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探析
2018-01-07侯金锋袁凌云陈国户汪承刚朱世东
侯金锋 袁凌云 陈国户 汪承刚 朱世东
摘要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人们对该专业的认知程度较低,且存在一定认知偏差。因此,应加大对该专业的宣传,并针对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行改革,以促进高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社会认知;调研分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0-0276-02
Abstract Personnel training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China,but fewer people know the facility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nd there is some cognitive bias.Therefore,the publicity of this specialty should be increased.In addition,the reform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ossible deficiencies in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acility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university.
Key words facility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cial cognition;investigation;personnel training
近年來,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0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次组织申请设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并经教育部审定批准[1],至今已有逾30所高校设立该专业。虽然该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实际应用等也得到一定发展,所培养的人才也很受用人单位认可,但相对于其他新兴专业,其发展仍相对缓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社会认知程度仍较低,人们对该专业的理解也存在较大偏差,给该专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1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社会认知情况调研分析
通过随机对60名路人的调研发现,没有一人听说过高校中的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随后对236位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及少部分其他年级本科生、研究生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调研。这236名调研对象涉及43个专业,包括包装工程、保险学、茶学、车辆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法语、服装与服饰设计、工商管理、汉语国际教育、环境工程、计算机、林学与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日语、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与计算科学、植物保护等。
1.1 对专业名称的认知情况
问卷问题包括“第一次看到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名称的感受(好、不好、一般)”“入学前是否知晓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否)”“如果你当初在报志愿时知道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话会优先选择该专业吗(可能会、不会、不一定)”等。调查结果发现,新生中只有极少数人听说过该专业名,多认为该专业并不是一个“好专业”,即使填报志愿时了解该专业,也只有16人选择“很可能选择该专业”,而有43人选择“不会选该专业”,177人选择“不一定”。
调研结果表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社会认知度仍然较低,多数人在填报完高考志愿后仍然没有听说过或“即便见到过现在也没什么印象了”。并且“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这样的专业名称的吸引力也较差,特色不明显,且在感性认知上觉得这个专业很一般,除了感觉就业方面没有优势外,学习方面也感觉既不“高大上”也不“小清新”。因此,一方面应扩大对该专业的宣传力度,使更多人知道该专业的存在;另一方面,该专业的名称也值得斟酌,相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名称而言,虽然都有“科学与工程”主题词,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读起来相对拗口,所要表达的意思及特色也不明显,甚至造成误解。“设施”一词包含的意思较为广泛,非专业人士很难直接将其与农业温室、大棚等对应起来。通过与部分调查对象直接沟通发现,相对于“设施农业工程与科学”,他们认为“园艺工程”更好。当然这里的“好”和“坏”仅是第一直觉,并不具有真正的理性比较价值。其中“园艺工程”曾是安徽农业大学设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过渡期间的曾用名[2]。
1.2 对专业学习方面的认知情况
问卷问题包括“根据你对该专业的了解或推测,该专业可能会开设哪些课程”“推测该专业学习难度(难、不难、一般)”等。大部分调查对象仅能从字面知道该门课程涉及农业和工程知识,但具体指哪方面的农业工程,95%以上的调查对象表示“猜不出来”,少数人回答“温室、大棚”。对该专业的学习难度推测,27.5%的人认为“难”,22.0%的人认为“不难”,其余表示“一般”。而实际上,该专业课程学习相对较难,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该专业主干学科为园艺学、工程学。学生除了要学习设施农业设计基础、设施农业工程学、设施园艺学、设施农业工程CAD、设施农业园区规划、设施农业环境学等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外,还要选修无土栽培学、节水灌溉、设施蔬菜栽培、设施花卉栽培、设施果树栽培等课程[2]。因此,该专业既要学习好工学类、设计类课程,又要懂得园艺作物的栽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
1.3 对专业发展前景与就业形势的认知情况
问卷问题包括“你觉得该专业目前及以后的就业形势如何,就业方向是什么”“该专业或行业对国家的发展是否重要,对农业发展是否重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否密切相关”“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该专业的优势在哪”等。调查发现,多数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社会认可度会越来越高,对于农业的快速发展十分重要。但就业方面认知差异较大,超过17%的人认为社会上十分欠缺该专业的人才,毕业后就业会比较容易,待遇也会很好;而31%的人认为目前该专业毕业后会很难找工作,因为“感觉这个专业的人才需求不大,栽培育种对口园艺专业的毕业生,建设大棚农户自己就可完成。”这些结果表明,虽然人们认为该行业对农业及社会发展很重要,但由于不清楚该专业的情况,故对该专业就业形势并不看好。而实际情况是安徽农业大学近几年设施专业学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与同类专业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其他院校该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率也较高[3]。
2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建议
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及引导下,我国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在保证我国蔬菜等园艺产品的周年供应、丰富果蔬种类,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专业人才不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设施园艺业在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中,设施农业基地常出现园区规划不科学、适用型设施缺乏、配套栽培技术不健全、设施应用不合理等问题,而相关农业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只能依靠农民技术员摸索前进,逐步改善。因此,一方面社会表现出设施农业专业人才缺口大的现象,而另一方面该专业的招生却又出现生源不足的现象。
2.1 提高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社会认知度
对于该专业社会认知度的提高,一方面要让人们知道该专业的存在,另一方面要提高人们对该专业的认可度。由于该专业名称不如“计算机”“金融”等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次高,所以应通过多种形式使人们了解该专业,减少人们对该专业的误解或偏见。目前安徽农业大学等院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技能,能从事现代农业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产品制造、产业开发、技术推广、经营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有较宽广的适应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创新创业高级专门人才[2,4]。因此,该专业毕业生是立足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且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不仅仅是“大棚建造”的简单体力劳动者。
2.2 优化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设施农业本身就是涉及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综合性学科,这也要求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员是复合性人才。因此,目前多数高校该专业都按照上述人才需求进行培养方案设置。一般培养方案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现代农业(园艺学)、工程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系统地掌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學科的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国家与设施农业生产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设施农业规划与设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外语与计算机应用等能力。若盲目追求“大而全”的人才培养方案,则会导致课程设置杂乱,知识系统性不强,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同时一些院校相关课程还存在内容重复、课程名称不统一等问题[5]。因此,应在现有培养方案基础上进行优化,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例如,可在后期将该专业再细分为不同专业方向,如设施设计与建造、设施作物栽培与管理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取不同专业方向,修读完相应方向的课程即可。这样既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可培养出更加“专”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社会成就感,促进该专业的良性发展。
3 参考文献
[1] 李建明,邹志荣,屈锋敏,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4(4):45-47.
[2] 陈友根,王冬良,陶鸿,等.学分制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184-7185.
[3] 李珣,雷恩,何芳芳,等.红河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J].农业教育研究,2016(3):36-38.
[4] 郑诚乐,林义章,林碧英,等.创建福建地域特色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1-93.
[5] 王久兴,贺桂欣,宋士清,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4,28(1):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