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18-01-08孙亚银胡秀珍王雪华洪思远王仁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9期
关键词:排气外科肝癌

孙亚银,胡秀珍*,王雪华,洪思远,王仁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孙亚银,胡秀珍*,王雪华,洪思远,王仁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融入其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进食、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情况,随访3个月,比较患者生命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进食、下床及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FTS应用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的护理,可缩短排气、进食、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加速康复外科;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肝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为肝细胞癌,40~50岁人群是高发群体,且男性多于女性。手术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术后创伤小易恢复的优点,但患者仍不可避免存在较强应激反应,术后恢复较慢,因此术后护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1]。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护理是基于患者病情,采取有效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的护理模式[2]。本研究通过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应用FTS模式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肝癌诊断标准且确诊;②均行腹腔镜切除术;③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类疾病者;②肿瘤转移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9例,年龄45~78岁,平均(50.75±7.76)岁;观察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40~75岁,平均(51.13±8.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术后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FTS模式护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2.1 舒适护理:术后给予患者注意保温,室温维持在25℃左右,必要时采取输液加温装置维持其体温正常。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根据患者的引流液性状颜色,尽早些拔出引流管及导尿管,提高患者舒适度。

1.2.2 饮食与疼痛管理:患者术后6 h即可饮水,术后1天给予流质饮食,适当辅助益生菌饮料并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术前3天口服镇痛药物提高患者的痛阈,术后给予2天的静脉镇痛泵留置,然后改用口服镇痛药物对镇痛效果进行巩固。

1.2.3 早期锻炼:术后6 h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进行主被动训练,术后1天患者可下床走动,并渐进增加运动量。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气、进食、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情况;随访3个月,采用FACT-G中文版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测评,采用5级评分法分别从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等领域进行评价,得分与生命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排气、进食、下床及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比较(±s)

组别 n 排气时间(h) 进食时间(h) 下床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29 52.23±3.78 32.45±3.62 31.25±3.15 10.86±1.36对照组 29 66.47±3.45 38. 63±3.73 43.15±3.06 16.42±1.43 t 4.216 3.973 4.126 3.872 p<0.05 <0.05 <0.05 <0.05

2.2 术后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术后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术后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生理状况 社会/家庭状况 情感状况 功能状况 量表总分观察组 29 18.48±3.35 20.36±3.67 20.23±3.48 17.36±3.72 75.78±3.85对照组 29 14.37±3.42 16.53±3.41 15.28±3.68 15.47±3.58 60.47±3.67 t 6.374 5.464 4.339 4.246 5.763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肝癌好发生于肝内胆管或肝细胞,其发病及死亡率均排在恶性肿瘤的前三,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肝区疼痛、消瘦乏力、腹水及黄疸等,严重时可出现昏迷及全身衰竭[3]。FTS最早是由丹麦医生提出的概念,其通过采取系列措施,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的恢复[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排气、进食、下床及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随访3个月,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通过给予患者术后FTS模式护理,改变传统的禁食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营养支持,确保创伤恢复的所需能量,并避免禁食带来的肠道功能紊乱;通过多模式的疼痛管理,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程度,并采取尽量早期拔除各种引流管的措施,可达到安抚患者负面情绪,并有效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进而加速术后恢复。

[1] 魏 甜,涂 强.探讨舒适护理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5(28):99-100.

[2] 李光焰,杜 娟,刘宝华,等.结直肠癌围术期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5):619-621.

[3] 汪 晋,马金良.肝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2):270-274.

[4] 蘧 勐,周群燕.快速康复理念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疼痛、炎性反应和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7):97-100.

R473

B

ISSN.2096-2479.2017.49.83.02

刘欣悦

胡秀珍

猜你喜欢

排气外科肝癌
骨外科知多少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