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2018-01-07杨静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品味手法

杨静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写作难、难写作是中学生普遍感到的问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本文着重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来谈论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

一、在阅读中感悟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较好的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勤勉读书,终身学习,因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特级教师于漪认为,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因此,我们在教学之余,要鼓励学生和自己一起多读名著,多读时文,鼓励交流阅读心得,鼓励写读书笔记,鼓励模仿写作,加强阅读指导,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提高其阅读品位。2010-2011学年,我在接初三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外读物,写好读书笔记,一年中带头阅读了《读者》《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格列佛游记》《草房子》《藏地密码》等20多部书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感悟,时间一长,便容易厚积薄发,诉诸笔端,从读书笔记写起,再到信手拈来自如创作,水平将在无形中不断提升。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经验之谈,是有道理的。

二、在感悟中品味

常听到有些老师这样反映:有的同学喜欢阅读,知识面宽,但就是写不好文章。原来阅读并没有带给他们写作的力量。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的阅读没有内化,缺少内省意识,就是艺术心理学上说的内心视觉能力差。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的钱建江教研员在《初中写作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提到:要有一种自觉意识,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时,自觉地融合写作教学。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补充阅读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写作知识点。其次,在具体的范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要站在读写联动的高度,让学生的写作基本技能建立在范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以苏教版初中课文为例,我们不妨指导学生挖掘品味出以下写作要点:欲扬先抑、虚实结合(鲁迅《雪》);借景抒情(柳宗元《小石潭记》);对比反衬、多种修辞(朱自清《绿》);夸张想象(屠格涅夫《蔚蓝的王国》);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吴均《与朱元思书》);前后照应、细节描写(茹志鹃《百合花》);以小见大(萧乾《枣核》);场景描写(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以闹衬静(普里什文《林中小溪》)等等。会写文章的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不同途径,在写作的规律性知识方面积累较高的理论素养或丰富的经验性体会。在许多范文中,蕴含某些写作规律和知识点,品味它们,学习它们,运用它们,就能掌握它们,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三、在品味中练笔

实践出真知。在感悟中品味之后,学生就可以不断积累写作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将写作知识点作用于练笔之中,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一)在课后,我曾经布置过这样的一些小练笔来建构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动。

练笔一:林海音写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的叙述方法是插叙,现在的事与过去的事交叉出现,运用了恰当的过渡句使这两个时空过渡自然,衔接巧妙。请你也以插叙手法写人记事,并使用恰当的过渡句让前后内容自然衔接。

练笔二:《与朱元思书》中“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用以闹衬静的手法,表现了山深无人的幽静。全文写景有俯视,有仰视;有视觉,有听觉,并使用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也写一处景物,至少使用三种不同的修辞,并运用以闹衬静的写作手法,250字左右。

练笔三:许多优秀的文章中,人物的眼神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心想筑高台阶的父亲“那专注的目光”;吝啬鬼葛朗台临死都“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镶银的)圣器”;成为“我”童年的朋友的外祖母“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又如,“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亮,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这些描写眼神的精彩细节,让我们通过这扇窗户,就记住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和特点。请你描写一个同学(老师)在一个小场景中的眼神,让我们一下就猜出他是谁。

练笔四:鲁迅的《雪》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反衬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江南雪景的一派生机,用精彩的修辞及对比手法来描写南雪、北雪各自的特点,请你综合以上写作手法中的三四种来写“柳”,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二)在課上,“静静地写”有时作用大于“热闹地说”。

通过课堂指导、练笔实践和交流探讨,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1.写在文本空白处。我教冰心的《母亲》,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在诗歌的空白处运用类比手法,模仿补充两节诗。

2.写在语言经典处。朱自清的散文《绿》中,“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通过对比,烘托出梅雨潭的绿是独特的、无法比拟的,它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我在引导学生品读之余,要求学生用对比手法写一景,既反映所写景物的特点,又体现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

3.写在学生兴致处。安徒生《皇帝的新装》是初一学生很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结束,学生意犹未尽,我便让学生运用想象、夸张、讽刺等手法来写“两个骗子混在人群中看皇帝游行会小声而得意地说什么”或“皇帝游行完后回到皇宫,会发生什么”。

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学生根植于课文,练笔于书外,进行课堂、课后小练笔,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在实践中内化写作技能。

王荣生教授认为:很多语文老师的课堂上没有作文教学。这种现象是很可怕的。我们不但不能让作文教学从课堂遗失,还要让作文教学延伸到课后。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味、在品味中练笔,读写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五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品味手法
层递手法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品味桂峰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品味四季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