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临川温泉景区旅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8-01-08黄鹰西

老区建设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临川温泉小镇

黄鹰西

关于临川温泉景区旅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黄鹰西

临川温泉景区是由三翁戏曲小镇、科技金融小镇、温泉小镇、中医药养老小镇等6个不同主题的特色小镇构成,其中,温泉小镇是以温泉为主题开发的集康体、养生、观光、会议、休闲、度假、娱乐、商住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小镇。通过采用SWOT分析法对景区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应地制宜地提出几点对策建议: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保护为主的开发方针、推动景区内外联动、提升景区智慧化水平等。

温泉旅游;SWOT分析;对策;临川温泉景区

临川温泉景区坐落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温泉镇青莲山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4′至 116°39′,北纬 27°31′至 28°14′,总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达8.78平方公里,是由三翁戏曲小镇、科技金融小镇、温泉小镇、文创小镇、中医药养老小镇、绿荫小镇等6个不同主题的特色小镇构成。其中,温泉小镇占地面积为1615亩,是以温泉为主题开发的集康体、养生、观光、会议、休闲、度假、娱乐、商住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小镇。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对景区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一、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捷

景区距离抚州中心城区仅14公里,省会城市南昌在1小时车程之内,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在3小时辐射范围内,区位优势明显。公路、铁路、昌抚城际轻轨等设施的建设极大地便捷了客源地到景区的外部交通,增强了景区的通达性和可进入性。如向莆高铁抚州站与福建等周边省份,高铁抚州东站与浙江、上海等省份都已实现对接互联;温泉大道对接福银高速。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距离是影响景区游客结构的重要因素。景区在发展初期,游客主要定位为抚州中心城区、南昌中心城区居民,少数来源于江浙、闽台等周边地区。

(二)资源类型丰富,温泉品质较高

景区资源类型多样,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还有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温泉作为景区的核心资源,品质高、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且具有较高知名度。何小芊、刘宇通过构建江西温泉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将省内温泉旅游资源分为三级,临川温泉属于一级温泉旅游资源[1]。临川温泉有日泉、月泉各一,中间隔着3公里长的温泉地热带,日泉水常温60°C,月泉四季恒温18°C,日均出水量达7000余吨,是国内日均出水量最大的温泉地之一。水质呈弱碱性,主要矿物质成分是硫磺,还含碳酸盐、偏硅酸以及钙、镁、氟等,具有较强的医疗保健作用,可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曾经称赞临川温泉 “天下温泉有七,汝水其一也。”邓小平、李井泉、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等也来此沐浴过,并留下了“小平池”、“经国亭”、“经国书屋”等人文景观。 此外,还有青莲山、青莲水库、崇寿禅院、大塘塍古村等旅游景点。

二、劣势分析

(一)江西经济欠发达

景区所在地区经济实力对当地旅游发展有较大影响,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江西全省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华东地区排名靠后,发展不足不仅是江西最大的省情,更是抚州最大的市情。这种影响表现在:

1.旅游投融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旅游项目在经济欠发达的江西投融资难度更大,从而影响整个景区的旅游建设进度和规模;企业投资成本回收周期较长,增加了企业的投融资风险。

2.当地消费水平直接影响景区旅游综合收入。作为欠发达省份的抚州、南昌两地市,中心城区居民的整体消费能力并不高。景区旅游综合收入主要来源于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消费支出,而消费项目的定价受当地物价水平和消费能力影响较大。

3.来赣来抚客流量受限不利于景区提升发展。虽然江西路网建设比较发达,但不论是车流量还是人流量都不多,游客数量有限,直接制约了景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这样一来,通过资金回笼方式投入到景区旅游资源保护、设施维护、项目改造等的资金减少,不利于景区的质量提升。

(二)旅游设施不完善

旅游软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是判断一个景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其中,旅游硬件设施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目前,对接福银高速的高等级公路以及日泉路、月泉路、温泉路、温泉西路、青莲山路5条景区主干道已经投入使用,但其他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按照前期制定的景区规划正在建设中。笔者认为:

表1 摇华东地区各省份2015年度主要经济指标数据(不含台湾地区)

1.旅游硬件设施不仅要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需求,还应建立有利于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先进设施系统,如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分类设施、游客监控设施等。

2.在硬件建设过程中,要满足特定群体的特殊需求,也要满足温泉小镇、科技金融小镇网络使用群体对网络的高要求。

3.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中,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如在酒店方面,不仅要满足高中低档游客的住宿需求,还要有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民宿等多种类型。

三、机遇分析

(一)政府重视,高位推动

景区依托温泉资源发展旅游,目的是将其打造成集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和特色小镇于一体的生态文明样板区。作为温泉依托性景区,省级政府非常重视温泉旅游的发展。2011年11月,《关于加快发展温泉旅游的若干意见》指出,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温泉度假旅游胜地和温泉旅游产业强省。作为生态文明样板区和特色小镇,市、区两级政府高位推动景区的旅游发展,不仅表现在出台并给予各项优惠政策,而且在资金投入上给予了重大支持。此外,市、区两级政府已将临川温泉列入重点建设项目,力争用3-5年时间,将景区打造成国家级温泉文化产业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西的昌抚花园客厅、首席温泉产业新城;抚州旅游新地标、温泉第一品牌。

表2 摇2010-2016年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数据

(二)养生旅游、休闲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

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加,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内容的重要部分。从表2可以看出,国内游客数量和国内旅游收入显著增加,全民出游、大众旅游的时代已经到来。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较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具有康体疗养功能的温泉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的青睐。新形势下,我国游客需求已由传统的观光单一型向观光休闲并重转变,更加追求旅游体验性、旅游参与性,而温泉旅游可以较好地满足游客的体验和休闲需求。养生旅游、休闲旅游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给景区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四、威胁分析

(一)周边地区产品同质化带来的竞争

中国温泉资源比较丰富,呈带状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滇藏南区、闽粤台地区[2],而闽粤台地区作为景区的周边省份,温泉产品同质化加剧了旅游市场的竞争。此外,从江西省内来看,现已发现96处天然出露的温泉,其中,赣州、宜春、九江不仅在地热资源数量上具有优势,而且是当前温泉旅游开发较好的地市。而抚州已探明的天然温泉出露共有八处,受区域经济条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限制,抚州温泉旅游开发程度不高,旅游效应不明显,但仍然对临川温泉景区温泉旅游发展构成一定的潜在威胁。(二)旅游开发中地热资源的脆弱性温泉虽然是一种能自然补给的可再生地热资源,但由于它的脆弱性,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的脆弱性表现在地下水补给过程极其缓慢,因此,类似“竭泽而渔”的粗放型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并不可取。推进温泉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减少浪费是保护温泉资源、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当前景区在温泉利用过程中,由于利用主体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节能环保设施的不完善、政府的监督管理不到位等,温泉地热资源利用率不高,温泉资源较为浪费,没有实现温泉资源各种效益的最大化。

五、关于提升临川温泉景区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处于建设初期的景区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型旅游开发模式,临川温泉景区也不例外。因此,今后政府要继续做到:

1.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资金投入,如完全由政府投资的三翁戏曲小镇建设资金达到12-15亿元。此外,填补景区的资金缺口,还需创新旅游投融资体系。

2.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目前,虽然景区在建的项目有三翁戏曲小镇、文创小镇、崇寿禅院等,但是绿荫小镇、中医药养老小镇等还未有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开发,因此,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确保企业的进驻、项目的落成。

3.提高办事效率。对于已经给予政策优惠的旅游企业,应该抓紧落实优惠政策,如土地审批、政府征地、建设奖励资金的发放等,减少旅游企业投资成本,帮助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对景区进行统一规划,加强落实与监督;与企业共同加强景区旅游宣传,并助推景区承办汤显祖戏剧节、大型佛事活动、高端主题型会议等节庆活动、会展活动,提升景区知名度。

(二)坚持保护为主的开发方针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景区要坚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巩固并不断提升景区生态优势。

1.坚持理念先行。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在保护中进行旅游开发,开发中进行保护,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发展旅游。

2.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作为核心利益相关者,政府、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游客都应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中来:政府扮演好政府监督管理角色,处理好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尝试探索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高级模式,引导培育文明乡风;旅游企业要承担起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通过开展垃圾回收换取门票或获得门票优惠等环保活动主动减轻旅游开发对环境的破坏;游客应该自觉养成好习惯,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3.高度重视温泉旅游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温泉是一种极其脆弱的可再生资源,一旦因为地表水受到污染,很难在短时间自行修复。因此,一方面,要控制好污染源,确保地表水不受污染;另一方面,要提高温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这就要求景区要加强技术改良和模仿创新等,政府还要加强对自主进行温泉旅游接待的当地居民的规范管理与监督指导力度。

(三)推动景区内外联动

零散的旅游单体较难实现较高的旅游效益,因此,在景区旅游开发中,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必须紧紧抓好温泉这个特色并深度挖掘当地其它资源,实现景区内部、内外联动,向游客推出组合型旅游产品。

1.推进温泉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本质上,温泉旅游是温泉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物,此外,康体性是温泉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活动的重要标志,推动温泉产业与中医药、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根据对人体产生不同疗养康体功能打造不同主题的洗浴池。

2.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温泉是季节性产品,而崇寿禅院、大塘塍古村、三翁戏曲小镇、青莲山、青莲水库等可以成为温泉的互补性旅游产品。

3.推动景区内外联动开发。周边已有作为白鹭栖息场所的大片人造林和植物园,今后,要不断创造白鹭栖息条件并提升人造林的规模,还要推动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申报工作。

(四)提升景区智慧化水平

旅游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智慧化、网络化、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影响旅游市场份额和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景区加快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1.提升景区的对外形象。一方面,游客获取景区旅游信息的渠道逐步拓宽,由传统渠道逐步向依赖互联网为主的现代渠道转变;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进行景区旅游宣传具有受众面更广、宣传成本更低、宣传效果更好等显著特点,更有利于景区对外形象和知名度的提升。因此,景区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还要确保做到旅游信息及时更新、内容真实有效。

2.实施资源的智能化保护。景区要牢牢抓住生态优势,利用互联网建立动态保护机制,如游客实时监控系统、资源动态管理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等。

3.增强景区应对能力。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做好预测工作增强景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如针对节假日游客井喷现象提前做好餐饮、住宿、交通等应对工作;另一方面,增强应对新形势下旅游发展新特点新要求的能力,如与线上第三方合作开通门票与酒店等预订活动、借助VR技术开展虚拟游等。

[1]何小芊,刘宇.江西省温泉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J].市场论坛,2014,(11).

[2]陆林,韩娅.文献综述视角下的国内温泉旅游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3]于桐.基于产业融合理论下辽宁省康养旅游的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7,(8).

[4]林爱平,袁书琪.福州温泉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7).

[5]刘宇.城市近郊温泉地旅游开发探析——以临川温泉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6).

黄鹰西(1989—),女,中共抚州市委党校助教,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江西抚州 344000)

2016年抚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关于临川温泉景区旅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16 sk31)

黄贝如]

猜你喜欢

临川温泉小镇
KAI BEPPU温泉酒店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临川四梦(乡音版)
铭湖温泉
铭湖温泉
露天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