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方法在心血管内科应用的效果

2018-01-06崔娟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7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优质护理

崔娟

【摘 要】目的: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两种护理方法进行对比。方法:在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拥有心血管疾病病人100例,将这些病人没有规律的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的形式,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形式。结果:观察组各方面指标均存在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从数据上来看,在治疗心血管内科病人时实行优质护理的形式,可以增加患者与医务人员的信赖度,有利于病人更好的接受治疗,早点康复出院,实行优质护理可以增强病人的满意态度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实行推广。

【关键词】 优质护理;常规护理;心血管内科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144-01

心血管疾病为临床最为常见病症类型,以中老年为主要发病群体。考虑到该部分患者治疗周期较长且存在有极高的治疗难度,在对各方面治疗对策进行优化的同时,更需要对临床护理工作加以重视。本次研究就侧重对优质护理以及常规护理的具体效果加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拥有心血管疾病病人100例,将这些病人无规律的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7.25±4.15)岁;平均生病时间(2.7±0.8)年。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81±4.29)岁;平均生病时间(2.8±0.7)年。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生病时间和平均年龄进行对比,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可有比较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形式进行护理。常规护理内容有:经常性的开窗开门通风,保证病人居住房间干燥通风,为病人日常饮食提供建议,让病人戒掉烟与酒,指导病人正常休息,还要让病人按照医生的建议来吃药,为了让病人更好的治疗疾病,在治疗期间指导家属对病人进行观察与监督,病人还没有完全恢复时,医生要经常性的询问病人的病情是否出现不好的状况,观察病人的情绪及生命体征是否良好,如遇到出现不良状况的病人要及时进行处理。关注病人的居住环境、日常活动、生活习惯,特别是居住环境内的管道与机器性仪器实行管理,保证病人使用安全。

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形式进行护理。优质护理内容有。

(1)优质服务管理形式:在心血管内科实行分区域管理负责制度,让心血管内科的护士长把病人区域划分实行护理管理负责做事。建立小组形式,每个小组人员大概在4人左右,责任护士负责管理的病人不能超越6个病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更高的工作水平,对护士小组进行考核形式,制定相关的表彰模式,给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

(2)优质的护理服务实践:在病人来到医院看病第一时间记录开医务人员就要提供优质的护理形式,告诉病人在房间内放有内记录表和按铃,如有什么情况可以记录下来,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病人的家属要与病人一起填写病人的日常饮食和锻炼身体的情况,观察病人饮食情况与身体状况;相关医务人员晚上要对病房进行检查,检查门窗、电视、灯是否关掉,确保病人能够拥有良好的睡觉环境[1-2];对待病房内的医疗机器实行专业化管理,并且告诉病人及家属对待医疗机器的使用方法,以免发生医疗事故;为了更安全的使用管道,实行管道专科标注管理。制定每周四为科室的“优质护理日”,让病人了解医院优质护理观念的推广和传播,邀请病人对医院优质护理管理形式进行投票,投票内容可以是满意、不满意及提供建议等等,面对这些建议及时制定相关策略来处理。为了让每一位护理职员了解优质的工作内容和全面掌握护理知识,实行每个月优质护理理论培训考核,从最基本技术和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依依进行考核培训与指导。

1.3 观察指标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服务满意结果和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投诉率等进行对比调查。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以及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级别[3]。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各数据都以SPSS19.0处理,按照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以卡方测定,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医患纠纷投诉率对比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医患纠纷投诉率明显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明显意义(X2=8.6934, 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医患纠纷投诉率对比数据如下:对照组,持便困难3例,下肢静脉血全12例,穿刺点出血、血肿3例,医患纠纷4例;观察组持便困难3例,下肢静脉血全2例,穿刺点出血、血肿1例,医患纠纷1例。

2.2 两组病人疾病情况、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显然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性(t=15.327,P<0.01). 两组病人疾病情况、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数据如下:对照组住院时间(11.81±2.29)d;观察组住院时间(7.31±1.89)d。

2.3 两组管理病人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对比 对照组的病人对待护理服务满意程度明显低于观察组(x2=5.452,P<0.05)。两组管理病人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对比数据如下:对照组非常满意20例,比较满意21例,一般0例,不满意8例;观察组非常满意30例,比较满意18例,一般例1,不满意例1例。

3 讨论

以上结果表明,医院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病人疾病情况和恢复时间效率、病人在医院治疗花费的时间、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具有很大的改变,差异具有明显改变性。

主要来说,并发症的发生大多是病人卧床太久、吃饭不规律、生活及工作压力等等一些原因造成的;排便艰难会导致患者腹内压力升高、心绞痛等发生,严重会导致死亡;在手术时心血管内科参与手术经常用到抗凝剂,再加上病人一直待床上,导致患者很容易出现穿刺点出血、血肿和动脉瘤的产生。然而优质护理形式增强了护理职员和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使患者能够及时了解到并发症的原因,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与及时处理,最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降低患者住院时间。

在治疗期间为了防止并发症让患者及家属担心,面对这些问题,相关护理职员要及时疏导患者的心里,减少焦虑、抑郁等不好情况,并向患者家属解释清楚关于并发症;面对便秘等一些问题,护理职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和饮食情况,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建议患者多吃水果、蔬菜等一些有利于肠胃蠕动的东西,并且教他们一些按摩手法。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危险因素比较大疾病,所以,家属都会陪护患者身边比较长久,实行的优质管理之后,很多都是由相关护理人员照顾和负责,例如锻炼身体、饮食、身体检查、相关治疗等。

综合全文,根据上面讨论的结果可以得出,优质护理形式可以提高护理水平,有利于患者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和家属负担,同时也提升医院护理水平和形象,可以实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平.刘敏。优质护理采用于门诊手术病人的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3(2);317-318.

[2] 馮覃连.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直管内科护理中的采用[]。现代 医院,2012.12(12);77-79.

[3] 张桥峰.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自管内科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 10420);80-81.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