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探究
2018-01-08黄琴
黄 琴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泰州 214500)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探究
黄 琴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泰州 214500)
目的探究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到本院就诊的需要实施CT增强扫描的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预防措施,观察组实施优质预防措施及护理,并观察两组预防、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有5%,且预防和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和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护理;预防
CT增强扫描技术常用于临床CT诊疗中,可以显著提高CT诊断的准确率,帮助医生尽早确诊疾病,尽早治疗[1]。但随着CT增强扫描技术的使用越来越频繁,造影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研究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科学预防和护理对策,本文选取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到本院就诊的需要实施CT增强扫描的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男6例,女13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9.2±2.1)岁;对照组男9例,女10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9.9±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和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优质预防和护理措施,具体实施如下。
(1)预防措施。首先要掌握患者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相关药物过敏史,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心、肺、肾疾病,原则上不可使用碘造影剂。其次是要加强渗漏预防工作,选择强行较好和较粗的经脉进行造影剂注射[2]。然后,还要选择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如碘海醇等。最后,叮嘱患者在进行CT增强扫描时要保持空腹。
(2)护理措施。扫描进行前,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消毒,根据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制定应急方案,为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和心里辅导,全面了解扫描过程[3]。扫描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选择直径大、弹性强的血管进行穿刺,根据患者状况,对注射速度和用药量进行调整[4]。扫描完成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记录,采用患者满意程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并对比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情况
通过统计发现,使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仅出现3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而对照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2.2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使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满意率达到95.0%,而对照组满意率仅为84.2%。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n,%)
3 讨 论
CT增强扫描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碘造影剂引发的特殊性抗原体反应。如果在扫描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停止扫描并进行应急处理[5]。临床实践已经证明,采用科学优质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达95.0%,说明优质预防和护理措施是切实有效的。
综上所述,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和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1] 李秀春.分析接受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5).
[2] 郝秀杰,梁宪玲.高血压患者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6):143-143.
[3] 李 成.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2):367-368.
[4] 武海燕.预防性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患者碘造影剂致不良反应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88-89.
[5] 钟 芳.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副反应预防和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3):152-153.
R473
B
ISSN.2096-2479.2017.49.174.01
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