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及康复进程的影响分析

2018-01-08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患肢骨科康复

诸 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骨科六区,江苏 无锡 214044)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及康复进程的影响分析

诸 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骨科六区,江苏 无锡 214044)

目的研究骨科手术引入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3例,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患肢恢复情况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长(12.6±4.1)d、骨折愈合时长(90.2±32.9)d、关节功能恢复时长(183.7±46.1)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髋、腕、踝关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6%)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应用可显著促进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患肢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骨科手术;患肢功能;康复进程

快速康复外科(FTS)亦称加速康复外科(ERAS),由丹麦Henrik Kehlet教授提出,旨在通过围手术期的多种手段减少患者术后创伤应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患者恢复[1]。目前该理念已成功运用于腹部外科、心胸外科、妇科等等领域中[2]。骨科手术由于其较长的恢复期,对患者的心理及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担[3]。因此,我院引入快速康复的理念,在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路径后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24~70岁,平均(41.3±3.5)岁;研究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4~71岁,平均(41.0±3.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外伤致骨折的诊断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若患者为病理性骨折且存在意识不清、精神障碍以及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形者不纳入此次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而研究组则采用下述快速康复护理路径:(1)手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抚工作,并向患者进行术前教育,普及骨科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缓解患者因对疾病的不了解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此外,缩短术前禁食和禁水的时间。(2)手术后:做好患者的心理、饮食、疼痛、康复护理。在心理方面,术后,由于手术创口的疼痛、躯体无法自主活动以及对预后的担忧等因素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适时引导,多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后续的康复护理措施;在饮食方面,可视患者的病情于术后6 h给予流食或饮水,24 h后给予半流食或正常饮食,饮食因注重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防止患者因疼痛食欲不振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在疼痛方面,不同患者的疼痛阈值具有差异,因此,除在术后6 h内进行药物止痛外,可通过安抚患者情绪、营造舒适安静的氛围等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在康复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适的康复指导,当患者疼痛缓解后,鼓励其进行简单的上下肢运动、关节屈伸等运动,并进行适当按摩,保持床位的整洁,防止发生褥疮。后期则鼓励患者进行坐起活动并适当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锻炼。

1.3 观测指标

采用Harris、Cooney及Kofoed评分标准评价患者出院时的髋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情况,判断其关节功能。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长,并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长、关节功能恢复时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时长对比

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长、关节功能恢复时长汇总。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长(12.6±4.1)d、骨折愈合时长(90.2±32.9)d、关节功能恢复时长(183.7±46.1)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时长对比(±s,d)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时长对比(±s,d)

组别 n 住院时长 骨折愈合时长 关节功能恢复时长对照组 43 21.1±3.9 113.5±30.6 266.2±58.7研究组 43 12.6±4.1 90.2±32.9 183.7±46.1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对比(±s,分)

组别 n 髋关节评分 踝关节评分 腕关节评分对照组 43 72.5±4.1 89.0±3.4 73.8±4.0研究组 43 83.7±4.6 94.1±2.9 87.7±4.3 P<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患肢功能对比

两组患者出院时患肢功能评分见表2。从表2可见研究组患者髋关节评分(83.7±4.6)、踝关节评分(94.1±2.9)、腕关节评分(87.7±4.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照组43例中,有2例出现静脉血栓,5例出现褥疮,4例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共计11例(25.6%)出现并发症;研究组43例中则仅有2例(4.6%)出现并发症,褥疮和静脉血栓各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骨科手术是常见的外科手术类型,其恢复期长,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研究发现,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对患者的康复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4],而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应用对加快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快速康复护理路径从患者本身的需求考虑,关注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变化,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的开展,同时,通过术后合理饮食调节、镇痛护理以及合理的康复训练等措施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5-6]。研究结果显示,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加入使患者较常规护理组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长,加快了患肢的康复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不经节约了患者的时间也节省了经济开支。

因此,在骨科手术中引入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患者的康复和患肢功能的恢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具有应用价值。

[1] 胡 坚,吴益和.胸外科ERAS多环节全程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6):413-416.

[2] 温秀华.简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临床应用现状及启示[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0):00135.

[3] 谢丽霞.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4(32).

[4] 单 君.加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24):3701-3704.

[5] 魏 岚.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及康复进程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54-155.

[6] 孙 旭,李 庭,杨明辉,等.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与在骨科的应用[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17,2(2):114-116.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48.98.02

刘欣悦

猜你喜欢

患肢骨科康复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