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写作解题策略的探究
2018-01-08潘星
潘星
(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浙江杭州 311201)
概要写作解题策略的探究
潘星
(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浙江杭州 311201)
2016年浙江省推出了新高考卷,其中写作部分增加了概要写作和读后续写题型。本文从概要写作解题策略的研究和实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概要写作;策略;研究;实施
概要写作结合阅读和写作,提供一篇350词以内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阅读之后用60字左右来概括写出文章大意。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1)照抄原句;(2)无连接词或用错连接词;(3)要点不齐,主次不分。因此,笔者对此题型的解题策略进行了研究。
1 解题策略的研究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对概要写作的评分标准是这样描述的:(1)理解文本的准确性和涵盖要点的全面性;(2)运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性;(3)语句间连接成分的有效性;(4)对各要点表达时语言使用的独立性。笔者认为学生需要注意:第一,阅读时要抓住关键信息,能区分主次信息,能概括段落和文章大意。第二,要积累词汇,关注同义词,练习一句多译。第三,要熟悉各种体裁的语篇结构,学会理清文章脉络。写作时,学生可根据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1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通读全文是对文本的解读过程,此过程要遵循整体阅读的原则,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行文结构和主旨大意。学生应在读完文章后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
1.2 划出关键句,提取关键词
此步骤就是要找出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剔除次要信息和细节,因为概要写作不是罗列文章内容,而是概括文章主干的过程。需让学生明白,关键句并非主题句,关键词也有可能散落在非主题句中,所以,学生应有寻找主题句但不依赖主题句的意识。若段落中有明显主题句,且此主题句包含了全段的主要要点,则此句为关键句,可直接从句中提取关键词;若段落中的主题句要点表述不够完整,则需要将散落在段落中的其它关键词提取出来;若段落中没有明显主题句,则更需要学生去寻找出关键词。关键词多以实词为主,如名词,动词等。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 “回视语篇”,通过关键词尝试在脑中还原出原文的主要脉络。如果无法还原主要脉络,在后面的写作中就会遗漏要点,这是就需要再次“回视”,整合提取关键词。
1.3 确定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用同义替换的策略写出每段大意
此步骤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囊括主要关键句和关键词,即所有要点。二是理清段落之间即文章的结构。三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大意,整合可以合并的内容。概括大意可以使用以下策略。
(1)同义替换。 例 1:A great many people are lost in the desire for money so that they can’t find the true happiness in life.可用Many,A great number of等短语来替换 A great many;用 are dying for,be lost in the desire to,be eager to等来替换 are lost in。
1.4 使用逻辑连接词和连接句形成初稿
大意形成后,用适当的连接词来连接每段大意,形成有机的整体。用连接词使句与句之间,要点与要点之间过度自然,使文章有连贯性,符合原文上下逻辑。常用连接词如下:because,because of,thanks to,due to,owing to,as a result,as a consequence,in this way,therefore,consequently,thus 等 表 因 果 ;in addition,besides,what’s more,moreover,furthermore,not only…but also等递进;but,yet,nevertheless,whereas,despite,although,though,in spite of,instead,while,in contrast,unlike等表转折;briefly,in short,in brief,in a word,on the whole,to sum up,in conclusion等表总结。
1.5 检查修改润色,确定终稿
初稿完成后,应检查修改,(1)注意要点守恒,即是否已经包含了所有要点,是否有细枝末节;(2)注意语言,即表达是否准确,精炼和地道。(3)注意流畅性,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后,行文是否流畅,连接词是否适合,是否符合逻辑。在没有问题后形成终稿,请一定注意字迹要清晰,书面要整洁。
2 解题策略的实施
下面以本校期中考试的试题(文章来源于2005年高考英语重庆卷阅读理解E篇)为例(见文后注),谈一谈以上解题策略的实施。
2.1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大意是:当今社会对竞争的争论:一些人追求成功,所以高度评价竞争;另一些人害怕失败,不愿尝试,所以觉得竞争不好。归根结底,他们其实都是害怕被人评价。
2.2 划出关键句,提取关键词
Para1:In modern society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argument about competition.Some value it highly;others say that competition is bad.Para2:Many children hold the belief that their self–worth relies on how well they perform.Para3:While some seem to be lost in the desire to succeed,others take an opposite attitude.They seem to seek failure by not trying to win.Para4:Both are afraid of not being valued.Only as this basic and often troublesome fear begins to dissolve (缓解)can we discover a new meaning in competition.
本篇文章第一,二,三段的主题句都在第一句,第四段的在倒数第二句。显然,第一,三,四段的主题句是不能完全概括本段的要点的,比如,第一段里的关键词argument about competition,既然是 argument,肯定有双方面的观点,紧接着关键句的就是some…value是很容易找到的,但不要忘了还有others的观点,所以要继续往后去寻找。第三段第一句写到当一些人疯狂追求成功的时候,另一些人却持相反态度,然后接下去作者并没有马上直接指出这个相反态度是什么,所以还要找到相反态度。最后一段提到Both are afraid of not being valued,双方都是害怕被评价。作为关键句,显然只一个主题句意思表达是不够的,对于竞争的评价需要一个结论,于是作者给出了可以去纠正这两种观点的一个解决方案——Only as this basic and often troublesome fear begins to dissolve (缓解)can we discover a new meaning in competition.这句也要作为关键句记录下来,并划出关键词discover a new meaning in competition.
2.3 确定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用同义替换和句型转换的策略写出每段大意
见表1。本文的结构是第一段提出argument about competition这个议论的话题,然后二、三两段作为主体,表达了双方对argument about competition的观点及持有这个观点的原因,最后第四段得出结论,给出解决方案。表四中的斜体字就是需要运用同义替换和句型转换策略来写出大意所要关注的地方。最后替换和转换后写出大每段大意是:Para1:In modern society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competition.Som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speak highly of it;others are against it strongly.Para2:Many children hold the view that their self-worth depends on how well they performed.Para3:While some struggle to succeed/are desperate for/are dying for success,others pursue/have a desire for failure.Para4:Both fear not to be valued/are scared of not being valued.Only when this fear begins to disappear can we learn the true meaning of competition.
表1 确定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用同义替换和句型转换的策略写出每段大意
2.4 使用逻辑连接词和连接句形成初稿
第一句就是要点1,从语篇概要的角度来看,是一句总起句;第二段的some…other并列句用一个连词,因为两种观点表示对比,所以选用while来连接,此为要点2;第三段中many children和后面的some有从属关系,很多孩子当中的一些,所以可以用among whom这个非限制性的定语从句,此为要点3。最后一句总结,此为要点4。形成的初稿如下:In modern society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competition.Some…(连词)others…(要点1)Many children hold the view that/believe that… (用定语从句连接下句)(要点2)Some struggle to succeed,while others …(要点 3)(连词)Both fear… Only when…can we…/It is when…that we can …(要点 4)。
2.5 检查修改润色,确定终稿
形成初稿后,对初稿要进行检查修改润色。要点方面,四段四个要点,要点守恒,无细枝末节;语言精炼流畅性方面,要点3可以稍作修改,因为要点1里用到了while,所以这里想尽量避免while,将while改成instead,同时标点符号稍作更改。最终成稿如下:In modern society,peoplehavedifferentopinionsabout competition.Some peopl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t,while others are against it strongly.(要点 1)Many children believe that their self-worth depends on how well they perform,(要点 2)among whom some struggle to succeed.Instead,others pursue failure,because both fear not to be valued.(要点 3)Only when we overcome such fear can we learn the true meaning of competition.(要点 4)
3 建议
概要写作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将原始文本进行概括表达,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3.1 夯实基础知识
扩大词汇量,积累词汇,关注各种连接词;分类记忆词汇,可让学生准备摘抄本,将同类词语做好归类;多做paraphrase的练习,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去替换原词,用一句多译的方法,尝试用主从复合句,特殊句式去改写句子。
3.2 提高阅读能力
概要写作是根据原文来写作的,所以读懂,读透原文是首要重要的。尤其注意议论文,说明文的阅读。培养学生运用略读和找读策略迅速获取信息,找出关键词句,分清主次信息的能力;分清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实的能力。
3.3 利用阅读文章
教师可以利用平时阅读的文章来训练学生的概要写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尝试更多不同题材的概要写作,扩大信息量,使学生在考试中无论遇到何种话题,都可以心中有数,处变不惊。
[1]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D].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盛海燕.概要写作中换说法的实证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报,2010(2):66-70.
[3]林跃武,李慧燕.概要写作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大家,2010(3):71-72.
G633
A
2096-4110(2017)03(c)-0053-03
学术论文——基本性质
基本定义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基本类别
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