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阅读与习作”课程规划与实施

2018-01-07杨静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篇目美文校本

杨静

一、背景介绍

阅读与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翼。或者说,语文是一棵大树,阅读是大树的树根,习作则是大树的叶子。庞大的树根(阅读)向大树输送营养,大树就会枝叶(习作)繁茂。然而,当下小学生喜欢习作的比例并不高,多数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认为习作是一项很难的作业。习作往往是记流水账,或以假话、空话胡编乱造,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年龄小,知识结构体系不完善,生活经验不足,思维能力不强,这些都决定了小学生处于习作的低级状态。二是对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师目标定位不正确,潜意识里老用“未来作家”和“获奖作文”的要求作为参照物,硬要微言大义、材料典型,硬要幼稚的孩子写出老辣深刻的文句;方法指导也不得当,教师过分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一写作文就感到头疼。

基于以上考虑,学校开展“主题阅读与习作”课程研究与建设,并申请成为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二、课程目标

1.开发校本教材

学校教师以主题为清晰的线索,找到与主题相匹配的美文阅读篇目、诗文诵读篇目、经典的名家名著,按一定的序列梳理成一个主题拓展篇目,编写相应的主题式导语、课文品读案例、导读名著提纲、主题式习作要求与指导等,汇编成校本教材《主题阅读与习作》,并将其打造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正式出版物。

2.探索多元教学范式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范式是两三节课学习一篇课文,学生课前会自觉阅读,课堂上再反复学习,对所学课文缺乏学习的热情。单一的师问生答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中缺少应有的思维挑战,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面对新的教育形势,面对越来越有个性的学生,语文课堂必须打破单向的传输方式,探索一种多元化的教学范式,让学生在每天的语文课上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汲取到新的养分,头脑变得更加灵活。

3.整合作文教学序列

改变学生“无米下炊”的窘境,改变忽视对学生进行细致指导的现象,改变忽视学生个性情感体验的现状,创新评改作文的形式,探索重互动、有活力的主题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4.真正实现个性化表达

主题习作,没有内容和形式的约束,只为学生激活图像、产生表达欲望提供一个自然情景,真正实现“自然生成、自然表达”,让借助文笔抒发感情成为学生的优先选择和习惯,力求每篇习作都有鲜活的思想,每篇习作都能跃动个性的灵光。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

我们从四个方面建构“主题阅读与习作”课程体系,向着智慧的目标,“读”善其身,“读”行天下,读出语文味。

1.儿童的本真与“我”的可爱

英国诗人弥尔顿说:“儿童引导成人,如同晨光引导白昼。”我们通过阅读养护孩童的神性,让孩子倾听、好奇、惊喜,让孩子学会用神性澄澈自己的心灵、观照自己的生活、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孩子的童年充满诗意。

2.自然的纯真与“美”的喜爱

我们引导儿童关注“青草和红的白的牵牛花、鹟鸟的歌声,以及三月的羔羊和母猪的一窝淡红色的小崽,母马的小驹,母牛的黄犊……”走进自然,热爱生命;在自然中生活,获得力量;亲近自然,爱上身边的一切,发现美,创造美。

3.社会的诚真与“善”的热爱

当儿童靠近社会的时候,我们要让他知道道德、规则、文明,更要让他感受到社会的诚真与善良,因为社会会让儿童形成信仰、态度等思想观念。阅读要让儿童感受善,强化感恩之情,逐步养成健康的信仰和健全的生活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建设社会。具有感恩之心、以慈悲为怀,这才是新社会的儿童。

4.文字的慧真与母语的挚爱

我们几经斟酌,对小学阶段数百篇课文涉及的众多主题予以提炼,将阅读内容概括为四大主题:人、自然、社会、文字。围绕主题,我们编写校本教材,每个年级一册。每册教材有五大板块:美文阅读、诗文诵读(古诗背诵、新诗朗诵)、课文品读、经典导读、主题作文。我们设计四种编排模式:诗文诵读式——由经典诗词、现代诗导入;活动设计式——由“悦”读美文活动设计导入;品析鉴赏式——由课文品读导入美文拓展;经典导读式——由整本书阅读(或名著电影)导入,让阅读整本书前置。我们重视习作。低年级,侧重于说话训练,儿歌、童谣,给儿童最好的示范,采用说一说、填一填、写一写、画一画、玩一玩等方式,激发孩子的习作兴趣。中年级,每单元设有三道作文题,分别是“解题、指导、范文”,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在高年级,写作形式更是不拘一格,给材料作文、故事新编、学生考场佳作……鼓励学生自然表达、大胆表达。

四、课程实施与管理

1.学习教育理论

对学校语文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教师不仅需要真实的研究实践,更需要科学有效的理论知识来支持。我们注重校本培训,加强校际交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专家来校进行理论培训,并定期组织专题课例研究。

2.开发校本教材

我们建构教学主题,把原来零碎分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合成一个集成块,形成大容量、多角度、同主题、重文学濡染、关注文化传承的校本教材《主题阅读与习作》。我们改变单篇阅读教学的习惯,以主题为依托, 整合课本与校本教材,从而达到改变儿童认知结构的目的。

3.创新教学方法

我們采用“精略结合”的方法实施课堂教学。“精读品悟”选定教材中的篇目,每个单元,我们围绕主题确定1-2篇精读篇目,一篇课文的教学需要2-3课时。“略读感悟”教材中的略读篇目、美文阅读篇目、经典诵读篇目,一节课上可以学习一篇文章,也可以学习多篇文章。我们建构了略读感悟教学范式。“一课时教一篇课文”:检查预习,梳理内容→抓住重点,感悟文本→情感诵读,升华主旨→推荐阅读,拓宽视野。“一课时教学多篇课文”:围绕主题,提出问题→品读比较,处理信息→活动体验,交流展示→情感诵读,升华主题。endprint

4.开展教学研讨

将研究落到实处,必须进行教学研讨,否则主题阅读与习作教学就成为空中楼阁。我们开展了以下的研究。①“精读品悟、略读感悟”课型研究。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学习校本教材的内容。②美文阅读、诗文诵读课型研究。针对校本教材,课题组推出了“古代诗文诵读课、现代美文阅读课”课型研究。通过古代诗文诵读和现代美文阅读,学生增强了对母语的热爱,领略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提升语文素养。③主题单元不同课型研究。现行教材的编排,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而且课文有相同或相似的思想点、情感点。采用主题单元教学法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实现效率的最大化。④主題习作教学研究。不同年级段的教师执教同一主题的说话习作内容,从教材整体出发, 以大学科、大教材的视野对新课改的教材架构进行整体认识、系列贯通。

5. 丰富校本资源

我们在学校网站开辟专题网页,定期更新研究资料,充实丰富网站内容;还创建了新浪博客,上传教师阅读与习作课的教案,让组团学校和网上结对学校的教师们跟帖并学习。我们创办校刊《学生文集》《教师文集》,收录学生和教师的文章,供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课程评价

学校改革学生语文素质评价体系,主要体现为三个改变。

1.改变试卷内容

学校的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分为“基础积累、美文阅读、经典诵读、习作园地”四个板块,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我们不单独考量学生的卷面成绩,而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程度衡量教师工作质态。

2.改变试卷样式

体现在一增一减上:增设了“评分记录”栏目,减掉了项目分值。阅卷时,老师依据一份附有分值的评分标准,在“评分记录”栏里标注得分,省掉了换笔之累,最后沿切割线切掉即可。无论是任课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只见等级、不见分数了。

3.改变等级划分标准

原先的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分数,而实际上,同一学科有命题前后难度的不平衡。以切分线进行等级划分,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偏低。怎么做更科学呢?以百分比取代切分线,就解决了上述问题。按考试人数的百分比划分等级,没有学科之间的设定差异,学生等级从考试整体中体现出来,更加具有说服力。

勇立潮头,敢为人先;阅读习作,生机无限。建构教学主题,探索教学新范式,开发课程资源,改革评价方式……主题阅读与习作,一如育才校园内的百年构骨,四尖、五尖、六尖,富有个性的棱角在晨风中招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篇目美文校本
美文欣赏
美文阅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