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改善慢性乙肝患者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

2018-01-08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9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程我院

蔡 文

(江苏省睢宁县人民医院传染科,江苏 徐州 221200)

心理护理对改善慢性乙肝患者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

蔡 文

(江苏省睢宁县人民医院传染科,江苏 徐州 221200)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SDS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抑郁情绪效果显著,经护理干预后,SDS评分明显改善,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心理护理;慢性乙型肝炎;抑郁情绪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常见的传染病,在我国发病率高,具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2%,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有9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2000万[1]。慢性乙型肝炎不仅给患者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因疾病本身带来的临床症状以及在生活和工作中因疾病带来的歧视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护理工作中的心理护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我院为分析心理护理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情绪的具体效果,以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并对比两组患者组间及护理前后的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病程1年以上,有抑郁情绪,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神经及精神疾病史、意识障碍等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男15例,女5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7.5±7.3)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3±2.3)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2例,中学6例,高中以上2例,已婚16例,未婚4例;观察组男16例,女4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36.9±7.8)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6±2.4)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3例,中学5例,高中以上2例,已婚14例,未婚6例。

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一般护理、密切观察症状、用药指导、饮食及运动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内容:(1)基本护理:因乙型肝炎具有传染性,多数患者会被人排斥或是孤立,导致患者情绪低落、性格孤僻,长期发展成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交流的过程中,必须对患者的叙说保持耐心,倾听其心里的想法,给患者一个宣泄内心情绪的机会,对患者同情,并给予关怀,消除其不安感,整个过程中必须尊重患者人格,对患者所说的内容保密,不强求患者述说其隐私。(2)认知干预: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患者的认知干预,对其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其干预认知改变不良行为及错误认识。根据不同患者的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向患者讲解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机制、原因、治疗的方法及预后、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可选择开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册、一对一宣教等方式。从医学以及心理学双角度解答患者的疑惑,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提高治疗依从性。(3)情绪干预:教导患者自我管理情绪,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的消极影响,有意识并积极的调控情绪,可听节奏较欢快的音乐、深呼吸、肌肉渐进性放松等方法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患者给予正面的暗示语,尽量降低患者的应激状态。(4)情感干预:不仅医护人员对患者给予情感支持,也应该鼓励患者家属及朋友正确认识疾病,嘱咐其对患者给予情感支持及理解,减少家庭及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增强患者对治疗疾病的信心。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SDS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0 63.8±8.3 31.8±4.2*对照组 20 64.2±7.9 51.6±5.9*t-0.156 12.227 P-0.877 0.001

3 讨 论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尚无特效治疗,具有传染性,且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重,造成患者心理障碍,影响其生活和疾病治疗[3],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各种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起积极作用,以达到护理目标[4]。本次研究显示,给予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抑郁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明显。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抑郁情绪效果显著,经护理干预后,SD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高 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方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247-248.

[2] 徐春艳.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26-227.

[3] 罗艳芳,陈小武,曹群朵,等.慢性乙肝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8):2538-2541.

[4] 郑云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7,30(8):154-155.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49.166.02

张 钰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病程我院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颞叶癫痫脑灰质和白质减少及其与病程的相关分析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