(1992年)。从年代分布情况看,1981—1990年共出现193 d,占总数的37%;1991—2000年共出现121 d,占总数的23.2%;2001—2010年共出现149 d,占总数的28.6%;除2001年出现1次明显波峰以外,总体上最低气温 ≤-20 ℃发生次数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这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
2.2 月分布
本溪市区冬季最低气温≤-20 ℃出现在12月、1月和2月。其中,1月出现频次最高,占总数1/2以上,达60.5%;其次是12月,占总数的23.2%;2月最少,占总数的16.3%。12月最低气温≤-20 ℃的平均值为-21.1 ℃、2月最低气温≤-20 ℃的平均值为-21.8 ℃、1月最低气温≤-20 ℃的平均值为-23.2 ℃;极端最低气温-34.5 ℃(2001年1月)。
3 地面形势场
通过对2005—2012年本溪市最低气温≤-20 ℃的天气进行统计,分析了地面影响系统,主要分为以下3种类型:冷高压、冷锋过境、长白山冷高。长白山冷高中心位于吉林南部、本溪东部地区,在日常预报中经常出现且不易被年轻预报员重视。
4 相关因子分析
影响因子主要选取前日20:00 T925和T850实况值、前日最高气温值、夜间主导风向、夜间平均风力、夜间低云量、夜间降水量、夜间相对湿度、夜间平均气压,影响因子的主要参考指标见表1。
4.1 最低气温与高空温度、前日最高气温的关系
本溪市最低气温与前日20:00 925、850 hPa温度相关性研究中发现,本溪市最低气温与低空温度呈非线性关系,建立回归方程对温度的预报并不理想。本研究通过箱线图(图2)找出分布特征:925 hPa温度主要分布在-21.0~ -13.5 ℃,中位值为-17.5 ℃;850 hPa温度主要分布在-24.0~ -15.5 ℃,中位值为-20.0 ℃;T925-T850平均值为2.7 ℃。前日白天最高气温主要集中在-13.0~-7.0 ℃之间,日温差(前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差值)90%集中在9.0~15.5 ℃,出现频数最多的为11.6 ℃。
4.2 最低气温与夜间(20:00至次日8:00)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
4.2.1 低云量、降水、相对湿度。统计2005—2012年期间100例天气发现,当夜间气温≤-20 ℃时,绝大多数是晴朗少云天气,低云量几乎为0,这与影响系统有关(多为高压影响)。相对湿度主要在60%~80%之间。
4.2.2 风向、风速。将风向划为16个方向,即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N。统计发现,夜间风向存在明显规律,主要风向为E,其次是ESE(图3)。90%风速集中为1.2~2.3 m/s,平均风力2级。
4.2.3 地面气压。影响系统以高压为主,经统计得出地面气压主要为1 001.4~1 014.6 hPa。
5 结论与讨论
1981—2014年本溪市区冬季低于-20 ℃气温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80年代出现最多,总体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低温出现在12月、1月、2月,其中1月最低气温最低,出现频次最高,占总数的60.5%,极端最低气温-34.5 ℃(2001年1月);低温主要为-24~-20 ℃,-27 ℃以下低温仅在1月中出现。
根据地面形势,本溪市出现低于-20 ℃气温主要分3种,分别为冷高压、冷锋过境、长白山冷高。结合影响因子分析给出相应阈值及指标,为预报员在日后的预报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是影响地面-20 ℃低温的气象要素很多,影响机制复杂,而且很多非气象因子对地面气温也有一定的影响,因而仅依靠气象因子预报仍存在一定偏差。
6 参考文献
[1] 赵晓川,宋卿,何晓东,等.营口市气温温度方法研究[J].科技技术与工程,2013,13(31):1671-1851.
[2] 高峰,隋波,孙洪雁,等.1951—2008年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变化及环流场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4):12-16.
[3] 房一禾,周放,张运福,等.东北冬季气温年际、年代际影响因子的比较[J].地理科学,2013,33(7):844-850.
[4] 刘实,隋波,李辑,等.东亚冬季风对中国东北冬季气温变化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5,35(4):507-514.
[5] 范可,刘辉.近百年东亚冬季气温及其大气环流变化型态[J].大气科学,2013,37(2):38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