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01-07赵超杰
赵超杰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
对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赵超杰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
目的:探讨对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158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A组和B组。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B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结果:在术后的不同时间,B组患者NRS(疼痛数字评分法)的评分均低于A组患者(P<0.05)。接受护理后,B组患者SDS和SAS的评分均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改善其术后疼痛的症状及其心理状态。
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综合护理
胆囊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可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研究发现,为胆囊结石患者切除胆囊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临床上对胆囊结石患者通常进行保胆手术治疗[1]。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和胆道镜被广泛地应用于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保胆手术的过程中。在胆囊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对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158例胆囊结石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A组和B组。在A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6例;其年龄为23~58岁,平均年龄为(45.2±5.6)岁。在B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5例;其年龄为24~59岁,平均年龄为(46.9±4.3)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A组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出院指导等常规护理,对B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进行综合护理的方法如下。
1.2.1 进行术前护理[2]在进行手术的前1 d,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结果,告知患者家属手术的基本流程、患者的病情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为患者介绍手术室的基本情况。
1.2.2 进行术中护理 1)护理人员与麻醉师进行沟通,核对患者的信息,辅助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麻醉完成后,为患者采取保暖措施,并为其取合适的手术体位。2)护理人员调整好手术器械及显像系统。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出血量,并做好记录。
1.2.3 进行术后护理 1)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返病房,使其取仰卧位,使其头部偏向一侧,以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遵医嘱对患者进行吸氧,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的生命体征若较为平稳,可在手术结束6 h后指导其下床活动。2)护理人员观察并记录患者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定期检查其引流管是否通畅,避免其引流管受到挤压。在为患者更换引流袋时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3)护理人员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和穿刺口的情况,定时为其测量体温。患者的穿刺口一旦发生出血,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皮下气肿。对于出现此并发症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其当CO2被完全吸收后这种不适感即可自行消失。患者皮下气肿的症状若较为严重,并出现呼吸困难和颈部静脉瘀血的症状,护理人员应协助主治医生对患者进行纵隔切开引流术。患者若出现持续性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护理人员应先为其测量体温,指导其进行白细胞计数的检查。患者的体温和白细胞计数的水平若升高,说明其发生了胆漏。护理人员应仔细了解患者腹痛的情况,及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置管、引流等治疗。4)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告知其多吃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在出院后坚持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以提高其机体的免疫力。
1.3 评定标准
1)在术后2 h和24 h,分别使用NRS评估两组患者发生疼痛的程度。该评分标准的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的症状越严重。2)在接受护理前后,分别使用SDS和SAS评估两组患者发生抑郁、焦虑情绪的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术后2 h、24 h,B组患者NRS的评分均低于A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在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SDS和SAS的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B组患者SDS和SAS的评分均低于A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在术后2 h、24 h其NRS评分的比较( 分,±s)
表1 两组患者在术后2 h、24 h其NRS评分的比较( 分,±s)
?
表2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其SAS评分和SDS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其SAS评分和SDS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A 组 79 66.31±3.34 52.36±3.18 53.14±4.02 46.82±3.57 B 组 79 66.47±3.25 31.24±2.07 53.21±4.11 34.18±1.42 t值 0.3051 26.0482 0.1082 29.2414 P值 0.7607 0.0000 0.9140 0.0000
3 讨论
目前,联用腹腔镜和胆道镜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保胆取石术的效果已经得到临床上的普遍认可。但是,临床上关于进行此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一直存在着争议。一般认为,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无法有效地预防接受此类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需要使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其进行干预[3]。综合护理是在胆囊结石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对其进行护理的理想模式。该护理模式可全面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防护、处理工作,以确保对患者进行手术的临床疗效,加快在手术后其身体恢复的速度[4]。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1] 尹丽颖.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211-212.
[2] 王莉.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中配合手术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4,1(18):2794-2795.
[3] 胡慧琴.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9):1312-1313..
[4] 李洁华.3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护理[J].微创医学,2014,9(4):502-503.
R473
B
2095-7629-(2017)20-02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