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2018-01-08李洁源
陈 渺,李洁源,少 梅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陈 渺,李洁源,少 梅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及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心理护理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加,出现房颤的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加[1]。目前临床上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其疗效已得到临床证实[2]。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对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术期为其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3]。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88例,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2~31岁,平均年龄(26.8±2.5)岁;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7.2±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病房环境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内容包括:(1)以亲切友好的态度服务于患者,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耐心热情,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同时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保密。将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以及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可取得的治疗效果告知给患者,使患者排除心中疑虑,将自身病史,以及相关感受告知医护人员,方便为其制定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2)做好疾病知识宣教工作,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得以增强。护理人员须以心房颤动治疗的成功案例来鼓励患者,同时将心房颤动相关知识告知给患者,使患者对心房颤动有更为充分的了解,增强患者的疾病治疗信心。(3)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实施定制心理辅导。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段,性别,学历等,患者的兴趣爱好,患者的性格等来对患者实施相对应的心理辅导。一般来说,最好的心理辅导时间为18:00~21:00,这段时间患者的心态较为平静,容易接受心理辅导。在开展定制的心理辅导时,护理人员不能太过急躁,而是要循循善诱,了解患者内心深处的想法,找到根源之后,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患者的心结,只有这样,心理辅导的效果才能更好。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让患者感到亲切,这样患者才会主动倾诉。同时护理人员要不断安慰患者,帮助患者打开心结。(4)在护理过程中融入“家庭系统理论”。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初期心理上出现不良情绪是人之常情,随着治疗的进行,各种临床症状的消失,其不良情绪也会慢慢消失,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可指导家属学习一定心理学知识,从而帮助促进患者消除心理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SAS评分超过50分则为存在焦虑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情况越严重;SDS评分超过53分为存在抑郁情况,得分越高表示抑郁情况越严重。同时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于患者出院前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其余为一般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度+一般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4 52.86±9.16 46.58±8.37 58.74±10.02 46.27±7.66观察组 44 52.33±9.22 23.68±6.06 57.96±9.83 26.96±7.28 t 0.271 14.700 0.369 12.121 P>0.05 <0.05 >0.05 <0.05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满意21例,一般满意15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为81.82%;观察组满意29例,一般满意13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5.4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21,P<0.05)。
3 讨 论
心房颤动主要见于器质性心脏疾病,其很容易导致多种严重合并症的发生,病情发展严重时,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加之射频消融术为介入手术,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及射频消融术的了解不足,加之其对自身的疾病预后感到茫然,导致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对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以有效改善,同时护理满意度得以有效提高。提示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减轻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医患和谐,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4]。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1] 蒙延海,张燕搏,王水云,等.心外科手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5,16(z1):80-80.
[2] 汤 媛.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3):227.
[3] 刘昶权,黄 铮.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20(2):148-151.
[4] 唐 颖,闵 英,高莉娜,等.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5,25(z1):169-170.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50.10.02
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