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科护士联合微信平台在1型糖尿病患儿院外胰岛素泵管理中的应用

2018-01-08高莲莲夏雯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专科出院

陶 静,高莲莲,夏雯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武汉 430030)

专科护士联合微信平台在1型糖尿病患儿院外胰岛素泵管理中的应用

陶 静,高莲莲,夏雯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武汉 430030)

目的探究专科护士联合微信平台对1型糖尿病患儿院外胰岛素泵治疗实施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在我科就诊的1型糖尿病患儿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出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行院外胰岛素泵治疗和随访。观察组应用专科护士联合微信平台的形式与患儿进行院外胰岛素泵管理。分析两组不同健康管理模式下,患儿胰岛素泵自护能力掌握情况、胰岛素泵治疗满意度、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种不同教育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在胰岛素泵自护能力掌握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胰岛素泵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空腹以及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专科护士联合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方式对1型糖尿病院外带胰岛素泵治疗中,能提高患儿胰岛素泵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儿血糖,提高满意度,为延续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微信平台;专科护士;1型糖尿病;胰岛素皮下泵

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统计,我国约有糖尿病患儿9240万,其中1型糖尿病约占5%~10%,且患病率以2%~5%的速度增加[1-2]。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以青少年为主,因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胰岛素泵是指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胰岛素泵治疗是通过人工智能控制,以脉冲式皮下输注的方式,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从而控制高血糖的一种胰岛素治疗方法[3]。研究显示[3],胰岛素泵治疗可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儿的生活质量,使生活方式趋于正常化。1型糖尿病患儿需要终身接收胰岛素治疗,部分患儿会根据病情接受胰岛素泵治疗。这种治疗方法优点是可以分时段设定24 h基础率,符合儿童和青少年基础胰岛素分泌的特点;并且能根据进餐时间、食物种类和量,灵活调整餐前大剂量,有效控制血糖。但胰岛素泵为精密仪器,其胰岛素泵的操作和护理需要完全依赖监护人,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知识的家庭护理监护人,在家庭中带泵治疗会有潜在低血糖风险和胰岛素泵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4]。鉴于院外佩戴胰岛素泵调节血糖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我们利用网络微信平台,专科护士对1型糖尿病患儿动态实时健康指导,指导患儿以及家属胰岛素泵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儿血糖,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在我科就诊的1型糖尿病患儿4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院外佩戴胰岛素泵的患儿有46例,按出院时间的向后顺序,将2013年3月~2015年1月出院的1型糖尿病患儿24例设定为对照组,2015年2月~2016年10月出院的1型糖尿病患儿22例设为观察组,两组患儿均在我院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后,租借医院的胰岛素泵出院继续治疗。年龄10~20岁,平均(13.4±2.0)岁;文化程度大学3例,高中15例,初中20例,小学8例;体重在25~65 kg。所有患儿均院外佩戴美敦力公司生产的712型胰岛素泵,均使用诺和锐速效人胰岛素,均自行购买血糖仪监测血糖(均经过医院校准),均使用手机联络。胰岛素泵佩戴时间为4周~20周,平均为8周。两组患儿在年龄、体质指数(BMI)、文化程度、医保形式和家庭经济收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住院期间,医生会根据患儿的身高、体重、血糖情况均设置不同的基础率和餐前大剂量。出院前,责任护士再次和医生确认出院方案,与患儿家属签署院外带泵知情同意书,患儿和家属均了解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6位患儿住院期间均由责护进行1型糖尿病知识的健康宣教,详细解答患儿和家属的疑问。出院时,均发放胰岛素泵健康宣教手册,详细介绍胰岛素泵使用注意事项。

1.2.2 对照组

患儿出院后,每天由科室专职胰岛素泵护士电话询问患儿或家属血糖状况,胰岛素泵运行状况,患儿按医嘱要求每3~5日来医院检查并更换胰岛素泵输注管路和补充胰岛素,医生根据患儿血糖调整胰岛素泵参数。专职胰岛素泵护士对患儿提供病区随访电话,宣教患儿及家属有问题随时拨打电话咨询。

1.2.2 观察组

糖尿病专科护士得知患儿出院继续胰岛素泵治疗信息后,与患儿及其家属共同制订胰岛素泵的家庭护理措施,具体实施如下:第一、介绍1型糖尿病基本知识和护理措施;第二、介绍胰岛素泵相关知识和技能;第三、介绍紧急处理原则(低血糖处理原则,胰岛素泵报警的识别,管道滑脱等);第四、专科护士在患儿出院前添加患儿或家属的微信,将带泵的1型糖尿病患儿建立微信群,专科护士为主要负责人。由于患儿大部分在上学年级,专科护士每天上午11~12点定时在微信群与出院患儿家属联系,提醒患儿或家属需要沟通的内容:包括三餐胰岛素是否按时按量注射、穿刺点皮肤有无红肿异常、胰岛素泵有无报警、患儿各时段血糖监测值。此外,专科护士每天下午4~5点,推送1型糖尿病及饮食营养知识,家庭防护知识。出院后每隔四日,专科护士与患儿家属一一微信告知复诊时间。随访时医生根据患儿血糖,饮食运动状况调整胰岛素泵参数;护士检查并更换胰岛素泵输注管路和补充胰岛素。

1.2.3 评价方法

1.2.3.1 于出院时(干预前)及院外带泵结束时(干预后)记录患儿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1.2.3.2 胰岛素泵自护能力情况的掌握。自行设计了20道胰岛素泵相关治疗、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知识测试问卷,在出院时以及院外带泵结束时对2组患儿分别进行测试,采取问答方式,由护士提问,患儿口述回答,得分> 90分为优,80~90为良,60~80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我们判定90分为胰岛素泵自护能力“掌握”,达到60分为胰岛素泵自护能力“了解”。

1.2.3.2 胰岛素泵治疗满意度的情况。自行设计院外胰岛素泵治疗满意度调查表,按照5级评分法进行打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对出院患儿发放调查表46张,收回46张,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患儿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糖尿病指标监测情况比较

2.2 两组干预后胰岛素泵自护能力掌握情况

出院前前两组患儿分别有14%(3例)和8%(2例)其胰岛素泵自护能力问卷达到90分。经过出院随访护理措施的干预,两组患儿自护能力了解程度均达到100%。但两组患儿的自护能力的掌握率有所差别,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胰岛素泵自护能力掌握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儿对院外胰岛素泵治疗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比较(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胰岛素泵治疗服务满意度情况比较

3 讨 论

3.1 专科护士联合微信平台对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院外胰岛素泵治疗,能改善患儿的代谢状态,降低患儿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当今社会已步入网络信息化时代,而借助互联网络建立的糖尿病患者微信管理群,是一种新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方式,也是糖尿病院外护理的延伸。它由糖尿病专科护士作为微信群的主要负责人,对糖尿病患儿以及家属进行全方位、多维度、长期、持续的系统管理,不仅关注患者的血糖,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情况、运动习惯、胰岛素泵注射进行系统管理[5]。由表1看出两组患儿下泵时经过强化降糖治疗,血糖基本稳定在正常范围,餐后血糖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通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微信群强化管理,能够降低血糖平均水平,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改善患者的代谢状态,此结果与欧青等[5]报道是一致的。专科护士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者,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帮助患者及家庭掌握胰岛素泵相关知识,实现自身价值。

3.2 专科护士联合微信平台能提高患儿的胰岛素泵自护能力,加强患者及其家属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保障患儿的安全。

从表2胰岛素泵自护能力掌握程度可知,两组患儿均全部了解胰岛素泵自我护理相关知识,但是观察组患儿掌握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自护能力均有大幅提升,说明患者及家属已经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并将其当作日常生活项目中的必然管理部分。观察组通过电话教育随访患儿,有时由于信号问题或者患儿休息导致患儿漏接电话,减少了交流机会。由于护士无法实时掌握患儿的动态图片,只能通过电话了解患儿的血糖波动,容易增加患儿低血糖或者高血糖的风险,导致错误判断或者引导错误判断。而微信教育就十分便捷有效,专科护士添加患儿微信后,将佩戴胰岛素泵的注意事项发送至患儿微信以便患儿随时观看,加深印象;其次,通过实时对讲,微信具有和电话一样的通话功能,可以让患儿每日发送泵穿刺部位图片,以便准确判断泵是否正常运转。第三,每日三餐饭前,护士会定时为患儿发送餐前大剂量的群消息提醒,减少乃至杜绝餐前胰岛素的漏执行[6],并且告知饮食的选择的重要性。例如:本院应用微信平台,微信群里糖尿病专科护士会对群中患儿实行个体化医学营养指导,每天的饮食营养计算及摄入,烹饪方式的选择,遇到难题:孩子们想吃零食怎么办?患儿饿了怎么办?病友们可互相交流,相互监督,分享饮食的乐趣,在轻松有趣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食物对血糖的质与量的变化,这种通过实践而产生的数据更能加深患者和家属对饮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群中患儿的妈妈们互相分享糖尿病医学营养知识,互相推荐健康营养的食物烹饪方式,相互支持,相互鼓励。通过不断交流和探索,家长们很快掌握饮食知识和胰岛素泵技能,大大提高患儿胰岛素泵治疗信心,最终达到专业级别能力[6]。

3.3 专科护士联合微信平台能帮助患者管理疾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从表3可以看出1型糖尿病患儿经过出院后的持续随访,对胰岛素泵治疗的满意率明显提高,满意度达到100%。其中微信平台的满意度更高。微信平台是借助互联网构筑的医患沟通桥梁,它使医患关系更融洽[5];基于良好的信任度,患者院外治疗中的疑难问题均可以在微信群中进行咨询并得以解决,使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提升。科室成立1型糖尿病教育随访小组,由专科护士在了解患儿病情的基础上为患儿及家属进行连续性地跟踪随访,每日主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他们想法,给予干预与指导,既能动态实施健康指导,达到最佳的控糖效果,又减轻了患儿和家属的心理压力。患儿家属纷纷表示:有了专科护士在微信群里,对患儿的治疗表示非常放心,家庭护理的信心倍增。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电话随访、网络邮件、家庭访视、QQ群、微信群等都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院外持续管理的一种方式。像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7]均已有应用网络方式的教育自我管理方法,国内正在探索应用互联网+对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效果的研究[8],因而,使用互联网+管理糖尿病将成为未来教育管理随访的必然趋势。在随访中加入专科护士联合微信平台管理 1 型糖尿病患者,既保证有专业护理人员的管理,又能不受地域、时间、空间等限制,能够强化患者自我管理,提高教育效果,促进交流,降低交通成本,并达到控糖效果,值得推广。但本研究方法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而且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如何运用多种形式的网络教育管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调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叶 剑,齐 晖,李富荣.免疫抑制在预防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08):760-762.

[2] Daneman,Denis.State of the world’s children with diabetes[J].Pediatric Diabetes,2009,10(2):120-146.

[3]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03(4):78-86.

[4] 高莲莲,陶 静,徐 蓉,等.King互动达标护理在妊娠糖尿病病人院外胰岛素泵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36):4514-4518.

[5] 欧 青,古 艳,杨晓玲,袁 丽.QQ群在1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的应用研究[J].华西医学,2017,32(7):1069-1071.

[6] 吴伟珍,粱丽霞,李湘元,等.微信平台在妊娠期糖尿病医学营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65-67.

[7] Mulvaney S A,Rothman R L,Wallston K A,et al.An internet-based program to improve self-management in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10,33(3):602.

[8] 谢 波,鞠昌萍,孙子林,等.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指导网络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10-3612.

R472

B

ISSN.2096-2479.2017.48.123.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2014LC067);同济医院中青年课题(2015D015)

刘欣悦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专科出院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