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感性思维 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2018-01-06张维本

考试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综合教学学科素养

摘 要:地理学科素养的提升需要很多的前提条件,地理的感性思维属于其中重要的一种。感性思维是一种对地理知识的情感表达,需要以感知兴趣为前提,以体系建构为支撑,以形象的塑建以及历史知识的衔接为保障,综合地形成一种思考习惯。对于感性思维的培养,本文针对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感性思维;学科素养;综合教学

近几年的教学改革给历史学科赋予了很多新要求和新期望。这些要求和目标给历史教学带来了难度,身为历史教师,我们在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用感性思维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一、 组织参观,间接感知

感知以感受为主要切入点,由“感”而“知”,而对于“感”的理解和培养,则需要一定的教学智慧。众所周知,人体对感的产生是由对“物”的一种理解。我们感知就是要感知实际的物体。而历史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和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一种情景的创设。在本人的教学中,经常会用实物来反映历史,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感受,这种教学方式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重要培养方式。

在日常教学中,有很多的实物可以进行辅助历史教学,我们在教学中有效利用这些实物来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比如在讲解《中国的古代艺术》这部分的知识时,我就采取了这种办法。当讲到古代的王羲之、欧阳询等大书法家的背景和成就时,我利用半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到校书法展览室进行参观。书法展览室里有很多名人大家的书画,在参观时,我还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现场临摹自己喜欢的字画。就对于毛笔字这一项,学生与书法家的差距可想而知。用这种参观的方式,使学生对于这一段的意识有了切实的感受,在思想中也就形成了很多的想法。在参观后,我还会利用剩余时间,让学生都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二、 归类集纳,建构体系

归类集纳的方法,也可以称作归类整理。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完整的记忆思路,在复习和学习时,更加便于掌握历史人物的客观背景和实际遭遇。我们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对知识的讲解前,要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进行搜集、归类综合、客观分析,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归纳的合理性。在课堂上能够有条理、有层次感地对学生进行介绍,这样也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在进行归类时,尤其要注重對同一个人物、同一段历史的表述和归类。抓住整体的主脉络,要注意在归类和集纳时的重点,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的易错点。比如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个单元的知识,这个单元的重点在于“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在搜集资料和整理归纳时,就会有对整体脉络的疏忽。对于这部分的知识,我们主要从“曲折发展——转折——建设新阶段”这三个环节为关键点,分别整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探索历程、探索的道路、探索中出现哪些问题等方面,具备了这样的思路和理解,我们在教学中也就有了主脉络,在讲解知识点时,也能够用板书、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将这个主脉络进行展示,围绕脉络进行补充,从而全面建造完整的体系。

三、 选择典型,再建形象

一个人的一生有跌宕起伏,也有平平淡淡,我们在讲课时,也要学会突出教学的重点,抓住教学的主脉络。对学生进行典型的引导,用有详有略的教学方式,能给学生以正确的记忆侧重点。我在教学中就经常会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历史典型,用典型来作为整个历史教学的主脉络,用典型的遭遇、环境来反衬出整个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将历史形象进行有效的建造和树立。

在实际教学中的典型列举和寻找,也有一定的原则,选出的典型既要符合知识的主要脉络,又要突出一个时期的侧重点,包括社会环境、人文风俗以及当时的发展。比如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这部分的知识点中,主要讲述农业方面,那么我们选取的典型就要从农业入手,在农业的发展中做过突出贡献,由于这样的贡献,使得我国的农业水平得到了一个很大的转变。或者也可以选择一些农业改革或者运动的重大转折事件。用事实说话,用事件来反映,省去我们很多的问题,节省教学资源,降低教师的教学体力压力,也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教材中提到的“神农氏”,我们在讲课前,可以搜集一些神农氏的例子,将其作为奠定而进行讲解。

四、 合理想象,思接千载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与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处境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学习时,也很难有比较强烈的共鸣。基于一个客观的历史教学约束,我在教学中会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合理的想象。用涉及到的知识点来引导学生,创设情境,引用故事或者诗词,将学生带到当时的场景,达到一种情境再现的效果,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感性思维。

高中教学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使学生们对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掌握和理解,更要让其自主地思考。我也是在教学中逐渐对学生进行渗透。比如,我在讲解《百家争鸣》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当时的情景,我举出了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然后,我让学生对这两句进行翻译,并且说一说对这两句的观点和想法。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回答道:“当时众位学术上的专家都有自己的见解,就与战乱的效果有相似之处。”我又引导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从这样的简单的一句话中,学生们就够准确地抓住“乱”“闹”这两个关键字,由此也可以看出,学生对当时的场景已经有了准确的把握。

学生的形象思维需要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今后的学习。尤其在高中阶段,学生们的思维处于转型时期,这个时候对学生们的思维进行有效的激发,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形成丰富的感性思维,在今后的历史学习和探究中,自主思考,合理想象,全面提升自身的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幼女.浅析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J].教育,2016(2).

[2] 王莹.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J].读写算,2012(14).

作者简介:张维本,云南省曲靖市,云南省富源县第四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教学学科素养
诗情画意的创想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计算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探索初中英文写作解题技巧