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18-01-07李彦华杨星宇

关键词:格兰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李彦华, 杨星宇, 程 春

(中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山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李彦华, 杨星宇, 程 春

(中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以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基础, 对山西省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的变化作了定性的分析; 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对历史数据分析得出了山西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 并且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以及三次产业内部之间因果关系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论表明: 山西省目前处在“二、 三、 一”产业格局向“三、 二、 一”格局过渡的阶段, 第三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但目前仍未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由此可见, 山西省尚未形成现代化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相关性; 实证研究

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其产业结构的变动和优化升级具有密切的联系, 现代经济增长在经济总量持续提高的同时, 与之相伴的是产业结构长期显著的变动。[1]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 生产要素只有在各个产业间进行合理配置并有效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经济增长。[2]20世纪90年代以来, 山西省凭借自身丰富的煤炭资源, 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在长期的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诸多的矛盾与问题,尤其是在传统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的当前, 山西省资源优势不再, 转型步伐困难重重, 第一产业落后, 第二产业优势消失,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的产业格局尤为突出。[3-5]因此, 探讨山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山西省经济如何摆脱目前的发展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传统经济理论忽略的部分, 现代结构主义经济学则开始把产业结构列入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中,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 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6-8]学者刘伟指出, 各国或各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即当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时, 经济便得到增长; 反之, 经济的不断增长也会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9]本文旨在通过对山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 对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促进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建议。

1 山西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状况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山西省经济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 特别是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GDP的年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10个百分点以上, 同期, 第二、 三产业的增加值增速基本保持在10个百分点以上,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变化的波幅也较大。 在2008~2009年间,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GDP增速出现大幅下滑, 在2009年之后又恢复到了2008年之前的GDP增速。 在2011~2015年期间, 山西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呈逐渐下降趋势, 在2015年GDP增速降至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3.1%, 同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减少1.1%, 山西省进入了经济最困难时期, 但同期第一、 三产业的增速相对稳定, 具体如图 1 所示。

山西省在实现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 其产业结构也在逐步进行优化升级。 本文从产业产值结构和产业就业结构两个方面考察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图 1 山西省经济增长速度变化趋势

在产值结构方面, 1990~2016年山西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2001年), 在该阶段, 第一产业占比迅速下降, 第二产业占比基本保持在48%, 第三产业占比迅速上升; 第二阶段(2001~2011年), 在该阶段, 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 但下降速度放缓, 第二产业占比持续增加, 第三产业占比呈下降趋势; 第三阶段(2011~2016年), 在该阶段, 第一产业占比基本稳定在6.1%, 第二产业占比急剧下降, 第三产业占比持续稳步上升。 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产业产值结构都是“二、 三、 一”形式, 即第二产业占很大比重; 2011年以后, 第二产业产值占比持续下降, 第三产业迅速崛起, 并且在2015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6年差距进一步扩大, 产值结构正逐步向“三、 二、 一”形式转变。

在就业结构方面, 20世纪90年代的前中期, 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维持为“一、 二、 三”的形式, 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最大, 基本为46%, 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为30%, 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基本为23%。 从90年代末开始, 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迅速下降, 从1998年到2016年下降近15%; 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在1998~2003年间呈下降趋势, 5年下降5%, 在2003~2013年间呈平稳的上升趋势, 2013~2016年又呈现出下降趋势; 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迅速上升, 从1998年到2016年增长近20%, 在2000年占比超过第二产业, 在2012年超过第一产业。 山西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已经由最初的“一、 二、 三”结构类型, 经历了“一、 三、 二”形式, 转变为“三、 一、 二”, 呈现出不断优化的态势。

综上分析, 在1990~2016年间, 山西省经历了三次产业以及产业内部比例的数次变化。 同时期, 三次产业都在以不同的速度增长。 但是, 这数次产业结构调整对山西省的经济增长起了多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需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

图 2 山西省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变化趋势

图 3 山西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趋势

2 模型与数据

2.1 模型设计

为了对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对三次产业增长与山西省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有一个定量地判定, 建立经济总产出模型, 为

Y=f(X1,X2,X3,A).

通过对原模型求对数可得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双对数贡献模型, 即

ln(Y)=β0+β1lnX1+β2lnX2+β3lnX3+ε,

其中,β0为常数;β1,β2,β3分别表示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产值的产出弹性值;Y表示各年度山西省的国内生产总值(GDP);X1,X2,X3分别表示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年度产值。

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对山西省三次产业的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 可以考察其各自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程度,但并不能对各产业的发展以及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明确的判断。[10]因此, 本文利用上述模型中相关变量的序列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验证各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并以此为主要依据对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判定。

为了避免由于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以及其趋势项而造成的伪回归, 将协整检验作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准备工作, 以检验变量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11]因为各个变量序列存在相同的单整阶数是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必要条件, 所以需要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明确各变量的平稳性和单整阶数。 综上, 为了能够对变量间因果关系进行更为精准的判断, 需要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因此, 进行各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步骤为: ①单位根检验; ②协整检验; ③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表 1 山西省主要年份经济数据 万元

2.2 数据选取

本文主要研究1990年以来山西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因此, 将1990~2016年山西省的经济数据作为主要参考。 采用的基础数据有1990~2016年山西省国内生产总值GDP, 用Y表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各年的产值X1,X2,X3, 以上数据均将1990年设为可比价。 此外, 用LY,LX1,LX2和LX3表示四个变量的自然对数, 用D(LY),D(LX1),D(LX2)和D(LX3)表示四个变量的一阶差分。 数据来源为山西省统计局发布的《山西省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 具体见表 1。

3 山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3.1 山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

根据1990~2016年山西省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一、 二、 三产业的历史数据, 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 结果如图 4 所示。

图 4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990~2016年)

回归方程(1990~2016年)

LY=0.87+0.10LX1+0.49LX2+0.41LX3,

(11.99) (7.59) (42.29) (29.02)

R2=0.999 9,DW=0.762 5,F=79 668.06.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 模型的可决系数R2为0.999 90, 调整后为0.999 89, 几乎接近于1, 三个变量的t值都大于显著性水平0.01下自由度为23时的临界值2.500, 即模型中的三个解释变量都在99%水平下影响显著, 都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同样F=79 668.0也明显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 三次产业产值能够很好的解释国内生产总值。

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 第一产业产值每增加1%, 山西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10%; 第二产业产值每增加1%, 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 0.49%; 第三产业产值每增加1%, 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 0.41%。 由此可见, 虽然在产业构成中第二产业比重是最大的, 但是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和潜力角度看, 第三产业拥有最明显的发展优势, 第一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的作用反而比较小。

近年来, 山西省经济在总量以及结构上都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而上文采用1990~2016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时间跨度比较大, 不能对当前阶段山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很好的解释。 因此, 采用2006~2016年的数据资料再一次进行回归分析, 以对目前山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将第二次回归分析结果与第一次回归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第二次回归分析结果如图 5 所示。

图 5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2006~2016年)

回归方程(2006~2016年)为

LY=0.84+0.03LX1+0.49LX2+0.47LX3,

(5.01) (1.60) (30.45) (20.78)

R2=0.999 7,DW=1.715 4,F=7 262.32.

通过对比前后两次回归分析结果可知, 从2006年到2016年, 山西省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由长期数据中的0.10%, 0.49%和0.41% 变化为0.03%, 0.49%和0.47%。 近十年第一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0.07%, 远低于长期数据结果; 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保持稳定, 仍然是推动山西省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近十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0.47%, 远高于长期数据结果, 仅比第二产业低0.02%, 可见第三产业正逐步成为推动山西省经济增长地又一重要力量。 综合分析可知, 近10年来山西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对经济增长地推动作用逐步增大, 并且有超越第二产业的势头, 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共同构成了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与此同时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第一产业的作用越来越小, 虽然占据着35%~40%的就业人口, 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第二和第三产业相比差之甚远。

3.2 山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分析

3.2.1 单位根检验

本文通过Eviews 8.0软件对相关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具体包括对变量序列的平稳性以及单整阶数的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根据ADF检验的结果可知,变量序列LY,LX1,LX2和LX3为非平稳序列,LY,LX2和LX3的一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为平稳序列,LX1的一阶差分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平稳序列, 因此四个变量序列在一阶差分的情况下均为平稳序列。

3.2.2 协整检验

根据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LY,LX1,LX2和LX3一阶差分平稳, 构成了序列协整的必要条件, 可对序列数据进行协整检验。 对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 3。

表 3 残差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 残差序列ε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为平稳序列,LY,LX1,LX2和LX3序列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3.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利用Eviews 8.0软件对LY,LX1,LX2和LX3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不同滞后期(3,5,7)的格兰杰因果分析, 具体结果见表 4。

根据检验结果可知,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 当滞后期为3时, 山西省的GDP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互为格兰杰原因, 同时GDP增长也是第一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第一产业是第二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第二产业是第一、 三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第三产业是第一、 二产业的格兰杰原因。 当滞后期为5时, 山西省的GDP增长是三次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除第二产业发展依然是GDP增长的原因外, 第一产业发展也成为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第三产业发展是第一、 二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而第二产业发展只是第一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当滞后期为7时, GDP增长与三次产业的发展均互为格兰杰原因; 而此时三次产业之间, 只有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是第一、 二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格兰杰因果关系如图 6 所示。

图 6 格兰杰因果关系图

表 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通过对检验结果地进一步剖析可知, 山西省经济发展始终都在影响着其第一、 二产业的发展, 而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中长期; 第二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短期内无法体现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就三次产业内部关联性而言, 第一产业只有在短期内可以对第二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产业可以在中短期对第一产业产生作用, 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只能停留在短期; 而第三产业从始至终都在推动着第一、 二产业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通过对1990~2016年山西省的经济情况以及产业结构变迁的定性分析, 同时构建多元回归方程对山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变动对于经济总量的增长有重要的影响, 根据三次产业与GDP总量的实证分析说明, 产业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增长水平的差异, 因此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山西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反之,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会对经济的增长起到阻碍作用。

2) 山西省的产业结构目前正处在以工业为支撑的“二、 三、 一”格局向以服务业为主的“三、 二、 一”格局过渡的阶段, 因此目前的产业结构也成为了山西省经济结构转型和迈向更高水平经济发展模式的障碍。

3) 山西省的工业发展一直以来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以煤炭为主的资源优势, 在目前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煤炭资源地位下降的局面下第二产业呈现出疲软状态, 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能力, 并且从长期看, 现有第二产业对第一、 三产业的促进作用比较有限。

4) 山西省第一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对于经济增长的助力微乎其微, 且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劳动力, 使得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 同时期, 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在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2 建 议

4.2.1 转变由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调节模式, 让市场发挥主要作用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中国政府应正确处理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真正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各级政府加强宏观经济、 产业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 学会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 通过经济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从宏观上把控经济发展方向, 减少具体事务的行政干预, 提高经济事务决策的科学合理性。

4.2.2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积极稳步发展第一产业

目前, 农业在第一产业中占据很大的比重, 应继续贯彻落实政府的优农、 惠农政策,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保证农民的利益; 加大对第一产业的资金和科技投入, 改善当前产业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 提升产业综合生产能力; 不断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层次, 努力实现农产品多样化发展, 除粮食作物以外, 根据地区特点指导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地方政府引导企业加强与农业生产的合作, 让企业加入到农业生产环节, 以便形成完整的农产品生产、 加工、 销售产业链,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4.2.3 深度优化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

中国政府要对目前超重的工业结构进行“瘦身”, 加大对轻工业发展的重视,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切实有效的改变畸重的产业结构; 依靠市场的力量对产业内部的不合格企业进行淘汰, 努力引导产业规模效应的实现; 在原先煤炭能源优势的基础之上, 大力扶持洁净能源的生产, 使煤炭产业由单一原煤输出向煤炭深加工、 综合利用、 集约经营转变, 使煤炭产业链得到纵向延伸, 进一步推动山西省能源强省的建设; 用高新技术对山西省传统工业进行深入改造, 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 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工业产品在高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4.2.4 全方位提升服务行业的水平和比重,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服务业

根据格兰杰因果分析的结果, 第三产业是促进山西省经济保持长期发展态势的力量源泉, 因此必须把促进服务业发展和升级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充分利用其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 努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服务型人才, 推动服务行业做大做强; 依托山西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使其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 同时, 注重生产性技术产业的发展, 丰富第三产业内部的多样性。

[1] 戴觅, 茅锐. 产业异质性、 产业结构与中国省际经济收敛[J]. 管理世界, 2015(6): 34-46.

[2] 干春晖, 郑若谷, 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11(5): 4-16.

[3] 赵心源, 韩瑞杰. 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分析[J]. 经济师, 2016(1): 106-107.

[4] 翟艳, 苏建军. 山西省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及其效益比较分析[J]. 未来与发展, 2016(5): 81-86.

[5] 陈志华. 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的对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 经济问题, 2016(9): 120-125.

[6] 彭继增, 孙中美, 黄昕.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 经济地理, 2015(8): 123-128.

[7] 常浩娟. 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波动的影响[J]. 企业经济, 2013(2): 35-39.

[8] 郑晓.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D].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 2012.

[9] 刘伟, 蔡志洲.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升级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3): 5-19.

[10] 李春生, 张连城. 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15(6): 28-35.

[11] 朱晓华, 邓宝义. 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 企业经济, 2013(7): 132-136.

AnEmpiricalAnalysisontheRelationshipBetweenIndustrialStructureandEconomicGrowthinShanxiProvince

LIYanhua,YANGXingyu,CHENGChun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an analysi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hanxi province and the total economic growth situation has been made qualitatively; the impact degree of three industries on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obtaine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ression Model and the utilization of historical data in Shanxi province. In addition, an examination has been made on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industries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nternal causal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three industries through the Grainger Causality Test.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shows that Shanxi province is currently in a transition stage from a pattern of “secondary industry, tertiary industry and primary industry” to “terti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primary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s booming, but it still fails to become the pillar industry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Thus, it can be seen that it has not yet formed a modern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Shanxi province.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growth; correlation; empirical research

1673-1646(2017)06-0001-07

2017-09-08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 助推山西资源型城市跨越转型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策略研究(2014-051); 山西省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 基于 SHRM 的核心员工保留及企业绩效研究(941303); 山西省社科联2017至2018年度重点课题研究项目: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预测研究(SSKLZDKT2017074)

李彦华(1975-), 女,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从事专业: 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管理。

F127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7.06.001

猜你喜欢

格兰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国内外铜期货市场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