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护理在改善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1-08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9期
关键词:性休克情况护理人员

张 季

(吉林省长春急救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2)

院前急救护理在改善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张 季

(吉林省长春急救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2)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运用于改善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中心所接受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运用院前急救护理,而对照组则实施常规的院内急救,比较两组患者抢救介入的时间和预后质量。结果实验组抢救介入的时间是(34.5±3.2)min,对照组实施抢救介入的时间是(42.3±3.8)min,实验组抢救介入的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抢救成功率和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而且还改善预后质量,值得运用和推广。

院前急救护理;改善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质量;应用价值;分析

创伤性休克通常情况下是由于严重创伤以及损伤部位出现大量失血的情况而导致的[1],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救治,患者生命安全将会受到威胁。在院前实施救护工作中,护理人员准确观察并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2],并给予妥善处理,进而提升患者预后质量。在本研究中做出具体分析,详细情况见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中心所接受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女26例,男24例,年龄5~64岁,平均年龄(40.3±2.2)岁;实验组女25例,男25例,年龄6~62岁,平均年龄(40.1±2.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院内急救,实验组运用院前急救护理,操作方式如下:第一,接到出诊之后,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带抢救设备三分钟之内出诊,在事发地点路途中详细掌握报警人员介绍相关的情况,进而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评估患者的病情,医护人员在现场需要快速掌握患者的情况[3],并对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做出判断,进而便于开展救治工作;第三,控制患者的出血量,创伤性休克病因是由于出血量较多而导致的,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开展可知出血的情况,此时可以运用0.5~3 cm敷料实施加压包扎,间隔60 min对止血带松解1次;第四,恢复患者的循环血量,这需要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情况而实施静脉通路的疏导,便于在转运中静脉留置针[4],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深静脉置管,进而有效补充患者的血容量。第五,在现场救治中,护送病人需要和医院做好交接工作,并根据相关规定而收费,此外,还需要认真填写出诊卡、用药注明情况,而且在转运病人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鼓励,同时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沟通能力而提升患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结合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抢救介入的时间,同时根据患者的预后治疗进行统计,即抢救的成功率以及窒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抢救介入的时间

实验组抢救介入的时间是(34.5±3.2)min,对照组实施抢救介入的时间是(42.3±3.8)min,实验组抢救介入的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质量

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是96.00%,对照组是86.0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窒息率(4.00%)低于对照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质量[n(%)]

3 讨 论

根据质控科的工作内容可知,每个月多需要进入各个急救站检查以及督导护理工作,针对其中所发现的问题,需要按相关规定处理,而且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做出严肃处理,并且将检查结构和护理人员的绩效挂钩,进而影响护理工作的年终考核。除此之外,检查的内容还保护对护理人员的着装以及仪表,药品的有效期、是否缺药、药品远近摆放、药品耗材情况、卫生是否达标、设备的电量是否充足以及消毒保养情况等。

因为患者发生创伤性休克的情况十分紧急,所以护理人员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就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而帮助患者改善血循环以及控制患者大力出血等情况[5]。因此,护理人员在院前实施急救护理则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同时还可以有效针对患者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控制,进而最大限度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是96.00%,对照组是86.0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窒息率(4.00%)低于对照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预后质量。

综上,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而且还改善预后质量,值得运用和推广。

[1] 谢 健.创伤性休克患者术中综合低体温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89-90,91.

[2] 赖俊浩,张 翀,胡 斌,等.大量输血程序对腹部外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09):715-718.

[3] 赵荣忠,魏丽丽.加温输液联合参附注射液在创伤性休克并发低体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中医,2016,38(07):1078-1080,1084.

[4] 赵 品,高金鉴,张亚军,等.乌司他丁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肝脏和凝血功能影响的回顾性研究[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6,37(04):297-302,318.

[5] 姬红叶.术后综合医疗措施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25(10):750-753.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49.192.02

刘欣悦

猜你喜欢

性休克情况护理人员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特殊情况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