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2018-01-07于英
摘要:本文选取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成功的两个地区—成都市和北京市的乡村旅游发展为参考对象,认真分析总结了这两个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希冀能为青岛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五朵金花;北京模式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外出旅游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放松方式。我国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旅游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明显地表现出对“自然”和“ 本色”的偏爱,他们希望到郊野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自然生态景观,品尝绿色天然的农家美食,回归自然已经成为旅游者重要的旅游需求。
二、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发展实践
(一)“五朵金花”的基本情况
“五朵金花”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原为三圣乡),是全国公认的“农家乐发源地”,是锦江区精心打造的乡村旅游区。锦江区因地制宜,围绕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以提升农业产业和带动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创造性地打造了“五朵金花”。经过当地人不懈努力,这里变为一座充满田园风光的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消费为一体的开放式公园,形成了春游花乡农居、夏观荷塘月色、秋赏东篱菊园、冬看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的四季休闲旅游景观。走出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观光农业发展之路。 “五朵金花”由“花乡农居”—红砂村、“幸福梅林”—幸福村、“江家菜地”—江家堰村、“东篱菊园”—驸马村、“荷塘月色”—万福村等5个村组成。
(二)主要做法与成功经验
1.科学规划,政府引导,农户参与
成都市政府提出了“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打造生态化、土地开发集约化”高起点的科学规划思路,用景区模式打造国家级品牌观光休闲农业的大平台。在确定规划建设方案时,多次举行由社會各界专家、学者和规划区农民参与的听证会和讨论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确定的规划方案,政府、企业和农户严格按照规划蓝图进行建设,从而打造了 “五朵金花”的国家 4A级风景旅游区知名品牌。
2.因地制宜,连片开发,错位发展
锦江区农村地处城市通风口绿地,非城市建设用地17.3平方公里,按规划不能作为建设用地。但该区充分利用城市通风口紧邻大城市的地缘优势,以及传统的花卉种植历史,因地制宜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在产业布局上,围绕共同做大做强观光休闲农业这一主导产业,五个景区实现一区一景一业错位发展的格局。由于连片联户经营和“一村一景一业”创意新颖,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相互关联的观光休闲农业品牌。
3.市场运作,积极招商,广泛融资
坚持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市场化运作的手段,采用招商引资、土地流转、聚集民间投资等多渠道融资方式,给 “五朵金花”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将集体土地、堰塘、荒坡等资产出租后,回笼的资金又用于“五朵金花”的提升打造。
4.文化润色,品牌营销,产业支撑
将文化品味融入于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之中,以文化支撑品牌,以品牌塑造形象,并不断创造新的产业项目,是“五朵金花”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的不竭动力。“五朵金花”注重以创意文化拓展乡村旅游内涵。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错位发展格局,将文化、艺术、创意等元素融人“五朵金花”的建设之中,促进其由单一的农家乐形式逐步向“文化+休闲+产业”等多元化乡村旅游方式转变。
三、北京乡村旅游发展实践
(一)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北京的乡村旅游经过自发经营、数量扩张、规范发展、品质提升四个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建立起标准化管理体系,打造出“八个业态”的乡村旅游产品。
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实施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战略,逐步形成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体系。
(二)主要做法与成功经验
1.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环境
加快郊区旅游公路升级提高了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几年时间,北京市政府用于公路提级的总投资达几百亿元,把柏油路修到了村里、水泥路修到了山顶,只要游客想去的地方,总有公路通达。改造后,各郊区县到市区行车时耗均不超过1小时,至2008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已全部通上了公交车。北京还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交通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惠及乡村旅游,拉近了乡村与城市的距离。
2.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
在《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及《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的指引下,北京市乡村旅游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走上了品牌化发展之路。
一区(县)一色:通过打造“一区(县)一色”,明确区县乡村旅游定位,形成错位发展,避免了同质化经营,提高了各区县的竞争力。
一沟(带)一品:通过打造“一沟一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增量,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散、小、重复建设问题,形成规模经营。
一村一品:通过打造“一村一品”,改变了民俗村长久以来处于单独生产和经营的状态,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和典型示范区的建设。
3.引入社会资本,创新融资模式
北京政府各部门通过对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补偿等引导性投入,吸引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以各种形式投向乡村旅游业,壮大了产业实力。主要采取的融资措施有:国际资本;社会资本;旅游合作社;技术资本;政策优惠等。北京市政府通过旅游用地优先、加大资金投入、企业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大型综合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和落地运营。
4.制定规范标准,推动产品升级
北京市政府与质监局联合发布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标准,这是全国首批乡村旅游新业态地方标准。另外,北京市还推出了《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户评定暂行办法》、《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和《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户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生态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等行业标准,并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自律性的《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管理公约》。伴随着12个乡村旅游标准及规范的推广实施,北京乡村旅游逐步实现了发展规范有序、产业全面升级。
5.政府组织公关,实施社区营销
北京市旅游主管部门按照“政府公关、社区营销”的模式,组织专题乡村旅游营销活动。一是城乡社区实施互动营销。由政府部门出面组织社区居民与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开展 “乡村旅游进社区、城乡和谐手拉手”活动,把乡村旅游的产品和服务送到街道社区。二是旅游目的地主题社区实施品牌营销。如通过举办“寻找美丽乡村”评选活动,评选出京郊最美丽的乡村,打造鲜明的品牌形象;三是虚拟社区实施网络营销。建立新型乡村旅游产品分销模式,让虚拟社区的网民不断成为乡村游实实在在的客源。四是舞台社区实施节庆营销。充分利用各种节庆开展营销活动。
参考文献
[1]吴增慧.成都催开新农村“五朵金花” [J].江苏农村经济,2008,(6):69-70
[2]北京市旅游局.乡村旅游“北京模式”解读[N]中国旅游报,2011 ,2(25): 10
作者简介:于英,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