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下床活动对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影响的系统评价

2018-01-08邓炜仙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囊袋心脏起搏器起搏器

邓炜仙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早期下床活动对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影响的系统评价

邓炜仙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对早期下床活动对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取100例我院接受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患者行分组处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术后护理,同时要求观察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中的排尿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 vs 16.00%,P<0.05),SF-36量表中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下床活动不仅不会增加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电极脱位、囊袋出血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有效降低患者排尿困难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荐。

早期下床活动;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影响

对于过缓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而言,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现阶段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同时术后长时间卧床亦可给患者带来系列并发症[1-2]。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给予患者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探讨了早期下床活动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关于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Ⅰ类或Ⅱa类适应证;排除合并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患者以及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和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2.28±6.74)岁;对照组10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3.21±5.6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术后护理,如密切检测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以及术侧肢体制动等。

另外,要求对照组患者在术后2周内绝对避免术侧手过伸或高举过头等拉伸动作,但可依据患者恢复情况适量运动。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术后6 h开始,安排专人为患者制定早期康复锻炼计划,术后12 h下床活动,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术后6 h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腕屈、伸运动,5~10 min/次,1~2次/d。②术后12 h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下床活动时使用弹性绷带等固定患者术侧肩肘关节,防止术侧肢体过度活动增加电极脱位、囊袋出血发生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③术后1天,指导患者进行患侧屈肘、伸臂运动,5~10 min/次,2~3次/d;此后,依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开始指导患者行患侧上肢肩关节前屈后伸、站立位上肢向后伸、上臂缓慢抬臂等运动,每次运动时长控制在10~15 min之间,2~3次/d。

1.3 观察指标

术后3个月,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电极脱位、囊袋出血、起搏器感知失灵以及排尿困难等,计算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以此评估早期下床活动的安全性。同时,参考SF-36量表[3],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以及躯体健康5个维度出发,对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单项维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认为患者该维度的状态越好、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中,电极脱位、囊袋出血以及起搏器感知失灵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排尿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n(%)]

2.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SF-36得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中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SF-36得分比较表(±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SF-36得分比较表(±s)

组别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心理健康 躯体健康观察组(n=50) 87.62±8.52 88.66±8.17 89.54±9.23 87.96±8.15 87.69±8.36对照组(n=50) 70.23±7.15 69.84±7.46 80.69±9.21 68.71±8.12 69.30±8.17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研究表明[3],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可有效缓解患者头晕、乏力等心动过缓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有创伤性植入治疗的一种,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植入难免会引发为多种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加之患者在术后常被要求绝对卧床休息1-3d,患者在术后常会出现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等不适症状。为此,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把握合适的下床活动时机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相关学者[4]指出,在对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将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控制在术后12-15h可降低患者排尿困难率,且不会增加电极脱位、囊袋出血的风险。本次研究支持上述结论,研究数据显示,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SF-36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而言,早期下床活动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反而可避免排尿困难,同时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

[1] 李 琦,田金徽,张志刚等.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最佳卧床时间的Meta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31(23):20-23,52.

[2] 赵 宇,严静萍,王金萍,等.时效干预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29):2210-2212.

[3] 张爱琴,王 轶,朱菊华,等.特制背心配合早期活动方案预防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22):74-76.

[4] 郭 英,郭航远,孙 勇,等.早期康复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0):2446-2450.

R541

B

ISSN.2096-2479.2017.48.11.02

李 豆

猜你喜欢

囊袋心脏起搏器起搏器
术后囊袋弯曲形成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中的意义
心电图检查在鉴别心脏起搏器噪音反转功能启动与感知功能不良中的应用价值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时间寿命及影响因素分析*
虹膜拉钩联合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封闭式引流治疗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破溃患者的护理体会
老年患者心脏起搏器术后随访依从性分析及健康指导方案
心脏永久起搏器外露后清创重置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